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e all

Year: 2025

13 Jun 2025

Bioinspiration & Biomimetics编辑优选:仿生两栖机器狗的设计与水中推进模式研究

本篇研究来自华南理工大学李云泉课题组和陈烨课题组。开发了一款兼具陆地与水中高效推进的仿生水陆两栖机器狗。首次提出适用于双关节腿部结构的仿犬类划水轨迹,实验验证其推进力性能,并规划两种步态:横向序列划水步态速度较快,对角小跑划水步态稳定性更优,实现水中0.16 m/s(0.54倍体长/秒)与陆地0.35 m/s(1.2倍体长/秒)的稳定运动,为仿生两栖四足机器人设计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文章介绍 Amphibious Robotic Dog: Design, Paddling Gait Planning,and Experimental Characterization Jingting Qu(瞿劲挺),Qingqian Cai(蔡清乾),Frank E Fish,Yunquan Li(李云泉),Ye Chen(陈烨),Yong Zhong(钟勇),Jiutian Xia(夏九天),Shiling Fu(傅诗玲),Wenhao Xie(谢雯豪),Haohua Luo(罗浩华),Sengyuan Lin(林森源),Yonghua Chen(陈永华) 通讯作者: 李云泉,华南理工大学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 陈烨,华南理工大学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   研究背景: 机器狗凭借其出色的环境适应能力,能高效应对野外复杂的陆地地形,已广泛应用于搜救、巡检等领域。然而,现有机器狗通常缺乏水中推进能力,难以实现跨越水域的连续移动,严重限制了其在复杂水陆环境下的应用。目前的两栖机器人设计多以爬行动物或昆虫为原型,其形态与运动模式与机器狗有一定区别。犬类等哺乳动物能够在不改变身体构型的情况下,通过步态切换兼顾高效的陆地运动与快速稳定的水中运动,表现出优异的两栖运动能力,但现有的仿生机器人领域尚未对此进行深入探索。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仿生犬类的划水步态和结构特征,设计并开发一种兼具高效陆地移动和水中推进能力的仿生水陆两栖机器狗(见图1)。   图1. 水陆两栖机器狗概念图   研究内容: 本研究首次提出并开发了一款受犬类启发的水陆两栖机器狗(ARD),兼具陆地小跑和水中划水的运动能力。研究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1)机械设计与划水步态规划 ARD在结构设计时降低重心位置以增强其在水中运动的稳定性。同时特别考虑机器人的防水性,确保电机、控制板等核心部件不受水的侵蚀。划水步态方面,研究借鉴犬类的自然划水步态,提出了三种划水模式:两种横向序列划水步态(LSPG,分别为25%和33%动力阶段比例)和一种对角慢跑式划水步态(TLPG,动力阶段比例为50%),并在机器人上进行系统性的步态规划与实验验证(见图2)。   图2. (a) 犬类单腿划水轨迹示意图;(b) 犬类LSPG相位时序图;(c) 本研究分析的三种不同步态的推进相(Power Phase)占比;(d) 在水陆两栖机器狗上实现的LSPG步态(包括PP25%和PP33%);(e) 在ARD上实现的类小跑划水步态(TLPG,PP50%)。   (2)水动力特性与步态稳定性分析 研究采用理论模型与实验方法分析了不同步态的划水性能与稳定性,明确了动力阶段占比对单腿划水力的影响,即动力阶段比例越小,单腿产生的平均推进力越大。在机器人整体水中实验中,LSPG表现出更高的水中推进速度,而TLPG则在运动稳定性方面明显优于LSPG。(见图3a-d)   图3....

13 Jun 2025

直播预告|NCE期刊在线研讨会:What is meant by neuromorphic computing

日期:2025年6月18日,周三时间:北京时间晚9:00-10:30 IOP出版社旗下Neuromorphic Computing and Engineering (NCE)期刊主办的在线研讨会将聚焦神经形态计算,定于北京时间2025年6月18日周三21:00线上召开。 研讨会详情 There are two main approaches to what we consider neuromorphic computing. The first involves emulating biological neural processing systems through the physics of computation of computational substrates that have similar properties and constraints as real neural systems, with potential for denser structures and advantages in energy cost. The...

11 Jun 2025

物理世界|一份物理学家的冰淇淋指南:全球最受欢迎甜点背后的复杂科学

《物理世界》(Physics World)是世界领先的物理杂志,并以月刊的形式发送给英国物理学会(IOP)的所有成员。《物理世界》的每一期都涵盖了世界各地科学家都关注的时事新闻和关键问题,包括著名物理学家和科学作家的专题文章、综合新闻和分析,以及精辟的观点文章。我们将不定期精选出其中的优秀文章,供大家阅读。希望您喜欢阅读本期文章! 文章介绍 一份物理学家的冰淇淋指南:全球最受欢迎甜点背后的复杂科学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王立芬 编译自Hamish Johnston. Physics World,2025,(4):23 本文选自《物理》2025年第5期   冰淇淋到底是什么?对大多数人来说,它是美味的冷冻甜点,但对像Douglas Goff这样的食品科学家来说,它也是物理和化学的奇迹。冰淇淋是复杂的多相材料,包含了乳液、泡沫、晶体、溶质和溶剂。无论是在家庭厨房还是在商业规模化的生产中,冰淇淋都需要成分比例的精确调配,以及在混合、搅拌和冷冻过程中的精确控制。 Goff是在加拿大圭尔夫大学的食品科学研究员,也是冰淇淋科学的专家。除了研究冰淇淋中的结构和成分功能等课题外,Goff还是圭尔夫大学年度冰淇淋课程的讲师。该课程自1914年开授,是该大学历史最悠久的课程。 在与Physics World杂志的Hamish Johnston进行的对话中,Goff解释了冰淇淋的科学原理,为什么制作素食冰淇淋如此困难,以及他的团队如何在进行电子显微镜实验时不让样品融化。 冰淇淋的材料性质冰淇淋是非常复杂的多相系统。它初始是一种乳液,其中脂肪微粒分散在含糖的水溶液中。接着,通过搅拌乳液引入了空气相,这个过程被称为发泡(图1)。因此,在一个冰淇淋桶中,大约有一半体积来自于空气的贡献。这些空气形成的细小气泡均匀分散在发泡乳液中。 然后,部分冻结使得发泡乳液中至少一半的水转变为微小的冰晶,而剩余的未冻结相是使冰淇淋保持柔软、易舀取且可口的主因。并未被完全冻结的原因是溶解在乳液中的糖分降低了冰点。 这样的流程下来,就得到了呈乳液状的脂肪微粒、泡沫式的气泡、部分结晶的冰晶溶剂,以及浓缩的糖溶液。   冰淇淋中不同相的空间尺度是多少? 电子显微技术显示脂肪微粒的直径约为一微米,而空气泡的直径通常在20—30µm之间,冰晶的大小在10—20µm的范围内。   商业化制作与在家庭厨房制作的冰淇淋有哪些重大差异? 无论是在家庭厨房的冰淇淋机中,还是在工厂操作中,冷冻和搅拌是同时进行的。厨房中制作的冰淇淋与商业化工厂中制作的冰淇淋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冰淇淋的结构。自制的冰淇淋保存一两天是可以的,但很快就会变得硬邦邦,而我们预期商业化制作的冰淇淋会有几个月到一年的保质期。这是由于冰相随着时间的推移所经历的演变方式不同,即取决于不同的再结晶过程。如果温度升高,冰淇淋会开始融化。当温度再次降低时,水会重新冻结成冰相,但不会产生新的冰晶,而是会在已有的冰晶上生长。 这意味着,如果冰淇淋在储存冰期间经历很大的温度波动,它会比在恒定温度下储存时更快降解并变成冰块。温度越高,再结晶的速度就越快。商业冷冻设备能够产生比自制冰淇淋机更小的冰晶尺寸。低温和恒定温度的储存是大家追求的目标,因此在演变发生之前,温度越低、越恒定,初始冰晶越小,冰淇淋的保质期就越长。 还有另外一个影响冰淇淋长期储存的结构因素。当未冻结的含糖溶剂相浓缩到足够程度时,它可以经历玻璃化转变(图1)。玻璃态是一种非晶固体,因此如果这种情况发生,系统内的水或溶质将不会移动,它可以保持多年不变。对于冰淇淋来说,玻璃化转变温度约为-28℃至-32℃,因此如果要实现长期储存,就必须将温度降低到低于这个玻璃化转变温度。   图1 冰淇淋中的不同相。乳液:有些液体是不互溶的,如油和水,将一种液体加入到另一种液体后无法混合。如果一种液体的许多液滴可以在另一种液体中稳定存在而不发生聚结,那么所得到的混合物称为乳液(左图)。泡沫:泡沫与乳液类似,由两个相组成,其中一种相分散在另一种相中。在泡沫的情况下,许多细小的气泡被困在液体或固体中(右图)。玻璃态:当一种液体被冷却到低于某一温度时,它通常会发生一阶相变,变成晶体。然而,如果一种液体可以在不结晶的情况下冷却到其冰点以下(过冷),例如,当它被迅速冷却时,它可能会形成玻璃态——一种具有无序液体状结构但具备固体机械性能的非晶体固体。玻璃态形成的温度,其特征是材料粘度的快速增加,被称为玻璃化转变温度   第三个因素是添加稳定剂。这些稳定剂包括洋槐豆胶、瓜尔胶或纤维素胶,还有一些新型的稳定剂。它们的作用是增加未冻结相的粘度。这减缓了冰再结晶的速度,因为它减缓了水的扩散和冰的生长。 还有一些其他新型的添加剂可以防止冰转变为大晶体。其中一种叫做单硬脂酸丙二醇酯,它会吸附在冰晶的表面,防止其在温度波动时生长。这种现象在自然界中也能看到,一些生活在寒冷环境中的昆虫、鱼类和植物物种,其血液和组织中含有可以控制冰生长的蛋白质。例如,许多鱼类在体内潜藏着微小的冰晶,但这些蛋白质能够防止晶体生长到足以造成伤害的程度。 添加香料如何改变冰淇淋的制造过程? 全球各地的冰淇淋有成百上千种不同的口味,一个重要的问题是香料会不会影响溶液或乳液。 例如,巧克力豆是惰性的,它与其他成分完全不发生相互作用。而草莓则会对系统产生很大影响,因为水果制品中的糖分含量很高。我们需要在水果制品中添加糖,以确保它比冰淇淋本身更软。但问题是,其中的一些糖会扩散到未冻结的水相中,从而降低其冰点。这意味着,由于额外添加的糖,即使配方完全相同,草莓冰淇淋会比香草冰淇淋更软。 另一个例子是酒精口味,从朗姆酒到百利甜或法兰杰利可酒,甚至红酒和啤酒,这些都非常受欢迎。但酒精会降低冰点,因此如果添加足够的酒精以获得所需的风味强度,产品就难以冷冻。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减少酒精的用量,并多加一点去酒精化香料。 当前可以尝试用任何口味制作冰淇淋,但需要考虑这种口味的香料将对结构、保质期等方面产生的影响。 素食冰淇淋与乳制品冰淇淋相比,其制备和成分有什么不同? 很多方面都是相似的。素食也有乳化的脂肪来源,通常是椰子油或棕榈仁油,然后还有糖、稳定剂等,这些在乳制品冰淇淋中也会存在,不同之处在于蛋白质。牛奶蛋白既是一种非常好的泡沫剂,又是一种非常好的乳化剂(乳化剂和泡沫剂是能够稳定泡沫和乳液的分子,这些分子附着在液滴或气泡的表面,防止它们彼此合并)。植物蛋白则很难做到这两点,所以在腰果、杏仁或大豆基的产品中会发现额外的成分,以提供原本可以从牛奶蛋白中获得的功能。   用什么技术来研究冰淇淋?在实验过程中如何防止冰淇淋融化? 我们用于研究的仪器主要包括颗粒大小分析仪、电子显微镜和研究材料流动和变形的流变仪(图2)。首先是激光光散射技术,它能告诉我们关于脂肪小球和脂肪结构所需的所有信息。我们也大量地使用光学显微镜。具体是将显微镜放置在冰箱或冷却箱中,或者使用冷台,将冰淇淋放在载玻片上,放置在用液氮冷却的腔体内。电子显微镜方面,冷冻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实验自身有低温装置,可以研究冰淇淋中的物相。 图2 冰淇淋中的物理实验技术主要包括流变学、动态光散射、电子显微技术、临界点干燥技术等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实验方法稍有区别。TEM不在冷冻环境中进行实验,而是使用一种“固定”结构的化学物质,通常结合使用一种称为“临界点干燥”的技术对冰淇淋进行干燥,然后将其切成薄样本,并使用TEM进行研究。   经过几十年的冰淇淋研究,你仍然对此感到兴奋吗? 当然。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去过很多有趣的国家,每到一处我都会观察冰淇淋市场的情况。这不仅仅是出于专业考量,我也想了解世界各地的动态,以便与他人分享。但当然,冰淇淋怎么会有错呢?这种产品太有趣了,能够与之关联真是太好了。

10 Jun 2025

NANO编辑优选:光电子学领域的二维WS2单层制备方法和研究进展

本篇研究来自南京邮电大学晏善成课题组。在这篇综述中,我们详细分析了单层WS₂的合成方法,讨论了每种技术的优点,包括ALD在较低温度下实现的均匀生长,以及CVD生成大面积、高质量单层的能力。此外,我们还回顾了WS₂在场效应晶体管 (FET)、光电探测器和逻辑器件等各种电子和光电应用中的性能。综述表明在薄膜均匀性、与当前半导体工艺的兼容性以及基于WS₂器件的长期稳定性方面的不断改进,为二维WS₂从实验室环境过渡到实际应用指明了一条大有可为的道路。 文章介绍 2D WS2 monolayer preparation method and researchprogress in the field of optoelectronicsadaf2a Zhihan Jin(靳知翰), Hao Liu(刘昊), Tianci Huang(黄天赐), Liping Chen(陈丽萍), Chee Leong Tan(陈子龙), Kaili Wang(汪凯丽) and Shancheng Yan(晏善成) 通讯作者: 晏善成,南京邮电大学   研究背景: 二维过渡金属二卤化物(2D TMDs)因其优异的电子和光电特性(如高载流子迁移率和可调带隙)而引起了材料科学领域的极大兴趣。尽管已经对各种 TMD 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在了解合成方法及其对单层二硫化钨(WS₂)在光电器件中的实际应用的影响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这一差距至关重要,因为将WS₂有效地应用于商业领域依赖于建立可靠的合成技术,以保证材料的高质量和均匀性。   研究内容: 在概述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WS₂)的结构特性、制备方法以及其在光电器件领域的重要性之后,本论文全面梳理了当前 WS₂ 单层制备技术与光电器件的研究成果。文中深入解析了机械剥离、原子层沉积(ALD)和化学气相沉积(CVD)这三种核心制备手段的原理、优势及应用场景,指出机械剥离法虽操作简便,但在获取大面积均匀单层方面存在局限;ALD 法能够在低温条件下实现均匀生长,但对设备要求苛刻;而 CVD 法由于其出色的可控性和可扩展性,成为研究热点。 随后,论文聚焦 WS₂ 在场效应晶体管(FET)、光探测器以及异质结器件等光电器件中的应用,深入剖析其在提升器件性能和拓展功能方面的独特贡献。此外,论文还阐述了 WS₂ 在新型逻辑器件领域的应用潜力,如助力构建非冯诺依曼架构、推动忆阻器及类脑计算器件的发展等,彰显其在电子与光电子器件创新进程中的关键作用。最后,论文在综合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明确指出 WS₂ 从实验室迈向工业规模应用所遭遇的瓶颈,如薄膜均匀性与质量的优化、制备成本的削减、与既有半导体工艺的兼容性,以及器件长期稳定性和可靠性的保障等问题,并展望了未来通过跨学科协同,整合材料科学、纳米技术与微电子工程等多领域知识,驱动 WS₂...

10 Jun 2025

EREN研究文章|促进接受加快依赖煤炭地区的可持续性转型

Coal-dependent communities and regions are at the frontline of the global energy transition, with net-zero scenarios requiring unprecedented sharp decreases in coal use and production in the next few decades. Rapid decarbonization in these ‘coal-dependent’ regions can result in high disruptiveness and trigger socio-political resistance across both the acceleration of coal phase-outs (decline) and clean...

09 Jun 2025

Journal of Neural Engineering期刊亮点文章

我们很高兴为您带来最近发表在Journal of Neural Engineering期刊上的亮点文章,展示了该领域令人兴奋和重要的研究成果。希望您希望喜欢阅读本期文章! 精选文章 PAPER | OPEN ACCESS Noninvasive modulation of essential tremor with focused ultrasonic waves Thomas S Riis et al 2024 J. Neural Eng. 21 016033 This article demonstrates that low-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can robustly modulate deep brain regions in humans with notable effects on overt motor behavior.   NOTE | OPEN ACCESS Safety, tolerability and blinding...

30 May 2025

IOP出版社5月精选文章——Energy Storage&Planetary Health

IOP出版社每月从年度重点期刊中精选两个主题的研究文章供大家阅读,本月的主题为Energy Storage和Planetary Health。这些文章体现了IOP期刊的高质量和创新性,并呈现了一些受关注的研究工作。欢迎大家阅读下载!您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查看IOP出版社环境与能源领域的最新资讯;还可以点击此处链接,订阅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相关期刊的最新信息。 环境与能源: 精选文章 Energy Storage JPhys Energy 2024 roadmap for sustainable batteries Magda Titirici, Patrik Johansson, Maria Crespo Ribadeneyra, Heather Au, Alessandro Innocenti, Stefano Passerini, Evi Petavratzi, Paul Lusty, Annika Ahlberg Tidblad, Andrew J Naylor   Impact of vibrations on lithium-ion batteries in electric vehicles: sources, degradation mechanisms, and testing standards Umar Awan,...

29 May 2025

IOP出版社如何认可和奖励期刊审稿人?

在IOP出版社,我们高度重视并表彰同行审稿人对科学界做出的宝贵贡献。作为研究人员,您的专业知识和宝贵时间对我们至关重要。以下是我们为期刊审稿人提供的一些认可和奖励: IOP可信赖审稿人(IOP Trusted Reviewers):展现出卓越审稿能力和高度责任心的审稿人可获得“IOP可信赖审稿人”认证,认可他们作为IOP出版社最优秀审稿人的地位。 Web of Science审稿人认证服务:通过Web of Science提供的审稿人认证服务,审稿人对科学界的贡献将获得更广泛的认可与展示。 出版费用折扣:审稿人可在提交评审后两年内,享受在任何IOP出版社期刊上以金色开放获取方式发表文章的10%折扣。 年度审稿人奖:我们每年都会评选表现卓越的审稿人,表彰他们在审稿工作中的出色表现。这一奖项不仅是对审稿人辛勤付出的认可,也体现了审稿人在推动科学进步方面的积极贡献。   以下是一名年度审稿人大奖获奖者的感言: “获得这一荣誉让我倍感激励,我由衷感谢IOP出版社对我审稿工作的认可。担任审稿人不仅让我收获了宝贵的学术交流机会,还让我得以参与到最前沿的研究工作中,为科学界贡献绵薄之力。这一奖项不仅是我职业生涯中的重要里程碑,也促使我在未来继续追求卓越。我将始终保持审稿工作的公正性和高标准,期待继续与IOP出版社合作。” ——大连工业大学魏鸿磊副教授 >>欢迎点击此处链接,探索更多成为 IOP 出版社审稿人所享有的认可与奖励。

29 May 2025

百年传承:物理学会出版联盟与Hum和Grounded AI公司合作开发“同行评审助手”

我们很高兴地宣布,由IOP出版社和美国物理联合会(AIP)出版社、美国物理学会共同成立的百年传承:物理学会出版联盟(Purpose-Led Publishing,PLP)正与Hum和Grounded AI公司合作开发一款全新工具:同行评审助手(Peer Review Assistant)! 自成立以来,PLP始终秉持“科学是我们唯一关注的利益”的理念。这意味着我们致力于让编辑和审稿人专注于真正重要的事务。同行评审助手的设计初衷就是帮助他们处理一些常规任务,减轻负担,同时始终将人工判断置于核心位置。 目前,这一工具正在三家出版社各选取的一本期刊中开展测试。其主要功能包括: 提供安全封闭的环境上传稿件 生成AI摘要和关键结论 检查引用内容的准确性和相关性 “与稿件对话”功能,助力深入理解内容 所有功能都旨在支持,而非取代编辑和审稿人 我们正在小范围试点,不断学习、优化和收集反馈,力求不断改进这款工具。最终目标是将其作为免费资源,推广至更多期刊和审稿人使用。 我们未来还有更多内容值得期待,也期待与大家分享我们的探索与收获。   >>点击此处链接,查看新闻详情。

28 May 2025

JMM编辑优选:面向医学成像应用的压电微机械超声换能器(PMUT)声匹配策略研究

本篇研究来自天津大学庞慰、牛鹏飞和北京化工大学王茁晨课题组。在本研究中,我们利用解析方程,有限元仿真及实验论证,系统地构建了PMUT匹配层设计策略,揭示了PMUT灵敏度与带宽之间的调制效应:即匹配层无法同步改善PMUT的灵敏度和带宽。本研究明确提出了PMUT匹配层的材料属性选择标准及结构参数优化方法,为高性能PMUT的设计以及应用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文章介绍 Acoustic matching strategy of piezoelectric micromachined ultrasound transducer towards medical imaging applicationXingli Xu(徐兴利), Wei Wei(魏唯), Yuewu Gong(龚跃武), Zhuochen Wang(王茁晨), Wanli Yang(杨万里), Pengfei Niu(牛鹏飞) and Wei Pang(庞慰)   通讯作者: 王茁晨,北京化工大学 牛鹏飞,天津大学 庞慰,天津大学   研究背景: 随着便携式和可穿戴超声成像设备的快速发展,压电微机械超声换能器(PMUT)因其低功耗、小尺寸和与CMOS电路高度集成等优势而备受关注。声学匹配层是超声换能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保护器件、优化性能的功能。传统压电陶瓷换能器的匹配层设计理论已较成熟,其声波在陶瓷内部产生,通过匹配层高效传递至人体组织,只需根据陶瓷与人体组织的声阻抗即可设计出最优匹配层。然而,PMUT依靠薄膜弯曲振动产生声波,声波直接产生于器件表面,因此传统设计理论无法适用。此外,匹配层材料的密度、压缩波速及剪切波速对PMUT的振动特性有重要影响,使得PMUT匹配层设计的复杂性显著增加。目前尚缺乏针对PMUT的系统化匹配层设计方法,严重制约了PMUT性能的提升。 为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深入探索了PMUT匹配层材料选择与尺寸优化的规律,首次提出了针对PMUT的系统化匹配层设计框架,以有效提升PMUT性能,推动其在医疗超声成像等领域的应用。   研究内容: 本研究中,我们建立了PMUT匹配层的机械-声耦合模型,推导出匹配层声波穿透效率的解析公式,并利用有限元仿真方法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图1展示的结果揭示了PMUT灵敏度与带宽的内在权衡机制——匹配层难以同时优化这两项性能。 图1   进一步研究发现,匹配层不仅影响声波传递效率,也显著影响PMUT薄膜自身的振动特性(如位移、谐振频率等)。我们系统分析了匹配层密度、压缩波速和剪切波速对PMUT性能的影响(图2)。结果显示,剪切波速越高,匹配层材料硬度越大,导致PMUT性能严重下降,因此适合PMUT的匹配层应选择剪切波速接近0的软质材料(如橡胶类材料)。此外,匹配层密度增加会降低PMUT的频率与性能,而压缩波速对性能没有负面影响,且性能随压缩波速提高而提升。因此,低密度、高压缩波速的匹配层更有利于获得高灵敏度PMUT。 图2   具体材料分析(图3)表明,硅橡胶类材料作为匹配层时可显著提升带宽(2X),更适合高带宽应用场景;而Polybutadiene因具有较高声阻抗和较低声衰减,更适用于高灵敏度应用场景。我们以厚度为1/4波长的PDMS匹配层为例,通过实验验证了PMUT匹配层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图3   我们利用超声相控阵成像检验匹配层对实际应用的影响(图4)。实验表明,高带宽的匹配层使PMUT的成像分辨率显著提升,使其能更清晰地展现复杂目标的细节。 图4   本研究首次明确了PMUT匹配层设计的材料选择与尺寸设计准则,为实现高性能PMUT提供了关键的设计依据,对PMUT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介绍 牛鹏飞...

27 May 2025

Environmental Research: Health期刊被ESCI收录

我们很高兴地宣布,Environmental Research: Health (ERH)期刊于近日正式被数据库ESCI收录!这一令人激动的进展使研究人员可以在全球最常用的引文索引数据库之一上查看该期刊,并意味着ERH期刊将在明年收获首个影响因子。数据库ESCI(Emerging Sources Citation Index)由科睿唯安于2015年11月推出,与SCI Expanded(SCIE)、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SSCI)、Arts &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A&HCI) 等共同组成Web of Science (WOS)数据库,主要收录在新兴研究领域中有重要影响力的优秀学术期刊。ESCI作为WOS的新成员旨在收录具有区域重要性和新兴科技领域的高质量、同行评议的英文期刊。被ESCI收录的期刊再经过进一步的专业评估及遴选后便有机会转入SCIE、SSCI和A&HCI等数据库中。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6年前,IOP出版社将免除所有向ERH期刊投稿的文章出版费用(APC)。我们欢迎各位学者在ERH这本金色开放获取期刊上免费发表文章。 我们精选了一些文章,这些文章可以展示出ERH期刊主题范围的广度。希望您喜欢阅读这一期文章! 编委寄语 Environmental Research Health (ERH)被ESCI收录,标志着期刊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提升。在此,我衷心感谢中国学者在ERH创刊初期的鼎力支持——您们的前沿研究成果与建设性意见,为期刊奠定了坚实基础。环境与公共卫生的交叉领域正面临气候变化、健康公平等全球性挑战。期待未来与国内外同仁继续携手,通过ERH这一平台深化科学对话,推动解决人类健康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让我们共同探索更多创新性解决方案!” ——ERH期刊编委、复旦大学阚海东教授 精选文章 Health and well-being in urban environmentsCritical windows of greenness exposure during preconception and gestational periods in association with birthweight outcomes Zhenchun Yang, Jiawen Liao, Yi Zhang, Yan...

26 May 2025

NANO编辑优选:厦门大学研究团队揭示绿色Micro-LED中光提取效率与侧壁钝化效应的竞争机制

本篇研究来自厦门大学吴挺竹教授课题组。该研究采用原子层沉积(ALD)技术制备了不同厚度Al2O3钝化层的绿光Micro-LED,并系统地研究了钝化层对器件光电性能的影响机理,揭示了光提取效率与侧壁钝化效应之间的竞争机制,研究结果为提高绿光Micro-LED的发光效率和可靠性提供了参考。 文章介绍 Competitive mechanism between light extraction efficiency and sidewall passivated effect in the green micro-LEDs with varied thickness of Al2O3 layerYoucai Deng(邓有财), Denghai Li(李登海), Yurong Dai, Zongmin Lin, Youqin Lin, Zongyuan Liu, Xinxing Chen, Hao-Chung Kuo, Zhong Chen, Shouqiang Lai(赖寿强) and Tingzhu Wu(吴挺竹) 通讯作者: 赖寿强,厦门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 吴挺竹,厦门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   研究背景: 基于氮化镓的绿光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LED)因其体积小、功耗低、亮度高以及在全彩显示和可见光通信中的广泛应用而备受重视。然而,随着芯片尺寸的微缩,侧壁缺陷对Micro-LED性能的影响将变得更加显著,非辐射复合占比的增加将严重影响Micro-LED的光输出功率和外量子效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侧壁处理和缺陷修复技术,其中原子层沉积(ALD)技术因其能够精确控制薄膜厚度、均匀性和保形性而成为小尺寸Micro-LED侧壁钝化的有效手段。然而,随着钝化层厚度的增加,钝化效果与光提取效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竞争关系,为此,本研究在绿光Micro-LEDs上沉积了不同厚度的Al2O3钝化层,对比研究了这些器件的性能,并揭示钝化效应与光提取效率之间的竞争机制。   研究内容: 研究采用通过CBATCH Batch ALD(Xiam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