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ST编辑优选:同时抑制对称/非对称误差的新型离子阱纠缠门方案
本研究由清华大学吴宇恺课题组以及北京大学团队合作完成。本文针对离子阱系统中的双比特Mølmer-Sørensen(MS)门,提出了一种普适方案,用于抑制激光激光频率或能级偏移导致的对称或非对称误差。通过分析补偿算符的生成元,我们设计了一种新型的优化策略,通过构造补偿脉冲,消除哈密顿量中非对易误差项的主导贡献。 文章介绍 Robust Mølmer-Sørensen gate against symmetric and asymmetric errors Wenhao Zhang(张文昊), Gaoxiang Tang(唐高翔), Kecheng Liu(刘科成), Xiao Yuan(袁骁), Yangchao Shen(沈杨超), Yukai Wu(吴宇恺) and Xiao-Ming Zhang(张笑鸣) 通讯作者: 沈杨超,北京大学 吴宇恺,清华大学 张笑鸣,华南师范大学/北京大学 研究背景: 离子阱量子系统是当前最具前景的量子计算平台之一,其量子门的保真度已在实验中演示了保真度达到量子纠错所需阈值的量子门。高精度双比特纠缠门是迈向容错量子计算的关键。作为最主流的双比特门方案之一,Mølmer-Sørensen(MS)门通过调制激光场来激发离子集体振动,并借助振动模式与内态耦合实现量子比特间的纠缠。然而,激光频率漂移或比特编码能级的扰动都会显著降低门保真度,尤其是其中一类重要的非对称误差,无法通过现有的错误缓解方法有效抑制。为此,本文在对不同类型误差进行系统建模的基础上,探索面向非对称误差的新型补偿机制,旨在提升MS门对该类误差的鲁棒性,从而进一步提高两比特门的整体保真度,为实现容错量子计算奠定基础。 研究内容: 目前主流的MS门方案中,通常使用红、蓝失谐激光激发边带跃迁,分别诱导声子数的降低和升高,并通过调制激光波形,使门操作后声子模式重新与离子内态解耦,同时降低操作对频率漂移的敏感度。已有研究表明,若激光波形在时间上保持对称性,则可抑制声子频率漂移产生的误差。然而,激光场或内态的频率漂移会使红蓝失谐激光的失谐量非对称变化,与前者误差性质截然不同。 我们的工作分为两部分。首先,我们证明,即便在非对称误差下,使用对称波形的设计依然能有效抑制声子的残余激发,但量子比特的内态会因非对称扰动发生不可忽略的演化,在哈密顿量中产生非对易项,而现有的错误缓解方案难以直接抑制此类误差。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针对非对易误差项的补偿算法:GBC(generator-based compensation)协议。该方法分析理论错误修正算符关于生成元的近似展开,通过一系列含噪演化算符进行补偿,从而消除噪声的一阶影响。 GBC协议不仅适用于离子阱系统,也有望推广至其他量子平台中非对易误差项的错误缓解。其实现不依赖误差幅度的精确估计,无需复杂校准或后处理,仅借助含噪演化即可将噪声降低至平方阶,资源开销仅为常数倍。因此,我们期待这一协议为多种量子硬件和算法提供鲁棒性保障。 作者介绍 吴宇恺 助理教授 清华大学 吴宇恺,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2015年获清华大学物理学士学位,2019年获美国密歇根大学物理博士学位,2019-2021年在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入选“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引进项目”和清华大学首批“水木学者”计划,2021年任助理教授。主要从事量子计算、量子信息方向的理论研究,发表SCI论文50余篇,Web of Science他引1000余次。 张笑鸣 副研究员 华南师范大学 张笑鸣,现华南师范大学副研究员,从事量子计算、量子控制方面的理论研究,当前的研究重点为量子线路优化,量子模拟,以及基于离子阱的鲁棒量子门构建。他于2021年在香港城市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21-2024年在北京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获博雅博士后项目资助。主持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站中)、国自然青年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 npj Quant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