JPhys Energy特刊征稿|Focus issue on CO2 Capture and Conversion

15 Sep 2025 gabriels

特刊详情

客座编辑

鲁统部  教授

天津理工大学

  • 鲁统部,天津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双原子催化剂与人工光合作用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基金重点项目等。发表论文430余篇,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41项。发表论文被他引21000余次,H指数80,连续四年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出版《人工光合作用催化剂》专著。2006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14年入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 2023年入选中国化学会会士,2021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现任中国化学会二氧化碳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天津市化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化学会无机化学、晶体化学、绿色化学和分子筛专业委员会委员,“新能源材料”创新学科引智基地负责人,“材料微结构”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主任,国内外8个杂志副主编和编委。
 

孙振宇  教授

北京化工大学

  • 孙振宇,北京化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化学所。2006至2015年先后在爱尔兰圣三一学院、德国波鸿鲁尔大学以及英国牛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入选德国洪堡学者。主要从事CO2、N2还原反应研究,以第一/通讯作者,在Nat. Commun.、Chem、Angew. Chem.、The Innovation、Adv. Mater.等期刊发表论文146篇,英文书籍6章节,申请发明专利28项。所有论文被Science等引用25100余次,H-因子68。连续入选Elsevier 2021–2024年度中国高被引学者。担任RSC Sustainability副主编;Journal of Physics Energy、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物理化学学报》、ChemElectroChem、EcoEnergy、Carbon and Hydrogen等期刊编委。
 

Javier Garcia Martinez  教授

西班牙阿利坎特大学

  • Javier Garcia Martinez,西班牙阿利坎特大学无机化学教授、分子纳米技术实验室主任。致力于开发新型纳米材料,以提升能源生产效率和化学工艺可持续性。通过引入可控的晶内介孔结构,成功释放了多相催化剂在转化大分子物质方面的潜力。该技术现已被全球学术实验室和化工企业广泛应用,在生物质转化至催化裂化等关键工业流程中,通过减少废弃物和积碳生成(原本需焚烧处理产生温室气体),实现每年减排二氧化碳数十万吨。他在麻省理工学院访学期间创立了莱弗科技公司,专注开发降低碳排放的纳米结构催化剂。2019年该公司被跨国企业格雷斯收购,其技术正推向全球市场。获得美国化学会“凯瑟琳·哈赫创业成就奖”,荣膺英国皇家化学会荣誉会士,并于2023年获西班牙国王授予国家研究奖。同时担任中国化学会荣誉会士、清华大学客座教授及北京化工大学名誉教授,2022–2023年间出任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主席。
 

Marc Robert  教授

法国索邦大学

  • Marc Robert,法国索邦大学教授,并担任法国大学研究院(IUF)高级成员(创新主席)。他的研究致力于电子转移过程的电化学与光化学方法探索,以及小分子(CO2、N2)的催化活化研究,以应对当今能源领域的重大挑战。罗伯特教授于2016年荣获法国液化空气集团颁发的首届国际关键分子挑战奖,2021年获得法国国家创新奖,2022年获得法国化学会物理化学分会资深科学家奖,2023年入选化学领域全球高被引学者榜单,2024年3月获得日本配位化学学会国际奖。
 

主题范围

This focus issue of JPhys Energy will highlight recent advances in carbon dioxide (CO2) capture and conversion technology, a key part of worldwide action to mitigate climate change and achieve net-zero emissions. Contributions with an emphasis on new concepts for CO2 capture from point sources and the air, such as adsorption, absorption, membrane separation-based, and hybrid systems, are welcomed.

The topic will also address new catalytic, electrochemical, photochemical, and photoelectrochemical routes for CO2 conversion to the sustainable production of materials, chemicals, and fuels.

Contributions can range from basic research on reaction mechanisms and material synthesis to process intensification, integration wit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life cycle analysis, and techno-economic evaluation. We welcome submissions that are interdisciplinary in character, spanning materials science,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systems modelling, and specifically look for work that showcases scalability, selectivity, and long-term stability.

The purpose of this special issue is to present an authoritative snapshot of the state-of-the-art for CO2 capture and use, enabling cross-disciplinary and cross-industry collaboration. Contributions by early-career researchers and contributions from previously underrepresented areas are particularly welcome. Through this compilation, our hope is to build understanding and spur deployment of effective solutions to complete the carbon cycle and enable a sustainable energy future.

投稿流程

特刊文章与JPhys Energy期刊常规文章遵循相同的审稿流程和内容标准,并采用同样的投稿模式。

有关准备文章及投稿的详细信息,可以参阅IOPscience页面的作者指南。

作者可登入期刊主页进行在线投稿,先选择“文章类型”,然后在“选择特刊”的下拉框中选择“Focus issue on CO2 Capture and Conversion”

投稿截止日期:2026年1月25日。


期刊介绍

JPhys Energy

  • 2024年影响因子:6.3  Citescore:11.8
  • JPhys Energy(JPENERGY)是一本高质量交叉学科的开放获取期刊,主要面向能源领域中各个领域的高质量研究。JPENERGY包含能源研究中最重要和最激动人心的进展,着重关注跨学科和多学科的研究。涵盖领域包括: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生物质和生物燃料;碳捕获和储存;电催化和光催化;能源收集装置;燃料电池;氢的制造和储存;生命周期评估;能源应用材料;太阳能转换和光伏;固态离子学,热电技术;水分解和人工光合作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