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e all

Year: 2025

10 Mar 2025

SMS编委访谈|香港科技大学机械与航空工程系杨征保副教授

Smart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SMS)是一本多学科期刊,专注于智能材料、系统和结构(包括智能系统、传感和驱动、自适应结构和主动控制)的技术性进展。近日,我们采访了SMS期刊编委之一,来自香港科技大学机械与航空工程系的杨征保副教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对期刊以及领域发展的见解吧。 访谈详情 1. 您为什么选择从事相关的领域研究? 我的研究聚焦于压电材料和能量采集领域,这一选择深受Nikola Tesla的名言启发:“若想探寻宇宙的奥秘,需以能量、频率和振动为思维之维。”自童年起,Tesla便成为我心中的灯塔,他的这句话更是我科研路上的座右铭。随着岁月的流转和研究的深入,我逐渐领悟到这句话的多维内涵——无论是机械振动学的规律、分子动力学的奥秘,还是工程物理的实践、生命科学的探索,乃至宇宙的浩瀚无垠,都离不开能量、频率和振动的交织与演绎。这些年来,我越发被这一真理所吸引,渴望在有限的生命里,揭开宇宙的一两个秘密,为我的墓志铭增添一抹探索的辉煌。   2. 您目前从事的研究工作有哪些? 我的研究主要是围绕着压电材料,传感器和能量采集展开。最近三年实验室的在研项目包括:3D高温无铅压电,压电薄膜材料的制备,陶瓷快速烧结技术,RF能量采集,超声传能,柔性压电传感器、人体能量俘获和生物压电材料。这些课题虽然各有侧重,但都围绕机电耦合这一核心展开,旨在解决不同的工程问题。 我们的团队由20多名博士和博士后组成,每位成员都有自己专注的研究方向,既避免了组内竞争,又通过紧密合作实现了优势互补。此外,我们还与香港、内地以及海外的研究机构保持密切合作,共同推动领域内的创新与突破。   3. 您认为五年后该领域的研究重点将会是什么? 这是一个经常被问到的问题,也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我很难预测那些点才是最重要的研究方向,我自己认为我们组在研的方向就是接下来五年最有希望的方向了。如果我们看整体 智能结构与材料的大领域,我想有很多很好玩的研究趋势,例如多场耦合材料,高频能量俘获,新的3D制造技术等。我这个人比较接地气,我喜欢看的到、摸的到是实物。   4. 是什么吸引您加入Smart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期刊编委团队? 很多因素吸引我加入SMS期刊的编委团队。Smart Material and Structures是领域内的老牌期刊,我最开始投自己paper的地方,也是看的很多的地方,所以一直都有情节。现在的编委们都是领域内耳熟能详的老前辈,或者平时生活中很好的朋友。能和朋友一起工作,本身就是一直奖励。这么多年一直受惠于这个期刊,我内心觉得亏欠,所以也想加入编委。编委就是一个免费的志愿者服务,想加入编委就是单纯的希望我们这个研究领域越来越好。   5. 您认为像Smart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期刊这样的期刊对领域的发展有什么重要影响? Smart Material and Structures对于领域发展影响很大、很久。不刻意追求impact factor,保持规范严格的审稿,同时一代代年轻人加入,会很好的推动智能材料的发展。能参看1990年代老前辈写的手稿本身就是快乐。我希望SMS能够再办50年或者更长,能够看到100 anniversary。 编委介绍 杨征保  副教授 香港科技大学 杨教授本科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后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师从并于Prof Jean Zu 院士,2016年获得博士学位。他目前是香港科技大学机械与航空工程系的副教授,同时也是智能传感器与振动实验室(STVL)的主任。杨教授是IEEE Senior Member,联系多年并被斯坦福大学评选为“全球前2%的科学家”之一,Editor of “Sensors“, “Smart Materials and...

07 Mar 2025

欢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李柯教授新任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期刊编委

IOP出版社旗下期刊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近日宣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李柯教授加入该刊编委会,担任编委。我们在此表示热烈欢迎! 编委介绍 李柯  教授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李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长期从事大气化学与气候变化领域的研究工作,已发表SCI论文60余篇,被引6600余次。研究成果入选2019年度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2021年度氮循环十大科学进展等。2023-2024年连续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获谢义炳青年气象科技奖、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青年科学家奖、达摩院青橙奖等。担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臭氧污染控制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教育部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副主任、国际对流层臭氧评估计划(TOAR II)东亚工作组co-lead,担任期刊Science Bulletin和科学通报的特邀编委、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编委、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副编辑等。 期刊介绍 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 2023年影响因子:5.8  Citescore: 11.9 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ERL)以金色开放获取模式出版,作者可选择将原始数据作为补充资料与文章一起发表。所有研究人员可以免费获取这些研究成果。ERL汇聚了关注环境变化及其应对的研究团体和政策制定团体的意见,涵盖了环境科学的所有方面,出版研究快报、综述文章、观点和社论。ERL顺应了环境科学的跨学科发表的趋势,反映了该领域相关的方法、工具和评估战略,得到了来自不同领域的广泛贡献。

06 Mar 2025

NANO编辑优选:无机配体封端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研究进展及展望

本篇研究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罗小兵和谢斌课题组。本综述系统梳理了近年来无机配体在量子点及量子点发光二极管中的研究进展,总结了无机配体在提升量子点光电性能方面的关键作用和最新成果。文章重点分析了不同类型无机配体(如金属硫化物、氧化物和卤化物)在量子点合成、功能化及稳定性调控中的作用机理,并探讨了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及未来发展方向。 文章介绍 Inorganic ligand capped quantum dot light-emitting diodes: status and perspective Tianxu Zhang(张天旭), Xuan Yang, Bin Xie(谢斌) and Xiaobing Luo(罗小兵) 通讯作者: 罗小兵,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谢斌,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究背景: 量子点(Quantum Dots, QDs)作为一种纳米晶体,因其独特的量子限制效应和表面效应,在发光二极管(LED)、光伏器件和生物成像等领域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其表面有机配体的绝缘特性和较低的电荷传输效率限制了其在高性能器件中的应用,尤其是在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领域。与传统有机配体相比,无机配体因其更高的电子迁移率、更紧凑的结构以及更强的表面钝化能力,是提升QLED性能和实现商业化的重要方向。本研究旨在为量子点表面工程技术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持,并为突破QLED性能瓶颈提供新的技术路径。   研究内容: 文章分析了溶液相无机配体交换过程,揭示了配体与量子点表面原子的相互作用机理。通过引入短链结构的无机配体,能够显著改善电子迁移率,减少表面缺陷引起的非辐射复合,从而提升量子点的光致发光量子效率及发光稳定性。此外还对当前研究中涉及的多种无机配体进行了分类,涵盖了金属和非金属硫化物、金属和非金属卤化物、含氧阴离子和金属阳离子几种主要类型,详细分析了它们在不同类型量子点中的应用及性能提升效果。 文章进一步总结了无机配体在QLED领域的最新进展,尤其是在提高设备效率和延长使用寿命方面的突破。无机配体的引入有效解决了传统有机配体在QLED应用中的局限性,如长链有机配体引起的电荷传输障碍以及器件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问题。无机配体的使用不仅优化了载流子注入和复合过程,还增强了QLED在实际应用中的色彩一致性和亮度稳定性。 未来研究可集中于开发具有优异电子特性的新型无机配体,如金属氰化物和氟硼酸盐,以进一步优化量子点的电子传输性能和稳定性。此外,通过多配体协同策略进行表面钝化,有望显著提升器件效率和稳定性。针对蓝光QLED因离子迁移导致的效率瓶颈,可借助高化学稳定性的无机配体加以抑制,实现性能突破。同时,无机配体在高分辨率图案化技术开发中展现出显著潜力,对于实现精确控制量子点在QLED器件中的分布和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介绍 罗小兵  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 罗小兵,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IEEE Fellow,ASME Fellow,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 动力工程学院院长,中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学院中方院长。研究方向为:电子系统热管理设计及器件。个人先后获得2024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24中国工程热物理协会技术发明一等奖,2016 IEEE CPMT Exceptional Technical Achievement Award(IEEE 封装协会杰出技术成就奖),2016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2015 年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培养毕业硕士生30人,博士生24人。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发表 SCI检索论文 195篇,第一发明人授权中国发明专利59项,美国专利5项,第一作者出版中英文专著各 1 部。曾分别担任IEEE封装会刊和ASME电子封装会刊Associate Editor,2019年和2018年2次担任美国ASME...

05 Mar 2025

IOP出版社发布2024年工作年报——庆祝转型与增长

IOP出版社近日发布了2024年度工作年报,展现了过去一年在转型与增长方面的重大进展,并始终保持高水平的同行评审和科研诚信标准。   IOP出版社的年度亮点包括: 2024年IOP出版社共发表36,011篇文章,2023年为28,977篇; 47%的期刊论文以开放获取形式发表; 2024年IOP出版社的论文下载量达8700万次; 迄今为止,已有15,000名审稿人获得“IOP可信赖审稿人”(IOP Trusted Reviewer)认证; IOP出版社开放获取期刊接收的文章中,有15%来自低收入经济体的作者,并通过我们的文章出版费用折扣与减免计划获得支持; IOP出版社100%的收入回馈给科学事业。   这份报告展示了IOP出版社如何应对学术出版行业的快速变革。   IOP出版社首席执行官Antonia Seymour表示:“在IOP出版社,我们持续投资于可扩展、安全且具有适应性的技术,以提供并维护卓越的数字化体验,服务我们的学术社群和同事。同时,我们也在积极探索如何应对人工智能这一变革性的技术。”   报告还强调了IOP出版社在同行评审方面的领先地位,例如联合评审、双向匿名同行评审,以及“卓越同行评审:IOP培训和认证(Peer review excellence: IOP training and certification)”在线课程。   Antonia Seymour补充道:“在学术出版行业经历重大变革的时期,我们能够持续取得成功,充分证明了我们的指导理念、团队实力,以及科研群体对我们的信任。”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IOP出版社在2024年的工作,请点击此处浏览年报详细信息。

04 Mar 2025

欢迎您在2D Materials期刊上发表研究工作

期刊简介 2D Materials (2DM) 期刊创刊于2014年,期刊主编是来自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的任文才研究员。2D Materials是一本跨学科的混合型期刊,致力于发表石墨烯及相关二维材料的高质量、高影响力基础与应用研究。期刊重点关注以下研究方向: 石墨烯及石墨烯衍生材料(如氧化石墨烯、石墨烯量子点等) 硅烯和锗烯/硅烷和锗烷氮化硼 过渡金属二硫属化物 二维拓扑绝缘体 复合氧化物 复合材料 其他新型二维层状结构   为什么要在2DM上发表文章? 高标准:快速、严格和具有建设性意见的审稿过程,由期刊编委会成员进行监督。 快速出版:致力于提供快速、专业的出版服务,确保快速的初审、受理和出版。一旦被接受,您的文章将在24小时内发表,并将包括一个可引用的DOI。 开放获取:可以选择开放获取出版(需支付文章出版费用),提高文章可见度和影响力。 便捷转投:支持从其他IOP出版社期刊快速转投,并保留审稿报告,以节省时间并避免审稿人重复工作。 国际化的编委会成员:由来自全球的领域专家组成,主编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任文才研究员。 期刊介绍 2D Materials 2023年影响因子:4.5  Citescore:10.7 2D Materials(2DM)创刊于2014年,是国际上二维材料领域的第一个学术期刊,是中国科协高质量科技期刊一区期刊,旨在报道二维材料研究及应用领域最具创新性和影响力的前沿科研成果,促进二维材料领域的学术成果交流。期刊立足于多学科视角,致力于涵盖石墨烯及其他二维材料相关研究的各个方面,包括二维材料的制备、表征、物理、性质研究及器件、能源、催化、复合材料等应用。 期刊主编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任文才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主要从事石墨烯及其他新型二维材料的制备、物性及光电、储能、热管理、膜技术等应用研究。在Science、Nature Materials等期刊发表主要论文200多篇,被SCI他引4万多次,是科睿唯安公布的全球高被引科学家。获发明专利100余项,孵化了3家高技术企业。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3项(第一完成人2项)、辽宁省自然科学一等奖、何梁何利科技创新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等。

28 Feb 2025

IOP出版社2月精选文章——气候变化与城市&国际量子年&超材料与超表面

IOP出版社每月从年度重点期刊中精选两个主题的研究文章供大家阅读,本月的主题为Climate Change and Cities, International Year of Quantum和Metamaterials and Metasurfaces。这些文章体现了IOP期刊的高质量和创新性,并呈现了一些受关注的研究工作。欢迎大家阅读下载!您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查看IOP出版社环境、材料和量子领域的最新资讯;还可以点击此处链接,订阅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相关期刊的最新信息。 环境: 量子: 材料: 精选文章 Climate Change and Cities Environmental Research: Health Prediction of ambulance transport system collapse under extremely high temperatures induced by climate change Kazutaka Oka, Yasushi Honda and Yasuaki Hijioka   Impact of the urban heat island on heat-related mortality in the Tokyo Metropolitan Area, Japan...

28 Feb 2025

ERCL特刊征稿|Climate impacts and adaptation in urban environments

特刊详情 客座编辑 Oliver Meseguer Ruiz,智利塔拉帕卡大学 Pamela Smith Guerra,智利大学 Ana Terra Amorim-Maia,西班牙巴斯克气候变化中心(BC3) Natasha Picone,阿根廷地理、历史和社会科学研究所(阿根廷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   主题范围   Night-time urban heat island in Iquique and Alto Hospicio, Northern Chile, January 2023 (copyright Oliver Meseguer-Ruiz and Pamela Smith Guerra)   Cities change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directly impact human life conditions. The effect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evident in...

27 Feb 2025

Biofabrication期刊2024年亮点文章

Biofabrication(《生物制造》,BF)是国际生物制造学会的官方期刊,出版涵盖生物制造各个方面的高质量研究,包括生物打印和生物工程等。我们汇总了2024年以来发表在BF期刊最具影响力的文章,希望您喜欢阅读这个文章合集! 亮点文章 TOPICAL REVIEW | OPEN ACCESS 4D printed shape-shifting biomaterials for tissue engineering and regenerative medicine applications Maria Kalogeropoulou et al 2024 Biofabrication16 022002 Overview of the current developments of the 4D printing technology for tissue engineering and regenerate medicine, with a focus on approaches to achieve temporal changes of the shape of the printed constructs that would...

26 Feb 2025

欢迎您在Reports on Progress in Physics期刊上发表研究文章

想在顶级期刊发表您的突破性物理研究?Reports on Progress in Physics期刊致力于发表涵盖凝聚态物理、量子力学和应用物理等各领域的高水平研究成果。   为什么选择在Reports on Progress in Physics上发表研究文章? 高标准:发表跨学科前沿研究,推动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 全球读者:被全球超3500家机构访问,确保您的研究广泛传播。 快速发表:我们致力于提供快速、专业的出版服务,确保快速的初审、受理和出版。一旦被接受,您的文章将在24小时内发表,并将包括一个可引用的DOI。 开放获取:提供开放获取选项,提高研究的可见度和影响力。 国际化的编辑团队:由全球顶尖专家组成,确保高质量同行评审。 学会出版社:IOP出版社获取的所有利润都将回馈给英国物理学会(IOP),用于支持世界各地的研究、教育和推广活动。   >>点击此处链接,了解期刊详情并提交您的研究成果。 期刊介绍 Reports on Progress in Physics 2023年影响因子:19.1  Citescore:31.9 Reports on Progress in Physics(ROPP)作为涵盖物理学各分支的权威性综述期刊,长期以来享有盛誉。所有综述均由编委会邀请全球顶尖专家撰写,覆盖物理的经典和热点议题。同时,ROPP现在开始接受原创研究文章投稿。

25 Feb 2025

欢迎广东工业大学芮先宏教授新任Nanotechnology期刊编委

IOP出版社旗下期刊Nanotechnology近日宣布广东工业大学芮先宏教授加入该刊编委会,担任编委。我们在此表示热烈欢迎! 编委介绍 芮先宏  教授 广东工业大学 芮先宏,广东工业大学“百人计划”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Materials Today Chemistry副主编。近年来围绕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领域开展系统研究,在电极材料结构设计、可控制备及储能机理方面取得较多突出成果。在Nat. Commun.、Adv. Mater.、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00余篇,论文总引用17000余次,h-index(引用指数):74,多次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学者”和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近5年获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等项目资助。 期刊介绍 Nanotechnology 2023年影响因子:2.9  Citescore:7.1 Nanotechnology(NANO)创刊于1990年,是第一本纳米科研和技术领域的专业期刊。NANO发表纳米技术研究发展前沿的高水平研究论文及纳米研究进展的综述,主要集中在纳米能源、生物和医学、电子和光子、图案和纳米加工、传感和驱动、材料合成和材料性能等领域。

21 Feb 2025

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Vincenzo Pecunia副教授新任Nano Futures期刊主编

我们很高兴地宣布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Vincenzo Pecunia副教授新任Nano Futures期刊主编。 Vincenzo Pecunia是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可持续能源工程学院的副教授,并领导可持续光电子研究小组。他的研究方向包括可印刷半导体(如钙钛矿类材料、有机半导体和碳纳米管)及其光电子特性,以及在可持续光电子和光伏领域的应用。 当被问及担任Nano Futures主编最期待什么时,Vincenzo表示:“作为Nano Futures的主编,我很高兴能够推动创新性、跨学科的研究,引领新兴领域的发展——这正是Nano Futures的独特定位所在。我也期待促进专家间的合作,推动高影响力论文的发表,并提升期刊在促进纳米科学与纳米技术长期科学价值方面的作用,为研究人员、读者和整个社会带来更多贡献。”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Nano Futures期刊的信息并向Nano Futures期刊投稿,请点击此处链接,访问期刊主页。 期刊介绍 Nano Futures 2023年影响因子:2.5  Citescore:4.3 Nano Futures(NANOF,纳米展望)是一本具有高影响力的多学科、交叉学科期刊,捕捉开拓性研究和对纳米科学产生长远影响的未来导向性研究。这本期刊将为纳米领域的科研人员提供一个独特的新平台。在快速发表具有重大发现的研究工作的同时,首要任务是将具有高影响力的内容与高质量的作者服务相结合。

20 Feb 2025

ERH特刊精选|Focus on Wildfires

特刊详情 客座编辑 Colleen Reid,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   主题范围 As wildfire smoke becomes a larger part of the air pollution populations are exposed to, in part because of climate change, there has also been an increase in studies into the health impacts of wildfires. However, as wildfire seasons increase in length, and wildfires are larger and more frequ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