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物理学会会士访谈|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闫昇研究员
近日,我们采访了英国物理学会会士、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的闫昇研究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对成为会士以及领域发展的见解吧。
访谈详情
1. 成为英国物理学会会士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
获得英国物理学会会士这一殊荣,对我而言将是一项极高的国际认可,意味着我的研究工作——尤其是在微流控和纳米技术领域——得到了全球同行的肯定。这不仅是对我在高精度细胞分选和超拉伸微流控技术方面贡献的认可,也将激励我继续推动生物物理和生物医学工程的交叉研究,为科学进步和人类健康贡献更多力量。
2. 您目前从事的研究工作有哪些?
我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向:
- 微流控细胞分选与操控:我致力于开发高精度微流控芯片,应用于液体活检,特别是用于早期癌症检测中的循环肿瘤细胞分选。我的研究包括智能、超快速和基于图像的细胞分选技术。
- 基于液态金属的3D微流控制备:我在深圳大学提出了超拉伸微流控的概念,探索其制备机理及在高精度细胞分选等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这一技术为微流控领域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 微流控-拉曼基底制备与检测:我开发了集成了拉曼光谱的微流控平台,用于生物医学和化学检测的增强分析。
近三年来,我的研究成果发表在Analytical Chemistry、Advanced Science和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等顶级期刊上,并主持了8项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科研项目。
3. 您为什么选择从事相关的领域研究?
我选择微流控和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源于对科学探索未知的热情以及对解决人类健康重大挑战的渴望。液体活检作为癌症早筛的新方法,能够从血细胞中精准找到循环肿瘤细胞,这一问题极具挑战性,也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攻读博士期间,导师李卫华教授引导我进入微流控技术领域,我发现这项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精确控制和创新应用潜力巨大。回国后,我希望将这些技术应用于国内的生物医学产业,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4. 您能分享一个职业生涯中最令您自豪的项目或成就吗?
我最自豪的成就是在深圳大学提出的超拉伸微流控概念及其相关研究。这项前沿技术为高精度细胞分选提供了全新思路,尤其在液体活检和癌症诊断方面具有重要潜力。我的团队深入研究了其制备机理和应用,成果发表在多个国际顶级期刊上,并为我赢得了深圳市高层次人才和广东省珠江青年拔尖人才的荣誉。此外,我非常骄傲的是指导学生取得的成就。我指导的三名本科生如今在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和浙江大学继续深造,每位硕士研究生也在顶级期刊上发表了成果,部分还获得了国家奖学金和鹏城奖学金。他们的成功是我最大的欣慰。
5. 您认为接下来五年该领域的研究重点将会是什么?
在未来五年,我认为微流控与生物医学应用领域的研究重点将包括:
- 与先进技术结合:将微流控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成像技术深度融合,提升细胞分选和诊断系统的精度与速度,例如智能图像分选平台。
- 个性化医学与器官芯片:开发微流控器官芯片,用于模拟人体生理和疾病,支持个性化诊断和药物测试。
- 可扩展制备技术:推进超拉伸和3D微流控系统的制备技术,利用液态金属等新材料提升其在临床应用的规模化潜力。
- 疾病早期检测:扩展微流控在癌症、感染性疾病(如新冠病毒)等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开发高通量、低成本的诊断工具。
我计划继续优化超拉伸微流控的制备工艺,拓展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结合广东省生物医疗产业需求,推动产学研一体化。
6. 您对该领域的青年科研人员有什么建议?
对从事微流控和生物医学领域的青年科研人员,我有以下建议:
- 保持热情与专注:科学研究充满挑战,但探索未知的乐趣是最大的动力。像我提到的“砍树”比喻,科研需要专注于一处,持之以恒,才能在领域内有所突破。
- 拥抱合作与包容:向导师和同行学习,建立开放的沟通和包容的团队合作环境。我从导师李卫华教授那里学到,尊重与包容是长期合作的关键。
- 因材施教,发挥特长:找到自己的兴趣和优势,制定符合自身背景的科研计划。遇到困难时,与导师和团队充分沟通,寻找解决方案。
- 培养逆商:科研道路上难免遇到挫折,要学会坚持和不断提升自我,勇敢面对挑战。
- 关注产业需求:将基础研究与实际应用结合,特别是在生物医学领域,聚焦癌症诊断等社会需求,推动成果转化,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
我希望青年科研人员能在探索中找到乐趣,在挑战中不断成长!
编委介绍
闫昇 研究员
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
- 闫昇,博导,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研究员,英国物理学会会士,日本振兴工业会(JSPS fellowship,2018)和澳大利亚教育部(Endeavour Fellowship, 2018)获得者,入选深圳市高层次人才(2020年)和广东省珠江青年人才(2022年)。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Advanced Science, 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 Lab on a Chip, Analytical Chemistry等高水平期刊上发表90余篇文章,引用5000余次,H-index为30。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省级、市级项目10项。申请国内专利6项,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4项。入选Top2%全球顶级科学家,担任多个期刊的客座编辑及编委。研究领域主要包括微流控细胞分选和操控,基于液态金属的3D微流控制备以及微流控-拉曼基底制备与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