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量子日系列访谈|QST期刊编委陆朝阳教授
在今年世界量子日来临之际,IOP出版社邀请了多位量子科学领域的编委进行一系列访谈。本次,我们采访了Quant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QST)期刊的编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陆朝阳教授,让我们一起看看他对量子研究领域发展的见解吧。
访谈详情
1. 您目前的研究兴趣是什么?
目前,我们团队正沿着两个方向推动大规模光子量子计算机的研发:一是构建大规模玻色采样,希望今年能达到3000个光子;另一个方向是让两个单光子之间产生强烈的相互作用以实现确定性逻辑门,这种技术可以用于模拟分数量子霍尔效应等非平庸物理。同时,我们的研究领域从单光子又自然地扩展到了单原子,这些单原子通过光镊抓取和操纵形成阵列,对基础研究和量子技术来说都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平台。
2. 您认为到目前为止,量子科学领域最大的进步是什么?
我认为,在整个量子科学历史上,晶体管的发明是至今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最大影响的一项进步。
3. 在您看来,量子科学与技术领域的下一个重大突破可能是什么?
我个人期望看到,在通信、计算、计量学等领域,通过量子技术的加持,带来更多的严格量子优势的工作。
编委介绍
陆朝阳 教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陆朝阳,1982年12月出生于浙江,200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学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获物理学博士学位。自2011年起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目前,他的研究兴趣包括量子计算、固态量子光子学、多粒子纠缠、量子隐形传态、超导电路和原子阵列等。他和同事的量子隐形传态工作被Physics World选为“年度突破”;他的单光子源和光量子计算工作被美国光学学会选为“Optics in 2016”、 “Optics in 2017”、“Optics in 2019”和 “Optics in 2021”之一;他的量子计算优越性工作被美国物理学会(APS)物理选为“年度亮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评为“世界十大数字创新技术”之一;他的实数量子力学检验工作被美国物理学会(APS)物理选为“年度亮点”。他获得过剑桥大学丘吉尔学院Fellow(2011年)、香港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2014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5年)、Nature评选的中国十大“科学之星”(2016年)、美国光学学会会士(2017年)、欧洲物理学会颁发的Fresnel Prize(2017年)、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Newcomb Cleveland Prize(2018年)、中国物理学会黄昆物理奖(2019年)、仁科芳雄亚洲奖(2019年)、Xplorer奖(2019年)、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联合会和国际光学委员会光学青年科学家奖(2019年)、美国光学学会Adolph Lomb Medal(2020年)、美国物理学会Rolf Landauer和Charles H. Bennett量子计算奖(2021年)、世界经济论坛青年全球领袖(2021年)、James P. Gordon纪念演讲者(2021年)、OCPA亚洲成就奖(2022年)、新基石研究员(2023年)、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2023年)。他担任了Quantum 2020和Quantum 2022国际会议主席,Physical Review Letters副主编,Applied Physics Reviews、Quant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ACS Photonics、PhotoniX、Advanced Photonics、Advanced Quantum Technology、Science Bulletin以及iScience等国际期刊的编委会成员。
量子领域最新资讯
期刊介绍
- 2022年影响因子:6.7 Citescore:11.6
- Quant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QST)是一本多学科、高影响力的期刊,致力于出版涵盖所有量子技术科学和应用的高质量和重要的研究。QST涵盖应用数学、凝聚态物质、量子光学、原子物理和材料科学的各个领域,并涉及到化学、生物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和机器学习。除了定期的原创研究外,QST还出版专题综述和征集热点问题文章的特刊,从而对该领域最新和最有趣的研究进行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