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人工智能与科学论坛举行:浙江省科协与英国物理学会出版社签署共办学术期刊备忘录

28 Oct 2025 gabriels
10月25日下午,“人工智能与科学论坛”作为2025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简称“青科会”)平行论坛之一在浙江温州正式开幕。

本次论坛由英国物理学会出版社(IOPP)主办,中国物理学会支持。论坛聚集全球知名科学家、青年研究人员和产业领袖,共同探讨机器学习技术在物理科学、工程技术、生命健康、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中的深度融合与应用。

本次论坛吸引了250余名来自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学者到场参会,同时还通过全球直播吸引超过20万人次线上参与这场学术盛会,深入交流人工智能与科学融合的技术经验与创新思路,推动科研范式的变革与创新。英国物理学会出版社亚太区出版总监Emmie Yang主持开幕式,论坛联合主席、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王磊研究员主持专题报告环节。

温州市委副书记王军在致辞中表示,温州正全力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通过设立全国首个地级市人工智能局、构建数据安全体系等创新举措,加速建设“AI示范应用第一城”,并诚挚欢迎全球专家学者与温州深化合作,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突破,共同携手“来温州·创未来”“投温州·赢未来”。

英国物理学会首席执行官Tom Grinyer在致辞中提到,本次国际“机器学习科学大会”继续了IOP出版社与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的合作,聚焦机器学习在科学中的前沿应用,展示了其跨学科和全球影响力,并感谢各位主席、组织委员会及与会嘉宾的支持和贡献。

英国驻上海领事馆文化教育领事Cat Sinclair-jones在致辞中指出,面对全球性挑战,加强跨国科研合作与学术交流至关重要。同时,双方呼吁为下一代科研人才创造更加开放、公平、国际化的成长环境,促进未来科技与创新发展。

英国物理学会出版社资深出版经理Antigoni Messaritaki在讲话中介绍,本次会议聚焦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在科学领域的应用,旨在促进中外科研人员交流合作;同时,IOP出版社将通过新期刊和特刊推动科研成果共享。

在致辞环节结束后,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与英国物理学会出版社举行了新英文期刊合作签约仪式,浙江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吴晓东与英国物理学会首席执行官Tom Grinyer作为代表上台签署协议。双方约定将通过联合品牌传播活动及参与相关学术论坛等方式,共同提升合作伙伴关系及期刊发布的关注度,推动国际合作与青年人才培养。

论坛开幕式还邀请到了荷兰特文特大学W.G. van der Wiel教授,北京科学智能研究院院长、深势科技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张林峰,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吴林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Xavier Bresson教授,北京大学马坚伟教授(单珊老师代讲)作专题报告。

荷兰特文特大学教授W.G. van der Wiel以“Reconfigurable Nonlinear Computing in Silicon”为题作了首场主旨报告。他探索了“可学习的物质”,通过利用硅基无序纳米电子器件的可调非线性特性,实现材料本身对信息的记忆、适应和功能调控。其研究团队展示了该类器件在手写数字识别、语音信号实时处理等任务中的应用潜力,为以材料本身实现智能计算提供了新路径。

北京科学智能研究院院长,深势科技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张林峰分享了“AI + Physics, yesterday and tomorrow”的报告,其研究回顾了AI与物理学融合的演进过程,从最初将AI用于加速物理计算,到利用物理原理推动AI算法创新,再到当下与大模型的深度结合。张林峰院长指出,这种交叉融合将在核聚变、量子计算等未来技术中发挥关键作用,并强调物理与AI的共同发展仍有广阔空间亟待探索。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教授吴林作“Deep learning for air quality forecasting: hybrid and large-scale model perspectives”的报告,指出深度学习正在为空气质量预报提供超越传统化学传输模型的高效数据驱动方案,并重点讨论了混合建模与大规模模型的发展前沿。吴林教授强调,融合数值模型与人工智能技术将是构建新一代空气质量预报体系的关键方向。

新加坡国立大学副教授Xavier Bresson带来了“Unconditional and Conditional Material Generation with Transformers”的报告,介绍了Transformer模型在新型稳定材料生成中的应用。他表明简单的Transformer在无条件生成中即可达到与复杂SE(3)-等变GNN相当的效果。进一步探索条件生成,通过直接基于材料的能态密度(DOS)设计材料,以调控其在能源、电子和催化等领域的功能。初步结果显示,结构简单且可扩展的Transformer模型在加速材料设计方面具有显著潜力。

单珊老师代北京大学马坚伟教授发表了“Recent Advances in Geophysic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报告,指出介绍了地球物理人工智能(GeoAI)的最新进展,展示了包括特征空间平面搜索器、分形归一化流和任务导向神经元在内的创新AI方法在地震数据处理、地下结构反演和地球物理大模型开发中的应用,彰显其提升精度与推动地球科学发现的潜力。

第二天上午,美国马里兰大学教授Jay Lee担任主持人并邀请了荷兰特文特大学教授W.G. van der Wiel,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Xavier Bresson,韩国科学技术院教授Seunghwa Ryu,北京科学智能研究院院长、深势科技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张林峰四位嘉宾展开圆桌对话。活动中,Jay Lee教授首先阐述了其智能制造发展路线图,随之与嘉宾、现场观众展开了专题讨论和互动。

本次论坛为期一天半,来自美国马里兰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东京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重点高校、研究机构的共10个国家和地区的30余位专家学者们出席活动,分享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经验心得和创新观点。英国物理学会出版社也在论坛期间开设了卓越期刊同行评审讲座,内容涵盖编辑决策揭秘、审稿人关注要点、回复信撰写技巧、学术伦理规范等核心干货,为青年学者提供宝贵的发表指导。

同时,活动现场还开展了产业成果展示环节,汇聚了来自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优秀科研机构与前沿科技企业,构建“理论”与“实践”的沟通桥梁,吸引众多与会专家学者驻足,学者与企业代表们围绕技术瓶颈、研发方向与落地场景进行了面对面深度交流。

本次论坛通过学术报告、产学研座谈会、产业成果展等形式,为人工智能与多个前沿科学领域的交叉融合搭建了高水平的国际交流平台。与会学者围绕机器学习技术在理科、工程、健康、地球科学等方向的应用展开深入探讨,为推动学科交叉与科研创新提供了新思路、新动力。

来源:青科会传播中心

编辑:谢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