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e all

最新资讯

15 May 2025

欢迎提名IOP出版社国际量子青年研究者奖

IOP出版社欢迎来自全球的“国际量子青年研究者奖”提名,以表彰来自量子科学和技术界的早期职业生涯研究人员的科学成就。获奖者将在未来对量子科学和技术领域做出重大贡献,并有可能对该领域和研究界产生长期影响。 奖项详情 奖品: IOP出版社颁发的获奖证书和2000英镑奖金。 除此之外,获奖者还将受邀参加《物理世界》每周播客(Physics World weekly podcast)的专题节目,并邀请向Quant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QST)期刊提交一篇与获奖的研究工作相关的观点文章。   提名截止日期:2025年5月31日 颁奖日期:2025年秋季   申请条件: 候选人须在完成博士学位后的8年内(到2024年),不包括职业中断(例如照顾长辈、产假或陪产假以及领养儿童等)。 申请的研究可以是一项单独的工作,也可以是多个工作的总和。   申请材料: 一封不超过1000个字符的提名信,概述被提名人的资格和对该领域的杰出贡献 被提名人的姓名和电子邮件地址 提名颁奖辞(不超过30字) 个人简介,包括博士学位获得日期 代表性出版作品清单 至少两封外部推荐信,不包括提名人 欢迎他人提名和自我推荐 可选择性提供额外的支持文件,如其他出版作品、专利等   提交方式: 所有文件需整合成单个PDF文件并通过电子邮件(qst@ioppublishing.org)提交。   评奖过程: 获奖者将从由奖项委员会选出的候选人名单中选出,该委员会将包括量子科学与技术领域的顶尖科学家,并由QST期刊主编、来自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和意大利巴勒莫大学的Mauro Paternostro教授担任主席。   联系方式: 如果您对这个奖项有任何问题,请联系QST期刊出版团队:qst@ioppublishing.org   包容性承诺: IOP出版社服务于多元化的全球社群,我们将采取具体措施确保这些奖项的提名和评选过程透明、公平和包容。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尽可能扩大提名的机会,特别鼓励来自代表性不足群体的提名。   道德准则: 所有被提名者都应遵守IOP出版社科研伦理政策中列出的行为、研究和出版标准。任何违反此政策的行为都可能导致被提名人或获奖者的资格被取消。 期刊介绍 Quant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3年影响因子:5.6  Citescore:11.2 Quant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QST)是一本多学科、高影响力的期刊,致力于出版涵盖所有量子技术科学和应用的高质量和重要的研究。QST涵盖应用数学、凝聚态物质、量子光学、原子物理和材料科学的各个领域,并涉及到化学、生物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和机器学习。除了定期的原创研究外,QST还出版专题综述和征集热点问题文章的特刊,从而对该领域最新和最有趣的研究进行概述。

13 May 2025

JPhysComplexity编委访谈|北京师范大学樊京芳教授

JPhys Complexity是一本开放获取期刊,发表了与复杂系统和网络相关的众多领域的重要成果和前沿进展。近日,我们采访了JPhys Complexity期刊编委之一,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樊京芳教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对期刊以及领域发展的见解吧。 访谈详情 1. 您为什么选择从事相关的领域研究? 我一直对自然界中涌现的秩序与无序之间的微妙关系深感兴趣。复杂系统科学恰好提供了一个框架,可以在不同尺度上研究这种动态演化的规律。从统计物理到地球系统、再到社会系统,复杂性理论打破了传统学科的界限,帮助我们理解那些“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现象。正是这种跨学科的魅力与挑战吸引我持续投身其中。   2. 您目前从事的研究工作有哪些? 我目前的研究工作聚焦于复杂系统中的相变与临界动力学,并将其理论框架拓展应用于地球系统科学、极端气候事件、社会-生态系统演化等多个领域。整体而言,我的研究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互补的方向:(1)非平衡复杂系统的相变理论,我致力于发展适用于非平衡系统的新型相变理论,特别是极端值驱动的渗流与临界转变理论,试图揭示复杂系统中从渐变到突变的关键机制。(2)气候系统中的临界现象与级联过程,我的团队重点研究如ENSO、北极海冰、青藏高原等气候子系统的临界行为,以及它们之间的远程耦合和级联效应。这些研究为理解和预警“系统性气候风险”提供了理论支持。(3)极端天气事件的预测与风险评估方法,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天气稳定性”量化指标,构建全球天气稳定性网络结构,用于分析极端天气发生的时空模式,并评估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系统脆弱性。(4)复杂系统与人工智能的融合,我正在探索如何将复杂性科学的理论(如临界性、涌现、自组织等)与AI、大数据方法结合,开发具备物理可解释性的智能预测模型,用于提升对临界转折点的识别与早期预警能力。(5)复杂系统理论在宏观社会系统中的拓展应用,包括气候-经济系统耦合建模、资源系统临界演化、区域社会生态韧性等,旨在推动复杂性科学在可持续发展与政策制定中的深度嵌入。   3. 您认为五年后该领域的研究重点将会是什么? 我认为未来五年,复杂系统领域将在以下几个方向迎来突破:第一,多尺度耦合系统的建模与临界行为解析,以理解不同层级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级联机制;第二,复杂系统与AI的融合,尤其是在物理启发的可解释机器学习、数据驱动的动力学建模方面;第三,复杂系统在应对全球挑战中的实践应用,如气候变化、城市系统韧性、供应链网络稳定性等。总之,将理论创新与现实世界问题紧密结合,将是未来发展的关键。   4. 是什么吸引您加入Journal of Physics: Complexity期刊编委团队? Journal of Physics: Complexity是目前少有的、专注于复杂系统基础研究的高水平国际期刊。它不仅关注数学与物理基础,还重视理论在生物、社会、地球等系统中的跨学科延展。加入编委团队,我希望可以为推动这个领域的原创性、前瞻性研究贡献力量,也能帮助更多年轻学者在这个平台上展现其创造力。   5. 您认为像Journal of Physics: Complexity期刊这样的期刊对领域的发展有什么重要影响? 首先,它是理论创新的重要展示平台,推动复杂系统科学方法的发展;其次,它强化了跨学科之间的对话和融合,促使物理学家、数学家、生物学家等展开合作;最后,它对青年学者具有引导性作用,有助于建立共同的学术语言和研究范式。我相信,随着复杂性科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Journal of Physics: Complexity将在未来学术界和实际应用之间扮演越来越重要的桥梁角色。 编委介绍 樊京芳  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 樊京芳,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客座教授,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科研工作主要聚焦于复杂系统的相变与临界现象基本理论,和地球复杂系统的交叉,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成果。成果发表于Nat. Phys.、Nat. Clim. Chang.、Nat. Commun.、PNAS等期刊。系列研究不仅揭示了复杂系统的物理机制,还为全球环境治理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主持和参与基金委面上、原创探索、重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LASG重点项目等。担任国际期刊Journal of Physics: Complexity、Chinese Physics Letters等编委。曾荣获以色列政府PBC fellow。2023年获“强国青年科学家”提名,2024年获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科学技术青年科技奖,2025年获清华大学-浪潮集团计算地球科学青年人才奖。 期刊介绍 JPhys Complexity 2023年影响因子:2.6  Citescore:4.3...

12 May 2025

欢迎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汤潇助理教授新任Engineering Research Express期刊编委

IOP出版社旗下期刊Engineering Research Express近日宣布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汤潇助理教授加入该刊编委会,担任编委。我们在此表示热烈欢迎! 编委介绍 汤潇  助理教授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 汤潇博士现任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电子工程系助理教授。他分别于2007年和2010年获得湖南大学学士学位与北京工业大学硕士学位,并于2013年在丹麦RISOE国家能源实验室获得自然科学博士学位。2014年起,汤博士在德国汉堡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9年加入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担任研究科学家。2024年,汤博士加入布里斯托大学电子工程系,出任助理教授。汤潇博士长期从事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与功率器件的制备与性能表征研究,尤其擅长多种薄膜外延生长技术,并在柔性电子材料开发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其研究重点聚焦于金刚石热管理材料在高功率电子器件中的应用,以及新型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的外延生长与器件集成。 期刊介绍 Engineering Research Express 2023年影响因子:1.5  Citescore: 2.2 Engineering Research Express(ERX,《工程研究快讯》)是一本涵盖工程科学所有领域的多学科期刊,致力于发表新的实验和理论研究。ERX对文章长度的具有灵活性并采用快速同行评审政策。发表范围涵盖:电气工程(包括控制工程、量子工程、电子工程、光学工程、电力工程、机器人和半导体工程)、 机械工程(包括航空工程、汽车工程、材料工程和真空工程)、土木工程(包括环境工程、水利工程、海洋和地理工程、结构工程)、化学工程(包括生物工程、食品科学、化学合成和精炼,以及微加工)等方面。

06 May 2025

JPhysA编委访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曹俊鹏研究员

Journal of Physics A: Mathematical and Theoretical(JPhysA)期刊针对运用数学结构来描述物理世界的基本过程,并探索这些结构的分析、计算和数值方法。近日,我们采访了JPhysA期刊编委之一,来自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曹俊鹏研究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对期刊以及领域发展的见解吧。 访谈详情 1. 您为什么选择从事相关的领域研究? 量子可积系统是现代物理和数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在理论物理、强关联体系和高能物理等领域都有重要应用。   2. 您目前从事的研究工作有哪些? 量子可积系统,非厄米动力学,冷原子体系,凝聚态理论。   3. 您认为五年后该领域的研究重点将会是什么? U(1)对称破缺量子可积系统的热力学性质,准可积系统,量子多体理论和拓扑物理。   4. 是什么吸引您加入Journal of Physics A: Mathematical and Theoretical期刊编委团队? JPhysA是一个传统杂志,读者多,关注度高。文章难度和长度适中。坚持关注数学物理领域。   5. 您认为像Journal of Physics A: Mathematical and Theoretical期刊这样的期刊对领域的发展有什么重要影响? 期刊发表的大部分论文难度适中,可以帮助年轻人快速进入该领域。出版了很多非常重要的专业论文,促进了该领域的发展。 编委介绍 曹俊鹏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曹俊鹏,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量子可积系统和凝聚态理论的研究。发表论文140余篇,撰写专著一部:Off-Diagonal Bethe Ansatz for Exactly Solvable Models, Springer Press, 2015。201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二完成人)。 期刊介绍 Journal...

23 Apr 2025

2025 2DM青年科学家论坛顺利召开!

2025 2DM青年科学家论坛成功举办,展现二维材料领域青年力量 4月12日上午,作为2025深圳国际石墨烯论坛暨二维材料国际研讨会的重要组成部分,2025 2DM青年科学家论坛在大会分会五顺利举办。论坛邀请了多位在二维材料领域表现突出的青年科学家和新锐青年学者作专题报告,全面展示了当前青年科研力量在该领域的创新活力与科研成果。在本次分论坛上,来自国内外的青年科学家们分享了他们在二维材料研究中的前沿探索与最新进展: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杜罗军研究员作《二维金属的实现》报告; 厦门大学胡晟教授作《纳米与埃尺度通道中的离子传输》报告; 南京大学梁世军教授作《二维材料智能半导体与器件》报告; 电子科技大学刘富才教授作《面向类脑计算的二维铁电材料》报告; 北京大学刘磊副教授作《二维非晶材料》报告; 西湖大学师恩政研究员作《用于异质集成与稳定激光输出的二维锡卤钙钛矿材料》报告; 韩国光州科学技术院Hoon Hahn Yoon助理教授作《基于二维材料的光电探测器用于智能光电子学的原位可调谱工程》报告; 湖南大学李佳教授作《二维范德华异质结构的可控合成与电子器件研究》报告;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申杰助理教授作《面向亚纳米级分离的二维材料:从层间通道到面内孔隙》报告; 粤港澳大湾区(广东)量子科学中心刘彦昭博士作《界面超导中的对称性破缺》报告;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彭晶副研究员作《非范德华二维材料:可控合成、结构与性能研究》报告。   论坛现场气氛热烈,听众们积极与报告人互动交流,围绕二维材料的合成、性能调控及其在前沿电子与信息技术中的应用展开了深入探讨。   2025青年科学家颁奖典礼 4月13日下午,大会共同主席、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刘碧录教授主持2DM青年科学家奖颁奖典礼。   刘碧录教授主持颁奖典礼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杜罗军研究员、厦门大学胡晟教授、南京大学梁世军教授、南方科技大学林君浩教授、电子科技大学刘富才教授、北京大学刘磊副教授、西湖大学师恩政助理教授、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张涛研究员获2025 2DM青年科学家奖,成会明院士为2DM青年科学家奖获奖者颁奖。   2DM青年科学家奖颁奖合影   韩国光州科学技术院Hoon Hahn Yoon助理教授、湖南大学李佳教授、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王鹏捷助理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助理教授申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杜志国副教授、粤港澳大湾区(广东)量子科学中心刘彦昭博士、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彭晶副研究员、南京大学袁国文助理教授获2025 2DM新锐青年科学家,任文才研究员为2DM新锐青年科学家获奖者颁奖。   2DM新锐青年科学家奖颁奖合影   本次2DM青年科学家论坛不仅展示了青年科研人员在二维材料领域的卓越成果,也为国内外青年学者搭建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进一步促进了二维材料科学的发展与青年人才的成长。再次祝贺这些优秀的青年科学家的努力和成就! >>大会详细信息,欢迎您访问会议主页查看了解。 获奖寄语 杜罗军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感谢由2D Materials期刊和深圳国际石墨烯论坛暨首届二维材料国际研讨会联合发起的“2DM青年科学家奖”。非常荣幸获得这一荣誉,这不仅是对我个人前期工作的认可,更是对我未来工作的鞭策——激励我以更高标准探索二维科学边界。未来,我将瞄准二维材料,特别是二维金属中的重要科学问题,发展先进的电磁输运与磁光光谱学方法,并结合多物理参量调控手段,探索二维金属独特的电、光、热、磁等特性,引领新物态发现、新机理探明、新器件应用。   梁世军 南京大学 获得2DM青年科学家奖让我感到荣幸。我们主要从事二维材料与智能器件研究。在智能时代,对信息的主动获取和实时处理需求变得迫切,这需探索新材料来发展智能传感与实时处理技术。二维材料具有独特结构与优异调控性质,在实现智能传感与处理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我将在这个方向继续努力,为二维材料的未来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刘富才 电子科技大学 非常荣幸获得2025 2DM青年科学家奖,衷心感谢评选委员会对我们工作的认可!我要特别感谢科研道路上给与指导的各位师长同仁,尤其是引领我进入二维材料领域的刘政教授。我主要从事二维铁电研究,以CuInP2S6为代表的二维铁电表现出迥异于三维体系的新奇物理。希望通过各位同仁的努力,未来在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应用中发挥出二维铁电的独特优势。  ...

21 Apr 2025

欢迎北京化工大学孙振宇教授新任JPhys Energy期刊编委

IOP出版社旗下期刊JPhys Energy近日宣布北京化工大学孙振宇教授加入该刊编委会,担任编委。我们在此表示热烈欢迎! 编委介绍 孙振宇  教授 北京化工大学 孙振宇,北京化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新能源化工系主任。2006年博士毕业于中科院化学所,师从韩布兴院士。2006至2015年先后在爱尔兰圣三一学院、德国波鸿鲁尔大学以及英国牛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入选德国洪堡学者。主要从事CO2、N2还原反应研究,以第一/通讯作者,在Nat. Commun.、Chem、Angew. Chem.、The Innovation、Adv. Mater.、Prog. Mater. Sci.等期刊发表论文 141 篇,英文书籍 6 章节,申请发明专利 20 余项。所有论文被Science等引用 25100 余次,H-因子 66。连续入选Elsevier 2021–2023年度“中国高被引学者”,研究工作获选“细胞出版社 2019 中国年度论文”、“2019 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担任RSC Sustainability副主编;Journal of Physics Energy、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物理化学学报》和ChemElectroChem等期刊编委;中国化学会高压化学专委会委员;中国化学会CO2化学专委会委员;德国洪堡基金、法国Jean-Marie Lehn基金、荷兰研究理事会基金、瑞士和智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人;Nature等期刊审稿人。 期刊介绍 JPhys Energy 2023年影响因子:7.0  Citescore:10.9 JPhys Energy(JPENERGY)是一本高质量交叉学科的开放获取期刊,主要面向能源领域中各个领域的高质量研究。JPENERGY包含能源研究中最重要和最激动人心的进展,着重关注跨学科和多学科的研究。涵盖领域包括: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生物质和生物燃料;碳捕获和储存;电催化和光催化;能源收集装置;燃料电池;氢的制造和储存;生命周期评估;能源应用材料;太阳能转换和光伏;固态离子学,热电技术;水分解和人工光合作用等。

17 Apr 2025

欢迎您选择IOP出版社合作出版会议论文集

IOP出版社是世界最大的会议论文集出版社之一,迄今以期刊的形式出版会议论文集近5000卷,持续为来自全球的会议组委会和作者提供快速、便捷及高效的出版服务。在IOP Conference Series出版会议论文集,组委会可免费使用IOP的投稿和审稿平台,内置免费查重,会议论文不限页数,可出版彩图。会议论文经检查无误,进入生产环节后,6周即可出版。   为什么选择与IOP出版社合作出版会议论文集? 扩展您会议报告的影响力:与IOP Conference Series合作,可以为您的会议创建一个永久的科学记录,提升会议知名度,并将研究成果传播到全球各地。所有IOP Conference Series会议论文集均为完全开放获取,这意味着您的会议研究在活动结束后仍将长期被全球研究人员发现和访问,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 值得信赖的会议出版合作伙伴:我们是会议论文集出版领域的领先出版社,可将您的会议成果转化为被广泛阅读和引用的开放获取会议论文集。我们为会议论文提供高效便捷的出版流程,助力您的研究成果迅速发表。 被主流数据库收录:我们的会议论文集被各大权威数据库和索引服务收录,确保您的研究成果获得应有的曝光与影响力。 前沿科学研究:展示您的发现,与领域内专家互动,并与致力于推动科学发展的同行合作。我们的会议涵盖多个主题领域,全面呈现您所在领域的最新进展。   准备好提升您会议的学术影响力了吗?   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s://ioppublishing.org/publications/conference-series/ 中国地区会议出版欢迎咨询:feichi.gao@ioppublishing.org 会议论文集期刊介绍 Journal of Physics: Conference Series Online ISSN: 1742-6596 Print ISSN: 1742-6588 创刊年: 2004 领域: 物理学及相关领域 检索:Ei, Scopus, CPCI, Inspec, Google Scholar, CNKI等   IOP Conference Series: 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Online ISSN: 1755-1315 Print ISSN: 1755-1307...

16 Apr 2025

欢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季宏丽教授新任Smart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期刊编委

IOP出版社旗下期刊Smart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近日宣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季宏丽教授加入该刊编委会,担任编委。我们在此表示热烈欢迎! 编委介绍 季宏丽  教授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季宏丽,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从事智能材料与结构研究。尤其在压电智能结构减振降噪、声学黑洞波操控领域开展了较多工作。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项目、香江学者、省“六大人才高峰”、省333第二层次。发表SCI期刊论文130余篇,SCI他引3000余次。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7项,出版专著2部。任SMS、JIMSS、《振动工程学报》等编委。获江苏科学技术二等奖、国防科技发明二等奖、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发明一等奖、中国振动工程学会青年科技奖等。 期刊介绍 Smart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2023年影响因子:3.7  Citescore:7.5 Smart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SMS,智能材料与结构)是一本多学科期刊,专注于智能材料、系统和结构(包括智能系统、传感和驱动、自适应结构和主动控制)的技术性进展。SMS内容涵盖:智能材料开发和应用;用作传感器和驱动器的智能材料;自适应结构系统;用于修正光谱偏移和折射率偏移的智能光学材料;用于地面车辆、飞机和民用基础设施;能源收集系统;利用仿生学和生物灵感的智能材料系统;3D打印智能材料及其应用;智能纺织品和可穿戴技术等。

15 Apr 2025

IOP出版社通过两本环境研究期刊的新政策推动科研数据共享

IOP出版社正在加强其对开放科学的支持,现规定作者需在Environmental Research: Food Systems(ERFS)和Environmental Research: Climate(ERCL)两本期刊上公开支撑其文章的研究数据。对于无法公开数据的稿件,仅在存在法律或伦理上的充分理由时才会被接收。这项新政策是一次试点尝试,旨在推动研究数据的更广泛获取,未来可能扩展至IOP出版社环境研究系列的其他期刊。 该政策旨在促进科学研究的透明度与信任度,要求作者尽可能遵循FAIR数据原则(可发现性、可访问性、可互操作性、可重复使用性),共享验证或重现研究结果所需的全部数据。尽管仍允许在确有合法理由的情况下不公开数据(例如法律限制),但如果作者未能提供充分且合理的解释,期刊编辑有权拒绝审稿。 这项举措是IOP出版社持续推进数据共享政策的最新进展。自2022年以来,IOP出版社已要求作者在论文中加入数据可用性声明,说明支持性数据是否可获取以及如何获取。2023年,政策进一步更新,要求未公开数据的作者必须说明原因。 率先实施该政策的两本环境研究期刊服务于一个拥有良好开放数据共享文化的学术群体。一项对3万多篇文章的研究显示,约80%的环境科学家愿意公开其研究数据,近60%的人遵循FAIR原则。 为进一步支持开放数据共享,IOP出版社将在包括ERFS在内的多个环境研究系列期刊中新增“数据集文章”类型。此类文章介绍已存储在认证数据仓库中的新数据集,重点在于帮助他人理解与重复使用这些数据,而非验证假设。该文章类型旨在推动高质量数据的共享与再利用,并给予数据提供者应有的学术认可。 IOP出版社期刊战略与表现总监Daniel Keirs表示:“我们相信,更开放的科研方式能够加速科学发现并扩大研究影响力。此次试点是提升科研透明度、可重复性和信任度的重要一步。我们非常期待环境研究界的反馈,并希望基于这些洞察,在更广泛的期刊中推广开放数据实践,以更好地服务于科研人员和科研工作。” 本次试点体现了IOP出版社对“开放物理”计划的持续承诺。“开放物理”是一个涵盖出版、活动与政策的动态项目,致力于在物理科学领域推动更高水平的开放性、透明度与包容性。   >>点击此处链接,查看新闻详情。 期刊介绍 Environmental Research: Food Systems Environmental Research: Food Systems是一本多学科、开放获取的期刊,致力于解决可持续食品系统的科学问题,并在影响/未来风险、复原力、环境减缓、环境适应、环境安全和最广泛意义上的解决方案方面进行努力。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limate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limate(ERCL)是一本多学科、开放获取的期刊,致力于解决有关物理科学的重要挑战以及气候系统和全球变化的评估,并在影响/未来风险、复原力、环境减缓、环境适应、环境安全和最广泛意义上的解决方案方面进行努力。我们鼓励所有的研究方法,包括定性、定量、实验、理论和应用方法。

14 Apr 2025

美国爱荷华大学Michael E. Flatté教授新任Materials for Quantum Technology期刊主编

我们很高兴地宣布,美国爱荷华大学Michael E. Flatté教授新任Materials for Quantum Technology(MQT)期刊主编。 新任主编Michael E. Flatté教授表示:“Materials for Quantum Technology期刊汇聚了一批专业的读者和审稿人,他们对材料特性与量子技术潜力之间的联系充满兴趣。该领域的研究人员不仅关注材料本身的局限性,还会欣赏那些基于新型材料的创新方法,这些方法可能为特定的量子器件带来显著优势。结合IOP出版社严谨且尊重学术贡献的同行评审机制,MQT将成为一个理想的学术平台,推动材料科学的进展与量子技术的深度融合。” 让我们共同欢迎新任主编的加入,并期待他带领期刊持续发表前沿研究与深刻见解,推动量子技术的发展!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MQT期刊的信息并向期刊投稿,请点击此处链接,访问期刊主页。 期刊介绍 Materials for Quantum Technology 2023年影响因子:3.1  Citescore: 4.5 Materials for Quantum Technology(MQT,量子技术材料)是一本全新的采用开放获取出版形式的多学科期刊,致力于出版量子技术和器件领域相关材料的开发和应用的前沿研究。期刊的内容范围将汇集学界与业界中来自材料科学、化学和工程的跨学科研究。具体领域包括:量子技术应用中材料和界面的制备与表征;混合量子系统材料;量子传感和计量材料;量子光学和光子学材料;量子比特系统的材料;用于量子计算和量子电子学的新型材料和设备;量子技术化学;量子技术应用新材料的理论和计算设计;量子材料的涌现特性及其应用。

09 Apr 2025

AI for Science期刊现已开放投稿

IOP出版社与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联合推出的全新钻石开放获取期刊AI for Science(AI4S)现已开放投稿。该跨学科期刊将涵盖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在应用物理、材料科学、化学、生物科学和数学等领域的前沿研究,出版的文章类型包括原创研究文章、综述文章与观点文章等。 为什么选择在AI4S期刊上发表研究文章? 包容性的主题范围:AI4S期刊致力于发布涵盖多个学科的重要突破与创新方法。欢迎访问我们的期刊范围介绍页面,了解您感兴趣主题的具体信息。 开放获取,作者免费:在AI4S上发表文章的费用将由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全额资助,作者无需支付任何费用,读者也可第一时间免费获取您的研究成果。 权威的同行评审过程:您的文章将由国际领先的科学家与工程师组成的编委会进行评审,确保您获得高质量的反馈与支持。 快速且专业的出版服务:从首次审稿意见到接受及发表,我们为您提供高效的出版流程。论文一经接收,24小时内即可上线,并附带可引用的DOI。 格式灵活:您可自由选择投稿格式。我们将负责排版设计,也可提供Word、TeX和Endnote模板供您使用。 >>欢迎您点击此处链接,访问期刊主页了解更多信息。 期刊介绍 AI for Science AI for Science是一本跨学科、国际同行评审的钻石开放获取期刊,致力于发表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原创研究、综述和观点文章,聚焦人工智能(AI)在推动科学创新方面的变革性应用。本刊由IOP出版社和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合办。

27 Mar 2025

MST编委访谈|天津工业大学宋丽梅教授

Measure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MST)期刊发表测量科学和传感器技术的理论、实践和应用。近日,我们采访了MST期刊编委之一,来自天津工业大学的宋丽梅教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她对期刊以及领域发展的见解吧。 访谈详情 1. 您为什么选择从事相关的领域研究? 我在天津大学攻读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位时选择的专业就是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毕业后到天津工业大学工作,从事的是与检测技术和自动化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测量是现代工业和科学研究的基础,它贯穿于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现象,揭示隐藏在现象背后的规律。我选择这一领域,一方面是因为测量技术是探索未知世界的一把钥匙,能够直接服务于国家的工业发展和科技进步;另一方面,这一领域充满了挑战和创新机会,例如在高精度测量、复杂环境下的测量等方面,还有很多难题需要攻克。   2. 您目前从事的研究工作有哪些? 我主要聚焦于高精度智能视觉检测与识别技术的研究,通过二维和三维视觉检测及人工智能技术和方法,解决测量技术在精度、速度、可靠性、稳定性等方面的难题。这一技术是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之一,相当于机器人的“眼睛”和“大脑”,在智能制造、机器人焊接、打磨抛光、农业病虫害监测、环境保护和包装运输等行业都有广泛的应用。   3. 您认为五年后该领域的研究重点将会是什么? 我认为未来五年,测量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研究重点将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工智能与测量技术的深度融合,利用人工智能算法提升测量的精度和效率;二是量子测量技术的发展,量子测量能够实现更高精度的测量,有望在基础物理研究和高端工业制造中发挥重要作用;三是跨学科的测量技术研究,例如生物医学测量、环境测量等领域,需要结合多学科的知识和技术;四是测量技术的智能化和自动化,随着工业4.0和智能制造的发展,测量设备将更加小型化、精确化、智能化、自动化。   4. 是什么吸引您加入Measure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期刊编委团队? Measure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是测量领域的国际知名期刊,期刊的征稿主题与我们团队的研究内容高度相关,前期我们在该期刊上发表了好几篇论文。非常荣幸能够加入编委团队,希望通过编委平台与国际同行进行更深入的交流和合作,更好地了解国际前沿的测量技术和研究动态,推动测量科学与技术领域的技术进步、共享和国际化发展。   5. 您认为像Measure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期刊这样的期刊对领域的发展有什么重要影响? Measure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期刊在测量科学与技术领域具有重要的影响力。首先,它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展示最新研究成果的平台,促进了学术交流和知识共享。其次,期刊的高质量审稿和编辑工作,保证了发表论文的科学性和创新性,推动了学科的发展。此外,Measure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期刊还能够引领前沿的研究方向,通过发表高质量的论文,吸引更多的研究人员关注和投入到相关领域的研究中。最后,期刊也为年轻学者提供了学习和成长的机会,有助于培养新一代的科研创新人才。 编委介绍 宋丽梅  教授 天津工业大学 宋丽梅,天津工业大学教授,1995年-2006年在天津大学完成本科、硕士、博士以及博士后研究工作,目前主要从事视觉检测、自动化和智能化相关研究工作。天津市“131”第一层次人才,“现代纺织检测与控制技术”天津市高等学校创新团队的带头人。曾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天津市最美女教师、天津市5.1劳动奖章、天津市三八红旗手等荣誉。获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创新组和创业组全国铜奖各1项;获得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 期刊介绍 Measure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3年影响因子:2.7  Citescore:4.3 Measure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MST)涵盖整个测量科学和传感器技术的理论、实践和应用,包括:精密测量和计量学;传感器和传感器系统;光学和激光技术;流体;成像;光谱学;材料和材料加工;生物、医学和生命科学;环境和大气;新型仪器系统和组件。MST还出版专题综述和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