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T编辑优选:GNSS PPP-RTK最新研究进展与展望
文章介绍
Recent advances and perspectives in GNSS PPP-RTK
Pengyu Hou(侯鹏宇), Jiuping Zha(查九平), Teng Liu(刘腾) and Baocheng Zhang(张宝成)
通讯作者:
- 张宝成,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PPP-RTK原理与特点。PPP-RTK利用GNSS参考站网估计卫星钟差、偏差和大气等精密改正产品。单测站用户接收这些产品并改正至观测值后可实现固定模糊度的快速精密定位。PPP-RTK技术后向兼容PPP和RTK技术,能灵活利用全球、区域或局域参考网,实现不同精度等级的海量用户定位。
现有PPP-RTK方法。本研究将PPP-RTK方法分为共钟和异钟模型,并指出现有多种消电离层组合PPP-RTK本质上都归属于共钟或异钟模型。本研究重点说明了非差非组合PPP-RTK在多频多模趋势下的优势,并推荐使用共钟非差非组合PPP-RTK模型。
PPP-RTK算法研究进展。近年来,PPP-RTK算法从双频拓展至多频和单频,从码分多址系统发展至频分多址系统,从电离层浮点模型衍生出电离层加权和固定模型,从伪距加相位模型延申至仅用相位模型。
PPP-RTK应用。根据PPP-RTK模型的可估参数类型,本研究总结了PPP-RTK基于位置信息的多种应用及其在授时、大气科学和GNSS偏差校正中的广泛应用。
PPP-RTK未来研究方向。如何提高复杂环境下PPP-RTK定位性能并向大众用户提供PPP-RTK服务是未来需要重点突破的研究方向。
研究背景:
固定模糊度的精密单点定位(PPP-RTK)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现已成为最前沿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精密定位技术。本研究旨在通过回顾PPP-RTK技术的发展历程,凝练出PPP-RTK技术的原理和特点;通过比较现有主流PPP-RTK方法的异同点和优缺点,向读者推荐适应于当前多频多模发展趋势下的最优模型;通过总结PPP-RTK算法的最新研究进展,让读者了解PPP-RTK技术的发展现状;通过介绍PPP-RTK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说明PPP-RTK技术对于科学研究和产业应用的重要价值;通过分析当前PPP-RTK技术面临的困境与挑战,指出未来可能的重点研究的方向。
作者介绍
张宝成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 张宝成,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长期致力于北斗精密定位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在行业顶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北科技进步一等奖、湖北自然科学一等奖、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
期刊介绍
- 2021年影响因子:2.398 Citescore: 3.7
- Measure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MST)涵盖整个测量科学和传感器技术的理论、实践和应用,包括:精密测量和计量学;传感器和传感器系统;光学和激光技术;流体;成像;光谱学;材料和材料加工;生物、医学和生命科学;环境和大气;新型仪器系统和组件。MST还出版专题综述和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