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注册|JPhys Photonics期刊在线研讨会:信息光子学

10 10月 2023 gabriels
日期:2023年10月28日,周六

时间:15:00 – 17:45

由IOP出版社JPhys Photonics期刊主导的信息光子学在线研讨会,将于北京时间2023年10月28日周六15:00召开。期刊编委清华大学曹良才教授将担任本次研讨会的主席。同时还邀请了来自瑞典哥德堡大学Giovanni Volpe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帆教授、南开大学任梦昕教授和北京大学彭超副教授作为演讲人,报告最新前沿研究,并与研究人员展开在线讨论。欢迎大家免费注册参会,参与讨论!


研讨会详情

参会方式

欢迎参会交流,分享知识与见解。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此处链接,现在就注册参会吧。

温馨提示:

本次在线研讨会使用Zoom平台,首次观看前需要安装插件,建议您提前下载并安装插件。


研讨会主席

曹良才  教授

清华大学

  • 曹良才,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和美国光学学会OPTICA会士。2005年获得清华大学光学工程专业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工作至今,2009年加州大学圣塔克鲁兹分校和2014年麻省理工学院访问学者,目前研究方向主要为全息光学成像与显示技术。自2023年3月开始加入IOP出版社旗下期刊JPhys Photonics编委会,担任编委。(http://www.holoddd.com)
  • 报告题目:一种抗湍流传输的稳定结构光束
  • 报告摘要:当光束在湍流介质中传输时,介质折射率的变化会引入像差,从而显著影响光束特性并降低信号传输与成像质量。如何实现稳定传播的结构光束,是抗湍流技术领域的一个重要挑战。当前具有特殊设计结构的透镜制造成本高且缺乏动态调制特性,本研究通过相位型空间光调制器实现了对光场的动态调制,基于横向波矢干涉相消机理设计了一种新型结构光束STOB。该结构光束采用动态的相位分布,将光束的焦深提高了26倍,同时提高了光束的抗湍流性能。

研讨会嘉宾

Giovanni Volpe  教授

瑞典哥德堡大学

  • Giovanni Volpe is Full Professor at the Physics Department of the University of Gothenburg University, where he leads the Soft Matter Lab (http://softmatterlab.org). His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soft matter, optical trapping and manipulation, statistical mechanics, brain connectivity, and machine learning. He has authored more than 100 articles and reviews on soft matter, statistical physics, optics, physics of complex systems, brain network analysis, and machine learning. He has developed several software packages for optical tweezers (OTS — Optical Tweezers Software), brain connectivity (BRAPH—Brain Analysis Using Graph Theory), and microscopy enhanced by deep learning (DeepTrack). He co-authored the books “Optical Tweezers: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5), “Simulation of Complex Systems” (IOP Press, 2021), and the upcoming “Deep Learning Crash Course” (No Starch Press, 2024).
  • 报告题目: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r Microscopy and Photonics
 

王帆  教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王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学院,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主要从事生物光子学、纳米光子学、超分辨显微成像和光镊的研究。共发表SCI 文章80篇,第一/通讯文章含Nature Nanotech,Nature Communications,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Optica,Nano LettersAdvanced Materials。任中国光学学会生物医学光子学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激光杂志社青年编委,中国稀土学报青年编委,“Frontiers in Chemistry” 副编委,“MDPI Photonics”、 “MDPI Sensors”和“European Physical Journal”客座编委。王帆教授先后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Chennupati Jagadish院士团队,麦考瑞大学澳大利亚生物光子学研究中心James A. Piper教授团队,悉尼科技大学金大勇教授团队担任纳米、生物光子学方向的研究负责人,2019年开始独立建组。曾获得澳大利亚青年学者奖、澳大利亚David Syme研究奖以及iCANX青年科学家奖。2022年回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立纳米光子学课题组。
  • 报告题目:上转换纳米材料以及其生物光子学应用
  • 报告摘要:上转换纳米荧光探针是一种新兴的生物成像纳米颗粒,可以吸收近红外光并转化为紫外、可见光以及近红外光输出。近五年间,通过开发和调制上转换颗粒独特的传能机制、增强非线性响应曲线,并利用该响应实现生物光子学应用是研究的热点。在此背景下,我们针对深层生物组织的吸收问题,运用上转换颗粒双光子能级的近红外饱和光学响应性质、结合LG01 光线开发了激发和发射均为近红外光的单入射光超分辨技术,首次在93微米深的生物组织切片下实现了超过50纳米的分辨率。通过将入射光线调制为1阶贝塞尔光线实现了在类器官内50微米深度下的单纳米颗粒成像,分辨率超过100纳米。此外,针对纳米颗粒的力学测量与光力应用,我们首次提出了稀土离子的共振增强纳米颗粒的电磁张量以及光力的原理。通过调制激光波长以及掺杂浓度来增强Clausius–Mossotti系数的实数部分达到最大光力效果,比传统纳米探针的光力效果高30倍。我们还利用纳米颗粒的荧光自干涉效应实现了,50Hz的纳米分辨率位置传感。
 

彭超  副教授

北京大学

  • 彭超, 北京大学电子学院,2004年于北京大学物理系获学士学位,2009年于北京大学电子学系获博士学位。之后赴京都大学电子工程系从事JSPS博士后研究。2012年加入北京大学电子学系,历任讲师,副教授,长聘副教授,2017至2018年在麻省理工学院任访问学者。他的研究方向包括拓扑光子学、非厄米光子学和光子集成,在Nature、Science、Phys .Rev. Lett等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于2019年获得优青项目资助,2023年获得杰青项目资助。
  • 报告题目:拓扑荷调控光子集成
  • 报告摘要:近年来,光子集成由于其在后摩尔时代计算架构上的革命性潜力而受到广泛关注。特别是利用拓扑光子学方法提升光子集成能力面临重大机遇和广阔前景。周期电磁结构构成的光子晶体是实现光子集成的重要平台。研究发现,光子晶体中光的辐射和调控规律可用拓扑观点诠释:辐射远场偏振方向的涡旋构成被称为“拓扑荷”的拓扑不变量。拓扑荷具有守恒性质,在连续参数演化下不会突然出现或消失,除非坠出光锥或与极性相异的拓扑荷涅灭。拓扑视角导致一系列新颖效应的发现,这不仅拓宽了对基本物理规律的认识,也大幅推动了光子集成核心器件的发展。报告介绍利用拓扑荷调控提升光子集成器件性能的新机理与新方法,包括片上激光器、高能效光端口和波束调控器件等。
 

任梦昕  教授

南开大学

  • 任梦昕,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天津市青拔,天津市青年科技优秀人才,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南开大学百名青年学术带头人。长期从事微纳体系弱光非线性及其应用的研究。曾获饶毓泰基础光学奖、王大珩光学奖、中国光学重要成果奖。在Nature Commun., Phys. Rev. Lett., Adv. Mater.,Nano Lett.,Light: Sci. & Appl.等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授权专利15项,编撰中/英文专著2章节,多次受邀于国际学术会议进行邀请报告。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
  • 报告题目:非相位匹配非线性效应及应用

期刊介绍

JPhys Photonics

  • 2022年影响因子:3.8  Citescore: 7.2
  • JPhys Photonics(JPPHOTON)是一本新出版的开放获取期刊,面向物理学中应用于光子学各个领域的高质量研究。期刊包含光子学研究中最重要和最激动人心的进展,着重关注跨学科和多学科的研究。涵盖领域包括:生物光子学和生物医学光学;能源和绿色技术应用,包括光伏;成像、检测和传感;光物质相互作用;光源,包括激光器和LED;纳米光子学;非线性和超快光学;光通信和光纤;光数据存储;光电子学、集成光学和半导体光子学;光子材料、超材料和工程结构;等离子体技术;传播,相互作用和行为;量子光子学和光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