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L编辑优选:全球电力低碳转型中的区域异质性驱动因素

23 Sep 2025 gabriels
本研究来自江南大学商学院彭旭课题组。本文揭示了近期全球电力部门低碳转型的重要进展,剖析了不同收入组国家对全球电力脱碳的差异性贡献。


文章介绍

Heterogeneous drivers of decarbonization in the global power sector

Xu Peng(彭旭),Jing Liang,Hong Chen,Jindao Chen,Jiaping Zhang,Qingqing Sun,Pu You

通讯作者:

  • 彭旭,江南大学商学院

 

研究背景:

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工业部门尤其是电力行业的深度脱碳已成为实现气候目标的关键。然而,目前全球电力行业的碳排放仍在持续增长。尽管已有研究探讨了电力部门的碳排放趋势,但对全球金融危机期间能源结构转型引发的碳强度达峰与快速下降的动态过程缺乏深入理解。本研究基于2000至2017年全球电力碳强度数据,采用两阶段分解模型系统识别出全球电力行业碳强度变化背后的异质性驱动因素,深入探讨了全球高收入、中上收入和中下收入国家在电力脱碳过程中的不同角色,为全球电力行业未来减排路径提供科学依据和启示。

 

研究内容:

本研究围绕全球电力行业碳强度达峰与下降过程展开,聚焦金融危机期间的能源结构转型对电力脱碳的影响。研究采用国际能源署(IEA)数据库,通过固定热效率法剔除供热环节碳排放,精确测算了全球2000年至2017年全球电力行业碳排放强度的变化。然后,文章应用两阶段分解方法,将全球电力碳强度变化归因为化石燃料效率效应、燃料替代效应、可再生能源替代效应及区域配置效应,进而识别出不同收入水平分组下国家群体的差异性贡献。结果表明高收入国家可再生能源扩张、煤炭和油燃料退出以及能源效率提升,持续推动全球电力部门碳强度水平下降;中高收入国家(例如:中国、巴西)主要通过提升燃煤效率与发展可再生能源实现电力减排;而中低收入国家(例如:印度、越南)虽然通过提高煤电效率和发展可再生能源降低了电力碳强度,但是区域配置效应和煤炭消费份额增长仍推动其碳强度增加。

本研究系统揭示了2008年以来全球电力行业快速脱碳背后的多元化驱动因素,突出了区域间在资源禀赋、技术水平与经济复苏响应方面关于气候减缓行动的差异,为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全球和地区减排提供了科学依据,加速了全球能源转型与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作者介绍

  • 彭旭,江南大学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能源与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分析、能源低碳转型的社会经济环境影响、碳足迹核算与减排分析、食物-能源-水耦合、环境拓展的投入产出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在Nature系列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Cell系列iScience、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The Innovation Energy、Science Bulletin、Fundamental Research、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多项。

期刊介绍

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

  • 2024年影响因子:5.6  Citescore: 11.1
  • 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ERL)以金色开放获取模式出版,作者可选择将原始数据作为补充资料与文章一起发表。所有研究人员可以免费获取这些研究成果。ERL汇聚了关注环境变化及其应对的研究团体和政策制定团体的意见,涵盖了环境科学的所有方面,出版研究快报、综述文章、观点和社论。ERL顺应了环境科学的跨学科发表的趋势,反映了该领域相关的方法、工具和评估战略,得到了来自不同领域的广泛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