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e all

最新资讯

18 Nov 2025

英国物理学会会士访谈|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闫昇研究员

英国物理学会(Institute of Physics,简称IOP)成立于1873年,是一个致力于提高对物理学理解和应用的知名国际性学术机构,其使命是促进物理学的发展和其在全世界的传播,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推动和传播物理学的研究和应用, 以及促进物理学教育的发展。根据专家推荐,学会每年遴选英国及国际上在物理学科学研究领域取得杰出成就和为推动物理学科学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为其会士。 近日,我们采访了英国物理学会会士、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的闫昇研究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对成为会士以及领域发展的见解吧。 >>点击此处链接 ,订阅IOP出版社最新资讯。 访谈详情 1. 成为英国物理学会会士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 获得英国物理学会会士这一殊荣,对我而言将是一项极高的国际认可,意味着我的研究工作——尤其是在微流控和纳米技术领域——得到了全球同行的肯定。这不仅是对我在高精度细胞分选和超拉伸微流控技术方面贡献的认可,也将激励我继续推动生物物理和生物医学工程的交叉研究,为科学进步和人类健康贡献更多力量。   2. 您目前从事的研究工作有哪些? 我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向: 微流控细胞分选与操控:我致力于开发高精度微流控芯片,应用于液体活检,特别是用于早期癌症检测中的循环肿瘤细胞分选。我的研究包括智能、超快速和基于图像的细胞分选技术。 基于液态金属的3D微流控制备:我在深圳大学提出了超拉伸微流控的概念,探索其制备机理及在高精度细胞分选等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这一技术为微流控领域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微流控-拉曼基底制备与检测:我开发了集成了拉曼光谱的微流控平台,用于生物医学和化学检测的增强分析。 近三年来,我的研究成果发表在Analytical Chemistry、Advanced Science和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等顶级期刊上,并主持了8项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科研项目。   3. 您为什么选择从事相关的领域研究? 我选择微流控和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源于对科学探索未知的热情以及对解决人类健康重大挑战的渴望。液体活检作为癌症早筛的新方法,能够从血细胞中精准找到循环肿瘤细胞,这一问题极具挑战性,也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攻读博士期间,导师李卫华教授引导我进入微流控技术领域,我发现这项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精确控制和创新应用潜力巨大。回国后,我希望将这些技术应用于国内的生物医学产业,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4. 您能分享一个职业生涯中最令您自豪的项目或成就吗? 我最自豪的成就是在深圳大学提出的超拉伸微流控概念及其相关研究。这项前沿技术为高精度细胞分选提供了全新思路,尤其在液体活检和癌症诊断方面具有重要潜力。我的团队深入研究了其制备机理和应用,成果发表在多个国际顶级期刊上,并为我赢得了深圳市高层次人才和广东省珠江青年拔尖人才的荣誉。此外,我非常骄傲的是指导学生取得的成就。我指导的三名本科生如今在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和浙江大学继续深造,每位硕士研究生也在顶级期刊上发表了成果,部分还获得了国家奖学金和鹏城奖学金。他们的成功是我最大的欣慰。   5. 您认为接下来五年该领域的研究重点将会是什么? 在未来五年,我认为微流控与生物医学应用领域的研究重点将包括: 与先进技术结合:将微流控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成像技术深度融合,提升细胞分选和诊断系统的精度与速度,例如智能图像分选平台。 个性化医学与器官芯片:开发微流控器官芯片,用于模拟人体生理和疾病,支持个性化诊断和药物测试。 可扩展制备技术:推进超拉伸和3D微流控系统的制备技术,利用液态金属等新材料提升其在临床应用的规模化潜力。 疾病早期检测:扩展微流控在癌症、感染性疾病(如新冠病毒)等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开发高通量、低成本的诊断工具。 我计划继续优化超拉伸微流控的制备工艺,拓展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结合广东省生物医疗产业需求,推动产学研一体化。   6. 您对该领域的青年科研人员有什么建议? 对从事微流控和生物医学领域的青年科研人员,我有以下建议: 保持热情与专注:科学研究充满挑战,但探索未知的乐趣是最大的动力。像我提到的“砍树”比喻,科研需要专注于一处,持之以恒,才能在领域内有所突破。 拥抱合作与包容:向导师和同行学习,建立开放的沟通和包容的团队合作环境。我从导师李卫华教授那里学到,尊重与包容是长期合作的关键。 因材施教,发挥特长:找到自己的兴趣和优势,制定符合自身背景的科研计划。遇到困难时,与导师和团队充分沟通,寻找解决方案。 培养逆商:科研道路上难免遇到挫折,要学会坚持和不断提升自我,勇敢面对挑战。 关注产业需求:将基础研究与实际应用结合,特别是在生物医学领域,聚焦癌症诊断等社会需求,推动成果转化,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 我希望青年科研人员能在探索中找到乐趣,在挑战中不断成长! 编委介绍 闫昇  研究员 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 闫昇,博导,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研究员,英国物理学会会士,日本振兴工业会(JSPS fellowship,2018)和澳大利亚教育部(Endeavour...

14 Nov 2025

欢迎您在Nanotechnology期刊发表研究文章

第一个纳米科技研究期刊 作为全球首个专注于纳米科技领域的同行评审期刊,Nanotechnology自创刊三十多年来始终在国际上享有盛誉,持续发表该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   您的研究之家 自 1990 年创刊以来,Nanotechnology 一直是纳米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开拓者。作为该学科的首个期刊,Nanotechnology期刊拥有广泛而包容的研究范围,涵盖整个纳米研究领域。   国际编委团队 期刊由国际领先专家和领域内资深学者组成的编委会管理,为作者在投稿和出版过程中提供专业支持与指导。   期刊范围包括: 量子现象与技术:涵盖量子物理在材料、器件和系统中的实验与理论研究,例如量子材料、量子阱、量子线、量子点、展示量子特性的二维材料、纳米尺度的光电与光子器件(如自旋、量子限制、纠缠、量子相干)以及量子系统(量子比特、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测量等)。 生物与医学:聚焦纳米生物医学的前沿进展,包括组织工程中的纳米复合支架、用于细胞与组织操作的纳米材料、用于功能感知与激活的纳米器件等。其他主题包括生物分子(如 DNA、蛋白质、酶)的固定与操控、靶向药物或基因递送的纳米颗粒技术,以及单分子级高分辨成像。 电子与光子学:涵盖纳米电子与光子器件的材料和制备技术、介观与纳米尺度下的新型电子与光子现象及应用,也包括量子科学与技术相关研究,如半导体和磁性纳米结构、量子光学与计算、自旋电子学及固态信息处理。 纳米能源:涉及纳米科学与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应用,包括光伏、电池、燃料电池、氢能生成与储存、超级电容器、光电化学电池及热电材料等。研究既关注基础科学问题,也探讨纳米结构在能源创新中的应用。 纳米图案化与纳米制造:聚焦纳米尺度加工方法与纳米图案化技术,包括无机与有机纳米材料的组装、电子束与离子束诱导的纳米图案化、纳米材料性能调控及其应用拓展。 传感与驱动:涵盖灵敏至纳米尺度的多种检测与感知技术,以及将纳米级信息传递到宏观层面的相关研究。 材料的合成与自组装:涉及纳米尺度材料的制备与生长研究,不仅包括直接的合成与表征,还关注方法学、组装机制及应用导向的材料合成。 材料的性质、表征与工具:包含纳米尺度固有性质的测量及相关表征技术(如扫描探针显微技术),同时涵盖通过理论与计算模拟理解与预测材料性质的研究。   >>您可以点击此处链接,了解更多内容,并投稿至Nanotechnology期刊。 期刊介绍 Nanotechnology 2024年影响因子:2.8  Citescore:6.2 Nanotechnology(NANO)创刊于1990年,是第一本纳米科研和技术领域的专业期刊。NANO发表纳米技术研究发展前沿的高水平研究论文及纳米研究进展的综述,主要集中在纳米能源、生物和医学、电子和光子、图案和纳米加工、传感和驱动、材料合成和材料性能等领域。

13 Nov 2025

JPhysD执行编委访谈|深圳大学周晔教授

Journal of Physics D: Applied Physics(JPhysD)发表应用物理各领域的前沿研究和综述。近日,我们采访了JPhysD期刊执行编委之一,来自深圳大学的周晔教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对期刊以及领域发展的见解吧。 访谈详情 1. 您为什么选择从事相关的领域研究? 我选择神经形态材料作为研究领域,主要是因为它结合了材料科学与人工智能的前沿发展。神经形态材料构筑的新型器件能够模拟人脑的神经元和突触行为,为新一代高效、低能耗的信息处理和存储器件提供了可能。随着智能硬件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硅基器件已经逐渐接近物理极限,而神经形态材料则为突破现有瓶颈、实现类脑计算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这一领域不仅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我非常希望能够在这一方向上做出贡献。   2. 您目前从事的研究工作有哪些? 我主要聚焦于基于有机材料的神经形态器件,包括有机忆阻器、突触晶体管等。我的团队致力于有机复合材料设计、器件结构优化以及器件在类脑计算中的应用研究。我们还关注材料的柔性特性,希望推动神经形态器件在可穿戴电子、智能传感等实际场景中的应用。   3. 您认为五年后该领域的研究重点将会是什么? 未来五年,神经形态材料的研究可能会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材料的多功能集成与可扩展性,推动器件从单一功能向多功能、系统化发展;低能耗、高速度的神经形态器件,实现更接近生物神经系统的性能;材料的柔性与生物兼容性,促进神经形态器件在医疗健康、脑机接口等领域的应用;与新型人工智能算法的结合,推动软硬件协同创新。随着跨学科合作的深入,神经形态材料有望在智能信息处理和新型计算架构中发挥更大作用。   4. 是什么吸引您加入JPhysD期刊编委团队? JPhysD作为国际知名的物理学期刊,拥有广泛的学术影响力和高质量的同行评审体系。加入JPhysD编委会,我能够与全球顶尖学者交流最新研究进展,参与推动应用物理学领域的发展。JPhysD高度重视新兴交叉领域的研究,非常契合我的学术兴趣和研究方向。我希望通过编委会的工作,促进神经形态材料与器件等前沿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为学术共同体贡献自己的力量。   5. 您认为像JPhysD这样的期刊对领域的发展有什么重要影响? JPhysD为全球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高质量、开放的学术交流平台。它不仅推动了物理学与材料科学的前沿研究,还促进了跨学科的创新与合作。期刊严格的同行评审保证了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有助于引领学科发展方向。JPhysD也关注新兴领域和应用前景,为年轻学者和新兴团队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机会,对于推动科学进步、促进知识传播和技术创新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编委介绍 周晔  教授 深圳大学 周晔,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教授,物理学科负责人,IOP/IET/RSC Fellow,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2008年获南京大学学士学位,2013年获香港城市大学博士学位,2013-2015年在香港城市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5年加入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独立工作。主要从事神经形态材料、器件与系统的研究,在Science、Chem. Rev.、Chem. Soc. Rev.、Nat. Electron.、Nat. Commun.、Adv. Mater.等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被引用16000余次,H-因子68,获授权中国与美国发明专利25项。入选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布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终身科学影响力榜单”,担任IOP、IEEE、Elsevier、Taylor&Francis、RSC旗下多个国际期刊的执行编委、顾问编委、编委。 期刊介绍 Journal of Physics D: Applied Physics 2024年影响因子:3.2  Citescore:6.4 Journal of Physics D: Applied Physics(JPhysD)发表应用物理各领域的前沿研究和综述,具体包括:应用磁学和磁性材料、半导体和光子学、低温等离子体和等离子表面相互作用、凝聚态物理、表面科学和纳米结构、生物物理以及能源等六个领域。文章类型包括原创性论文、研究路线图、通讯以及每年针对热点研究的专题综述和特刊。

10 Nov 2025

ERX编委访谈|意大利卡拉布里亚大学Francesca Venneri助理教授

Engineering Research Express (ERX)是一本涵盖工程科学所有领域的多学科期刊,致力于发表新的实验和理论研究。近日,我们采访了ERX期刊编委之一,来自意大利卡拉布里亚大学的Francesca Venneri助理教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她对期刊以及领域发展的见解吧。 访谈详情 1. 您为什么选择从事相关的领域研究? I chose to work in antennas and applied electromagnetics because this field combines strong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with direct technological applications, from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to sensing. The possibility of contributing to both fundamental methods and real-world solutions has always fascinated me.   2. 您目前从事的研究工作有哪些? Currently, my research focuses...

07 Nov 2025

在同行评审中创造有意义的影响力

我们理解您希望始终站在科学发现前沿、提升专业素养,并为学术界作出实质性贡献的承诺。IOP出版社高度重视并认可我们同行评审人所做的重要贡献。作为审稿人,IOP出版社将助您成为更具影响力的科研工作者:   通过透明同行评审(Transparent Peer Review)发表您的审稿意见,并从他人经验中学习。 参与联合评审(Co-review),帮助他人也提升自己,尤其惠及早期职业生涯研究人员和更有经验的导师。 通过IOP出版社年度审稿人奖(Outstanding Reviewer Awards),获得卓越与认证。 通过Web of Science审稿人认证服务,获得学术认可,让您的贡献可见。 在您完成审稿后的两年内,可享受在任意IOP出版社自有期刊上以金色开放获取模式发表文章时的9折优惠。 获得IOP可信赖审稿人认证(IOP Trusted Reviewer status and certification),提升专业声誉。 我们专为物理科学领域开发了卓越同行评审课程(Peer Review Excellence),与领域专家共同打造。如果您刚接触同行评审,我们强烈建议您从此入门——这是获得IOP可信赖审稿人的最快途径。一位近期完成课程的审稿人分享道: “我最近完成了IOP卓越同行评审课程,并在撰写审稿报告时努力确保符合课程中强调的高标准审稿要求。这一培训非常有价值,帮助我显著提升了审稿能力。我将继续尽力为学术界作出贡献,不辜负这份信任。” >>点击此处链接,现在就开始您的IOP出版社审稿人之旅吧!

03 Nov 2025

英国物理学会会士访谈|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訾云龙副教授

英国物理学会(Institute of Physics,简称IOP)成立于1873年,是一个致力于提高对物理学理解和应用的知名国际性学术机构,其使命是促进物理学的发展和其在全世界的传播,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推动和传播物理学的研究和应用, 以及促进物理学教育的发展。根据专家推荐,学会每年遴选英国及国际上在物理学科学研究领域取得杰出成就和为推动物理科学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为其会士。 近日,我们采访了英国物理学会会士、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訾云龙副教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对成为会士以及领域发展的见解吧。 访谈详情 1. 成为英国物理学会会士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对我科研和教学方面努力和成果的国际认可,是一个重要的荣誉。   2. 您目前从事的研究工作有哪些? 我主要从事基于摩擦电的能量采集、自供能无线传感、仿生多模态触觉传感、摩擦电致发光等研究工作。   3. 您为什么选择从事相关的领域研究? 从事这些研究的初心主要是想解决物联网中巨量小型设备的分布式供能问题,尤其是大量无线传感器。同时由于具身智能技术的兴起,我也开始研究如何更好的实现多模态触觉传感。   4. 您能分享一个职业生涯中最令您自豪的项目或成就吗? 我认为我对领域内科研的最大贡献是以最大能量输出循环规范了摩擦纳米发电机的评价标准,找到了限制最大输出的物理机制—击穿放电。由此引发了很多新的探索,例如摩擦电能量采集的能量输出密度纪录、基于摩擦放电的自供能无线传感等。   5. 您认为接下来五年该领域的研究重点将会是什么? 我认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和物理世界更好结合的具身智能将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向。我将重点研究具身智能所需要的传感器,力争实现多模态和自供能的传感。   6. 您对该领域的青年科研人员有什么建议? 选择一个好的科研单位,让自己能够潜心做科研非常重要。同时不要忘了培养学生也是我们重要的使命。 编委介绍 訾云龙  副教授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訾云龙,国家青年人才、广东省杰青、英国物理学会会士,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功能枢纽可持续能源与环境学域长聘副教授、研究员。2009年于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获得学士学位,2014年于美国普渡大学物理系获得博士学位,2014-2017年在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7-2022年于香港中文大学任助理教授。2022年7月起加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訾教授长期从事高性能摩擦能量采集、自供能无线系统、多模态触觉传感、摩擦电致发光相关的工作,在多个领域取得多项原创性科研成果。发表SCI收录论文160余篇,引用20000余次,H因子74,出版学术专著3部。曾荣获《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的科技创新35人TR35(亚太区)(2022)、Nano Energy Award(2021)、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先锋研究者(2018)、微系统与纳米工程峰会青年科学家入围奖(2018)、美国材料研究学会MRS Postdoctoral Award(2017)、普渡大学“转型创造者”(2013)等学术奖励和荣誉。目前担任IEEE Open Journal of Nanotechnology副主编、Electronics Letters副主编、iEnergy副主编等学术职务。

30 Oct 2025

欢迎印度国际大学Amar P. Misra 教授新任Physica Scripta期刊主编

我们很高兴地宣布,Amar P. Misra教授新任Physica Scripta期刊主编。 Amar P. Misra教授在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了逾 130篇研究文章,拥有深厚的学术积累与丰富的出版经验。他自2005 年起任职于印度国际大学,并担任该校研究委员会成员。同时,他积极参与印度等离子体科学学会及亚太物理学会联合会等离子体物理分部的学术事务,致力于推动该领域的发展。 在出任Physica Scripta期刊主编之前,Amar P. Misra教授曾担任多个学术期刊的编委及客座编辑,一直致力于促进科研出版的质量与创新。 在谈及这一任命时,他表示:“能够担任Physica Scripta的主编,我深感荣幸。尽管责任重大,但我将全力维护并提升期刊的学术声誉,同时加强与作者、审稿人及读者的联系。我将把坚持严格的出版伦理与科研诚信放在首位,并通过严谨的同行评审,持续发表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您可以点击此处链接,查看更多Physica Scripta编委会成员。 期刊介绍 Physica Scripta 2024年影响因子:2.6  Citescore: 3.1 Physica Scripta(PHYSSCR,物理学手稿)是一本致力于呈现实验和理论物理学任何分支及相关领域(尤其是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原创研究的国际期刊。PHYSSCR每年出版12期,除原创性研究外,还出版编委会特邀文章、专刊等,包括年度诺贝尔物理学研讨。

29 Oct 2025

JMM编委访谈|苏州大学刘会聪教授

Journal of Micromechanics and Microengineering(JMM)是该领域的领军期刊,涵盖了微型机电结构、设备和系统,以及微观力学与微机电的各个方面。近日,我们采访了JMM期刊编委之一,来自苏州大学的刘会聪教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她对期刊以及领域发展的见解吧。 访谈详情 1. 您为什么选择从事相关的领域研究? 未来将是一个万物皆可感知、皆可交互、皆可智能的时代。我的研究工作是用微能源技术去解决它们的“供能”问题,用微传感技术赋予它们敏锐的“感官”,再用片上智能给予它们独立的“大脑”。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我能够参与到这个伟大的愿景进程中,是莫大的荣幸和鼓舞。   2. 您目前从事的研究工作有哪些? 我的团队目前专注于自供能传感微系统、智能传感与人机交互两大核心方向。我们的核心理念是将微能源、微传感与AI算法进行深度融合,打造出‘能量-传感-计算’一体化的智能微系统。 第一,高效微能源收集技术。旨在从环境中俘获能源,如振动能、热能、波浪能、风能与电磁场能等,并将其高效转化为电能。我们的研究更加注重器件在宽频带、多方向、随机幅值等真实复杂环境下的高效换能,致力于为无人值守的状态监测、故障预警节点,乃至智慧海洋、智慧城市的传感末梢,提供可持续能源方案。 第二,微纳传感与人机交互技术。研发面向灵巧操作的MEMS电子皮肤,以及面向微创手术的芯片级末端力感知方案。通过设计新颖的微纳结构和集成方法,致力于实现对多维力、滑移、温度、纹理等信息的同步解码,为机器人赋予细腻的具身感知,这是实现高级人机交互与智能操作的物理基础。 第三,能源-传感-计算一体化的智能微系统。未来的传感器不应只是数据的“采集端”,更应是信息的“处理端”。我们正探索将轻量化的类脑与仿生AI算法与传感单元进行异构集成,在‘端侧’直接完成信号去噪、关键特征提取和模式识别。这种“片上智能”的策略,是实现真正长续航、高效能、智能化微系统的关键路径。   3. 您认为五年后该领域的研究重点将会是什么? 我认为未来五年,我们这个领域(微机电系统/微纳技术)的研究重点,将从“制造更小、更灵敏的器件”,向“构建更智能、更自主的微系统”深度演进: 芯片异构集成: 单一功能的MEMS芯片将逐渐被多功能异构集成的微系统所取代。通过先进封装技术,将MEMS传感器、CMOS处理电路、微能源模块、甚至AI加速单元,集成在一个微小的封装内。这需要我们在跨材料、跨工艺的集成技术上取得突破。 物理智能与新材料: “智能”将不再仅仅是算法的事。我们将更多地利用新材料(如压电/铁电材料、相变材料、超材料)的非线性物理特性,在器件层面直接实现一部分“计算”或“决策”功能,即“物理智能”。 从“传感器”到“智能体”: 随着端侧智能的成熟,单个的微传感器将进化为微型智能体。它们不仅能感知,还能进行简单的学习、适应和通信,形成大规模的、自组织的“微尘”网络,在机器人、物联网、医疗健康等领域发挥颠覆性作用。   4. 是什么吸引您加入JMM期刊编委团队? 非常荣幸能够加入JMM的编委团队,这对我而言既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选择加入,首先是因为JMM作为微机电系统领域的旗舰期刊,其关注的核心方向微纳制造、微纳器件等与我团队的研究方向非常契合。这里是展示我们领域前沿核心创新的舞台。 从我还是博士生开始,JMM就是我导师口中和文献库里“标杆”一般的存在。能在JMM上发表文章,是对研究工作原创性和严谨性的高度认可。能够为期刊服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是我作为一名学者的荣幸。我深知JMM期刊对于塑造微纳领域发展方向的重要性。我期待通过编委的工作,能与全球的微纳领域学者们交流碰撞,把握领域发展的脉搏。同时尽我所能去发掘和支持那些具有创新潜力的、特别是来自交叉学科的优秀稿件,共同提升期刊的影响力。   5. 您认为像JMM这样的期刊对领域的发展有什么重要影响? 我认为JMM期刊的作用应该远不止于一个“论文发表平台”,而是要通过严格的评审标准和前瞻性的专题策划,为整个微机电系统领域设立学术的“黄金标准”。发表在JMM上的论文,希望能够定义新的研究热点,或为一个长期的技术难题提供权威的解决方案。同时, JMM的编委会、审稿人库和作者群,本身就构成了这个领域最核心、最活跃的学术共同体。它为全球的学者,特别是青年学者,提供了一个公平、开放的交流平台。可以说,JMM的历史,就是微机电系统领域发展史的缩影,期待未来它能继续引领这个领域走向新的辉煌。 编委介绍 刘会聪  教授 苏州大学 刘会聪,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机器人与微系统研究中心副主任。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青年科技人才奖,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爱斯维尔中国高被引学者。2013年获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学位,2012.8至2013.8于新加坡国立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长期从事微纳能源收集技术、微纳感知与智能交互的研究工作。已发表第一/通讯作者论文100余篇,学术总引超6500次。受邀做国际/国内会议主旨报告/邀请报告25次。主持/承担国家级项目10项。相关成果荣获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江苏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一等奖。目前担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微纳器件与系统技术分会常务理事兼副总干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微纳制造分会委员,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微纳机器人分会理事、全国微机电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等,Micromachines客座编辑、JMM青年编委,振动能源采集技术国际会议(VEH 2019)联合主席,微纳领域权威国际会议TPC委员(Transducers 2021/2025, PowerMEMS 2021, IEEE-NEMS 2018/2019/2021/2022)等。 期刊介绍 Journal of Micromechanics and Microengineering 2024年影响因子:2.1  Citescore:5.0 Journal...

22 Oct 2025

IOP出版社公布2025年“中国高被引文章奖”获奖名单

我们很高兴地公布2025年“中国高被引文章奖”获奖名单。今年的获奖文章汇集了在过去三年间在IOP出版社发表、且通讯作者来自中国的高影响力研究成果,并在各自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与引用。今年的获奖文章覆盖以下学科类别: 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 生物医学科学 环境科学与可持续发展 材料科学 数学与计算科学 物理学 综述文章 获奖名单展示了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杰出研究成果,体现了中国科研群体在国际学术舞台上的影响力与贡献。IOP出版社向各位获奖的作者们表示热烈祝贺!您可以点击此处链接,查看完整获奖名单。 想成为未来“中国高被引文章奖”的获奖者吗? 如果您希望在IOP出版社发表下一篇文章,并让自己的研究成果与获奖作品一同展示,欢迎浏览我们的期刊列表或使用我们免费的期刊查找工具,选择最适合您研究方向的投稿平台。 想增加您研究的可见度吗? 我们的出版支持页面提供建议和见解,包括如何增加文章发布的潜在影响等。 获奖名单

21 Oct 2025

英国物理学会主席基思·伯内特爵士出席2025年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大会,呼吁以创新教育应对全球工程人才挑战

2025年10月13日,由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WFEO)、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工程院及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5年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全体大会在上海世博中心隆重开幕。大会以“工程塑造绿色未来”为主题,汇聚全球工程界的智慧与力量,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工程动能。 英国物理学会主席基思·伯内特爵士(Sir Keith Burnett)出席了大会主论坛三:工程能力建设,并发表题为《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工程能力——全球人才战略》(Engineering Capacity for a Sustainable World – A Talent Strategy for the Planet)的主旨演讲。 伯内特爵士在演讲中结合自身在推动先进制造与低碳能源转型方面的实践经验,探讨了如何通过重新定义科研、高等教育、产业与职业教育之间的边界,推动工程创新与人才培养。他以航空航天减排及核能未来发展的案例,阐释了绿色技术如何在实现商业价值的同时,创造就业机会并为青年提供有意义的培训。他还分享了这些实践如何正在影响英国与中国在科研重点、创新资金分配以及国际合作方向上的新布局,为全球工程教育与产业协同发展提供了启示。 谈及工程教育的未来,伯内特爵士指出,全球工程界面临的共同挑战是人才短缺。当前教育体系与产业需求脱节,亟需重构高等教育体系,推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他强调,未来的工程师不仅要掌握编程、控制系统开发等基础技能,还应具备在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搭建交互接口的能力,并熟悉控制系统与机器学习技术。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必须与技术的快速迭代相适应。 在谈到人工智能在科研中的作用时,伯内特爵士表示,从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到引力波的探测,AI和机器学习已成为物理研究的重要工具。然而,大语言模型在教育领域的长期影响仍需进一步观察与评估。 >>点击此处链接 ,订阅IOP期刊最新资讯。

15 Oct 2025

英国物理学会会士访谈|香港大学Edmund Lam教授

英国物理学会(Institute of Physics,简称IOP)成立于1873年,是一个致力于提高对物理学理解和应用的知名国际性学术机构,其使命是促进物理学的发展和其在全世界的传播,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推动和传播物理学的研究和应用, 以及促进物理学教育的发展。根据专家推荐,学会每年遴选英国及国际上在物理学科学研究领域取得杰出成就和为推动物理学科学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为其会士。 近日,我们采访了英国物理学会会士、香港大学Edmund Lam教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对成为会士以及领域发展的见解吧。 访谈详情 1. 成为英国物理学会会士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 我带领的研究团队致力于推动计算光学成像的发展。虽然我的背景主要是电气工程,但这项工作需要对光学系统中的物理原理有深入理解。被授予英国物理学会会士对我来说是一项极大的荣誉,这也是对我团队在该领域贡献的认可。   2. 您目前从事的研究工作有哪些? 计算光学成像把光学系统看作是对物体信息的编码器,而计算算法则是对这些信息的解码器。二者结合能够带来新的成像能力。我的团队广泛研究的一个例子是数字全息术,其中全息图包含了关于波前的信息,而计算算法可以提取这些信息,从而提供三维内容。   3. 您为什么选择从事相关的领域研究? 我开始科研生涯时,正值数码相机逐渐取代胶片相机的时期。我希望探索如何利用数字化采集以及后续处理来提升整体的成像能力。   4. 您能分享一个职业生涯中最令您自豪的项目或成就吗? 我的团队开发了多种计算光学成像系统,并研究了它们的应用。我们目前积极推进的一个项目是构建数字全息成像系统,用于评估环境中的微塑料污染。我们的目标是开发一种便携式系统,能够穿透散射介质成像,因为大量塑料碎片沉积在水中,然后从图像中识别微塑料的种类。我们的首个版本被命名为 SPLASH(Smart Polarization and Spectroscopic Holography,智能偏振与光谱全息技术),并入选了 2023 年在迪拜举办的 “人文原型展” (Prototypes for Humanities),作为 COP28 气候峰会的一部分。   5. 您认为接下来五年该领域的研究重点将会是什么? 人工智能的革命意味着许多成像中的计算方法现在都涉及从数据中学习。我的团队已经在这一方向探索了数年,但我相信新的、更优的算法将继续推动计算光学成像的前沿发展。   6. 您对该领域的青年科研人员有什么建议? 保持好奇心。寻找那些让你感兴趣并能造福他人的问题。 编委介绍 Edmund Lam  教授 香港大学 Edmund Lam于斯坦福大学获得电机工程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现任香港大学电机电子工程系教授兼研究生院副院长。此前,他曾担任计算机工程课程主任、系副主任(主管科研与创新),以及工程学院副院长(主管教学与学习)。在科研方面,他领导 成像系统实验室,研究范围涵盖计算光学成像主题,从算法设计到生物医学及环境应用。迄今为止,他已发表超过 200 篇期刊论文,并持有 6 项专利。他是英国物理学会(IOP)、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光学学会(Optica)、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国际影像科学与技术学会(IS&T)以及香港工程师学会(HKIE)...

14 Oct 2025

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物理学会会士及其团队在量子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

英国物理学会(IOP)及IOP出版社热烈祝贺英国物理学会会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士John Clarke教授与其同事Michel Devoret和John Martinis荣获20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以表彰他们在量子科学发展中的杰出贡献。这一奖项的颁发恰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量子年”,意义非凡。   三位科学家主要在上世纪80年代于美国开展合作研究,他们揭示了量子粒子如何能够穿透物质——这一量子隧穿过程为超导量子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成为当今量子计算机等前沿应用的重要支撑。   John Clarke教授在获奖后表示:“这真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惊喜。我从未想过这项工作会获得诺贝尔奖。”他回顾了研究成果如何推动了包括手机在内的技术进步,并向早期量子科学研究的先驱者致敬。   英国物理学会首席执行官Tom Grinyer表示:“很高兴在国际量子年看到这一物理学领域获得认可。我们为英国物理学会会士获得诺贝尔奖倍感自豪,也向Michel Devoret和John Martinis致以诚挚祝贺,感谢他们做出的重要而卓越的工作!”   英国物理学会前主席、英国皇家学会会士Peter Knight爵士评价道:“我们向John Clarke、Michel Devoret和John Martinis致以最热烈的祝贺。他们在揭示宏观量子隧穿与电路能量量子化方面的实验成果,极大地拓展了量子科学的边界。在国际量子年获得这一认可尤为及时,他们的研究不仅加深了我们对量子世界的理解,也为未来量子技术——包括计算、传感与安全通信——奠定了关键基础。”   IOP出版社首席执行官Antonia Seymour表示:“诺贝尔物理学奖与化学奖总是科学界值得庆祝的时刻。我们赞扬获奖者在科学领域的卓越贡献,并自豪地出版了部分获奖者的重要研究成果,这些工作展现了他们研究的深度与影响力。”   IOP 出版社出版了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的多篇论文,包括: Effect of Dissipation on Macroscopic Quantum Tunneling Effect of an Adjustable Admittance on the Macroscopic Energy Levels of a Current Biased Josephson Junction Observation of the a.c. Josephson Eff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