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e all

最新资讯

20 Mar 2025

IOP论坛在南科大举行,薛其坤校长对谈英国物理学会主席基思·伯内特爵士

在3月18日的IOP(Institute of Physics)论坛暨南科大讲堂上,南方科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与英国物理学会主席、英国皇家学院院士基思·伯内特爵士(Sir Keith Burnett)分别进行演讲,并就“中英物理学科研与教育合作”这一主题展开了一场精彩的对话。会议于会议中心音乐厅举行,南方科技大学工学院/商学院双聘教授、英国物理学会会士马兆远主持会议。 基思·伯内特爵士是英国科学和高等教育领域的杰出领袖,因其通过创新和教育促进再工业化的影响力而受到广泛认可。伯内特以“物理学的未来发展”为题做演讲。他指出,中国在物理学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不仅在Nature指数中名列前茅,中国高校的科研实力也在不断提升。他提出了关键问题:这些科学进步究竟如何影响整个社会?在电动汽车等新兴技术塑造未来的同时,科学的影响是否真正惠及所有人?他强调,物理学不仅推动科技进步,也对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产生了深远影响。伯内特呼吁中英双方加强大学与产业的紧密联系,将先进技术直接应用于工厂生产,并增加技能培训。 薛其坤校长则以“从原子级材料生长控制到物理学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为题做演讲。他详细介绍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发展历程和拓扑绝缘体在强自旋轨道耦合作用下展现的独特物理特性,并分享了该领域的最新进展。例如,利用拓扑材料作为无强磁场依赖的量子电阻标准,以及在二维 Moiré 材料体系中观测到的分数量子态等,这些成果进一步推动了凝聚态物理和量子器件的发展。此外,他还分享了常压高温超导研究最新成果,鼓励年轻人积极参与科研。 随后,基思·伯内特爵士为薛其坤校长颁发了英国物理学会荣誉会士证书。这一荣誉彰显了国际学术界对薛校长在物理学领域卓越贡献和推动中英物理学交流合作的重要认可。同时,薛其坤校长也为基思·伯内特爵士颁发了南科大讲堂证书。 在对谈环节中,两位院士就如何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变革与挑战进行了热烈讨论。薛其坤校长与伯内特爵士一致认为,教师在新时代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基础概念、培养创新学习方式,并不断强化技术技能和工程实践能力,以确保理论与应用相辅相成。在探讨中英物理学合作趋势时,他们指出,尽管合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挑战,但科学家之间的思想交流与创新精神始终不会改变。 两位院士还回答了南科大学子关于如何参与中英教育与科研合作的问题,鼓励同学们保持自信,多与导师交流,并勇于迎接挑战,共同攀登科技高峰。 相关链接:https://www.iop.org/about/awards/honorary-fellowship/our-honorary-fellows/professor-xue-qikun   来源:南方科技大学新媒体中心 素材提供:物理系 采写:曾昱雯 摄影:张晓燕

17 Mar 2025

欢迎西湖大学陈虹宇教授新任Nanotechnology期刊编委

IOP出版社旗下期刊Nanotechnology近日宣布西湖大学陈虹宇教授加入该刊编委会,担任编委。我们在此表示热烈欢迎! 编委介绍 陈虹宇  教授 西湖大学 陈虹宇,江苏特聘教授、江苏省双创人才、入选国家级、省级人才计划、入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1998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学学士学位;2004年在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获得博士学位;2005年起在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从事博士后研究。2006年加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任助理教授;2011年升为终身教职副教授;历任化学系副主任 (Deputy Head)、数理学院副院长 (Associate Chair)、理学部副主任 (Associate Dean)。2016年加入南京工业大学,共同组建了先进化学制造研究院,任执行院长。2021年7月加入西湖大学,任理学院教授、校长助理、本科生书院院长。陈虹宇致力于推进纳米合成的控制力,发展新的合成方法(类似有机反应),发现其背后的机理,并应用这些工具拓展新颖的纳米结构,探索新型应用。其发展的合成方法包括1)通过固-固界面的构筑,连续调控核-壳、偏心、Janus等纳米结构;2)纳米线的溶液操作方法,如盘旋成圈,扭转成麻花,编织成绳等;3)手性纳米结构的构筑;4)位点选择性的多步纳米合成;5)新的操控手段,如通过宏观载体的拉伸,超声造成弯折,外磁场诱导变形等。共发表论文190余篇,其中以通讯作者发表在高影响力杂志(IF>10)的文章有7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培育项目各1项、新加坡科研项目14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杭州市领军型创新团队项目1项。其培养的博士、博士后中,有20人成为国内外的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 期刊介绍 Nanotechnology 2023年影响因子:2.9  Citescore:7.1 Nanotechnology(NANO)创刊于1990年,是第一本纳米科研和技术领域的专业期刊。NANO发表纳米技术研究发展前沿的高水平研究论文及纳米研究进展的综述,主要集中在纳米能源、生物和医学、电子和光子、图案和纳米加工、传感和驱动、材料合成和材料性能等领域。

14 Mar 2025

欢迎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陈阳研究员新任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期刊编委

IOP出版社旗下期刊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近日宣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陈阳研究员加入该刊编委会,担任编委。我们在此表示热烈欢迎! 编委介绍 陈阳  研究员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陈阳,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先后在英国爱丁堡大学和法国巴黎萨克雷大学开展合作研究。主要从事复合极端事件机理、归因和变化方面的研究。在Nature Climate Change等刊物上发表第一/通讯作者SCI论文40余篇,成果多次入选Nature Research Highlights,并应用在世界气象组织极端事件监测、气候风险信息服务以及国家级气象业务中。作为主要作者编写《IPCC 全球升温1.5°C特别报告:决策者摘要》等国内外科学评估报告。担任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灯塔计划工作组成员、国际检测归因工作组(IDAG)成员、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资深科学官等职务。 期刊介绍 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 2023年影响因子:5.8  Citescore: 11.9 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ERL)以金色开放获取模式出版,作者可选择将原始数据作为补充资料与文章一起发表。所有研究人员可以免费获取这些研究成果。ERL汇聚了关注环境变化及其应对的研究团体和政策制定团体的意见,涵盖了环境科学的所有方面,出版研究快报、综述文章、观点和社论。ERL顺应了环境科学的跨学科发表的趋势,反映了该领域相关的方法、工具和评估战略,得到了来自不同领域的广泛贡献。

12 Mar 2025

注册成为IOP出版社审稿人——获得折扣、奖励与培训

成为一名审稿人,不仅有助于您紧跟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还将对您的职业生涯有所帮助。IOP出版社高度重视并奖励审稿人对学术研究的关键贡献,作为一名您所在领域的审稿人,您可以获得以下权益:   审稿人文章发表折扣:在完成审稿后的两年内,您可申请IOP出版社旗下金色开放获取期刊的10%文章出版费用折扣。任何参与审稿的学者都可以获得这一折扣。 透明评审与联合评审:在部分期刊中,您可以选择加入透明同行评审(Transparent Peer Review),公开您的审稿报告并查看其他审稿人的报告。此外,我们还提供联合评审(Co-review) 选项,帮助经验不足的青年学者与资深研究人员或导师合作,共同提升审稿能力。 年度审稿人大奖:作为审稿人,您将有机会获得IOP出版社年度审稿人奖项。 官方认可:您的审稿工作将通过Web of Science审稿人认证服务(Reviewer Recognition Service)获得正式记录和学术认可,提高可见度。 免费同行评审培训:您可以加入“卓越同行评审:IOP培训和认证(Peer review excellence: IOP training and certification)”免费在线课程,该课程为物理科学领域的审稿人量身打造。   >>点击此处链接,加入IOP出版社审稿人社群。

11 Mar 2025

IOP出版社与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联合创办全新钻石开放获取期刊AI for Science

IOP出版社与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推出全新钻石开放获取期刊AI for Science(AI4S)。该跨学科期刊将涵盖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在应用物理、材料科学、化学、生物科学和数学等领域的前沿研究。 AI for Science的创刊旨在满足AI科学日益增长,高质量期刊不足的需求。近年来,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已成为最具活力、增长最快的研究领域之一,过去五年的增长速度几乎是整体科学产出的十倍。 该期刊加入IOP出版社不断扩展的合作期刊系列,不仅与IOP出版社的开放获取期刊系列相辅相成,也进一步提高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在新材料研究方面的影响力,同时助力中国材料科学研究的蓬勃发展。 所有文章均将在开放获取模式下发表,出版费用由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全额资助。除常规文章外,期刊还接受短文章、快讯、长篇综述文章(涵盖特定领域的系统性综述)和观点文章(发表权威学者的见解与判断)。 IOP出版社全球合作出版总监Violeta Ribarska表示:“随着AI不断改变科研方法并推动技术突破,AI for Science将成为助力AI驱动科学发现的重要平台。我们很高兴与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携手合作,凭借我们在高影响力期刊出版方面的丰富经验,共同打造这一具有前瞻性的学术期刊。”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主任汪卫华表示:“我们致力于推动突破性发现及技术应用。AI for Science采用钻石开放获取模式,不仅能确保创新研究成果惠及全球学术界,同时也消除了出版障碍,符合我们推进科学进步与开放合作的宗旨。” AI for Science期刊将结合卓越的作者服务、包容性的编辑政策、严格的质量保障及开放科学原则,以满足这一快速发展的跨学科领域的多样化需求。 期刊将于4月初开放投稿,首批文章预计于9月发表。 >>了解更多信息,请点击此处链接访问期刊主页。 期刊介绍 AI for Science AI for Science是一本跨学科、国际同行评审的钻石开放获取期刊,致力于发表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原创研究、综述和观点文章,聚焦人工智能(AI)在推动科学创新方面的变革性应用。本刊由IOP出版社和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合办。

10 Mar 2025

SMS编委访谈|香港科技大学机械与航空工程系杨征保副教授

Smart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SMS)是一本多学科期刊,专注于智能材料、系统和结构(包括智能系统、传感和驱动、自适应结构和主动控制)的技术性进展。近日,我们采访了SMS期刊编委之一,来自香港科技大学机械与航空工程系的杨征保副教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对期刊以及领域发展的见解吧。 访谈详情 1. 您为什么选择从事相关的领域研究? 我的研究聚焦于压电材料和能量采集领域,这一选择深受Nikola Tesla的名言启发:“若想探寻宇宙的奥秘,需以能量、频率和振动为思维之维。”自童年起,Tesla便成为我心中的灯塔,他的这句话更是我科研路上的座右铭。随着岁月的流转和研究的深入,我逐渐领悟到这句话的多维内涵——无论是机械振动学的规律、分子动力学的奥秘,还是工程物理的实践、生命科学的探索,乃至宇宙的浩瀚无垠,都离不开能量、频率和振动的交织与演绎。这些年来,我越发被这一真理所吸引,渴望在有限的生命里,揭开宇宙的一两个秘密,为我的墓志铭增添一抹探索的辉煌。   2. 您目前从事的研究工作有哪些? 我的研究主要是围绕着压电材料,传感器和能量采集展开。最近三年实验室的在研项目包括:3D高温无铅压电,压电薄膜材料的制备,陶瓷快速烧结技术,RF能量采集,超声传能,柔性压电传感器、人体能量俘获和生物压电材料。这些课题虽然各有侧重,但都围绕机电耦合这一核心展开,旨在解决不同的工程问题。 我们的团队由20多名博士和博士后组成,每位成员都有自己专注的研究方向,既避免了组内竞争,又通过紧密合作实现了优势互补。此外,我们还与香港、内地以及海外的研究机构保持密切合作,共同推动领域内的创新与突破。   3. 您认为五年后该领域的研究重点将会是什么? 这是一个经常被问到的问题,也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我很难预测那些点才是最重要的研究方向,我自己认为我们组在研的方向就是接下来五年最有希望的方向了。如果我们看整体 智能结构与材料的大领域,我想有很多很好玩的研究趋势,例如多场耦合材料,高频能量俘获,新的3D制造技术等。我这个人比较接地气,我喜欢看的到、摸的到是实物。   4. 是什么吸引您加入Smart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期刊编委团队? 很多因素吸引我加入SMS期刊的编委团队。Smart Material and Structures是领域内的老牌期刊,我最开始投自己paper的地方,也是看的很多的地方,所以一直都有情节。现在的编委们都是领域内耳熟能详的老前辈,或者平时生活中很好的朋友。能和朋友一起工作,本身就是一直奖励。这么多年一直受惠于这个期刊,我内心觉得亏欠,所以也想加入编委。编委就是一个免费的志愿者服务,想加入编委就是单纯的希望我们这个研究领域越来越好。   5. 您认为像Smart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期刊这样的期刊对领域的发展有什么重要影响? Smart Material and Structures对于领域发展影响很大、很久。不刻意追求impact factor,保持规范严格的审稿,同时一代代年轻人加入,会很好的推动智能材料的发展。能参看1990年代老前辈写的手稿本身就是快乐。我希望SMS能够再办50年或者更长,能够看到100 anniversary。 编委介绍 杨征保  副教授 香港科技大学 杨教授本科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后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师从并于Prof Jean Zu 院士,2016年获得博士学位。他目前是香港科技大学机械与航空工程系的副教授,同时也是智能传感器与振动实验室(STVL)的主任。杨教授是IEEE Senior Member,联系多年并被斯坦福大学评选为“全球前2%的科学家”之一,Editor of “Sensors“, “Smart Materials and...

07 Mar 2025

欢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李柯教授新任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期刊编委

IOP出版社旗下期刊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近日宣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李柯教授加入该刊编委会,担任编委。我们在此表示热烈欢迎! 编委介绍 李柯  教授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李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长期从事大气化学与气候变化领域的研究工作,已发表SCI论文60余篇,被引6600余次。研究成果入选2019年度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2021年度氮循环十大科学进展等。2023-2024年连续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获谢义炳青年气象科技奖、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青年科学家奖、达摩院青橙奖等。担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臭氧污染控制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教育部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副主任、国际对流层臭氧评估计划(TOAR II)东亚工作组co-lead,担任期刊Science Bulletin和科学通报的特邀编委、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编委、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副编辑等。 期刊介绍 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 2023年影响因子:5.8  Citescore: 11.9 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ERL)以金色开放获取模式出版,作者可选择将原始数据作为补充资料与文章一起发表。所有研究人员可以免费获取这些研究成果。ERL汇聚了关注环境变化及其应对的研究团体和政策制定团体的意见,涵盖了环境科学的所有方面,出版研究快报、综述文章、观点和社论。ERL顺应了环境科学的跨学科发表的趋势,反映了该领域相关的方法、工具和评估战略,得到了来自不同领域的广泛贡献。

05 Mar 2025

IOP出版社发布2024年工作年报——庆祝转型与增长

IOP出版社近日发布了2024年度工作年报,展现了过去一年在转型与增长方面的重大进展,并始终保持高水平的同行评审和科研诚信标准。   IOP出版社的年度亮点包括: 2024年IOP出版社共发表36,011篇文章,2023年为28,977篇; 47%的期刊论文以开放获取形式发表; 2024年IOP出版社的论文下载量达8700万次; 迄今为止,已有15,000名审稿人获得“IOP可信赖审稿人”(IOP Trusted Reviewer)认证; IOP出版社开放获取期刊接收的文章中,有15%来自低收入经济体的作者,并通过我们的文章出版费用折扣与减免计划获得支持; IOP出版社100%的收入回馈给科学事业。   这份报告展示了IOP出版社如何应对学术出版行业的快速变革。   IOP出版社首席执行官Antonia Seymour表示:“在IOP出版社,我们持续投资于可扩展、安全且具有适应性的技术,以提供并维护卓越的数字化体验,服务我们的学术社群和同事。同时,我们也在积极探索如何应对人工智能这一变革性的技术。”   报告还强调了IOP出版社在同行评审方面的领先地位,例如联合评审、双向匿名同行评审,以及“卓越同行评审:IOP培训和认证(Peer review excellence: IOP training and certification)”在线课程。   Antonia Seymour补充道:“在学术出版行业经历重大变革的时期,我们能够持续取得成功,充分证明了我们的指导理念、团队实力,以及科研群体对我们的信任。”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IOP出版社在2024年的工作,请点击此处浏览年报详细信息。

04 Mar 2025

欢迎您在2D Materials期刊上发表研究工作

期刊简介 2D Materials (2DM) 期刊创刊于2014年,期刊主编是来自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的任文才研究员。2D Materials是一本跨学科的混合型期刊,致力于发表石墨烯及相关二维材料的高质量、高影响力基础与应用研究。期刊重点关注以下研究方向: 石墨烯及石墨烯衍生材料(如氧化石墨烯、石墨烯量子点等) 硅烯和锗烯/硅烷和锗烷氮化硼 过渡金属二硫属化物 二维拓扑绝缘体 复合氧化物 复合材料 其他新型二维层状结构   为什么要在2DM上发表文章? 高标准:快速、严格和具有建设性意见的审稿过程,由期刊编委会成员进行监督。 快速出版:致力于提供快速、专业的出版服务,确保快速的初审、受理和出版。一旦被接受,您的文章将在24小时内发表,并将包括一个可引用的DOI。 开放获取:可以选择开放获取出版(需支付文章出版费用),提高文章可见度和影响力。 便捷转投:支持从其他IOP出版社期刊快速转投,并保留审稿报告,以节省时间并避免审稿人重复工作。 国际化的编委会成员:由来自全球的领域专家组成,主编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任文才研究员。 期刊介绍 2D Materials 2023年影响因子:4.5  Citescore:10.7 2D Materials(2DM)创刊于2014年,是国际上二维材料领域的第一个学术期刊,是中国科协高质量科技期刊一区期刊,旨在报道二维材料研究及应用领域最具创新性和影响力的前沿科研成果,促进二维材料领域的学术成果交流。期刊立足于多学科视角,致力于涵盖石墨烯及其他二维材料相关研究的各个方面,包括二维材料的制备、表征、物理、性质研究及器件、能源、催化、复合材料等应用。 期刊主编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任文才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主要从事石墨烯及其他新型二维材料的制备、物性及光电、储能、热管理、膜技术等应用研究。在Science、Nature Materials等期刊发表主要论文200多篇,被SCI他引4万多次,是科睿唯安公布的全球高被引科学家。获发明专利100余项,孵化了3家高技术企业。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3项(第一完成人2项)、辽宁省自然科学一等奖、何梁何利科技创新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等。

26 Feb 2025

欢迎您在Reports on Progress in Physics期刊上发表研究文章

想在顶级期刊发表您的突破性物理研究?Reports on Progress in Physics期刊致力于发表涵盖凝聚态物理、量子力学和应用物理等各领域的高水平研究成果。   为什么选择在Reports on Progress in Physics上发表研究文章? 高标准:发表跨学科前沿研究,推动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 全球读者:被全球超3500家机构访问,确保您的研究广泛传播。 快速发表:我们致力于提供快速、专业的出版服务,确保快速的初审、受理和出版。一旦被接受,您的文章将在24小时内发表,并将包括一个可引用的DOI。 开放获取:提供开放获取选项,提高研究的可见度和影响力。 国际化的编辑团队:由全球顶尖专家组成,确保高质量同行评审。 学会出版社:IOP出版社获取的所有利润都将回馈给英国物理学会(IOP),用于支持世界各地的研究、教育和推广活动。   >>点击此处链接,了解期刊详情并提交您的研究成果。 期刊介绍 Reports on Progress in Physics 2023年影响因子:19.1  Citescore:31.9 Reports on Progress in Physics(ROPP)作为涵盖物理学各分支的权威性综述期刊,长期以来享有盛誉。所有综述均由编委会邀请全球顶尖专家撰写,覆盖物理的经典和热点议题。同时,ROPP现在开始接受原创研究文章投稿。

25 Feb 2025

欢迎广东工业大学芮先宏教授新任Nanotechnology期刊编委

IOP出版社旗下期刊Nanotechnology近日宣布广东工业大学芮先宏教授加入该刊编委会,担任编委。我们在此表示热烈欢迎! 编委介绍 芮先宏  教授 广东工业大学 芮先宏,广东工业大学“百人计划”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Materials Today Chemistry副主编。近年来围绕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领域开展系统研究,在电极材料结构设计、可控制备及储能机理方面取得较多突出成果。在Nat. Commun.、Adv. Mater.、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00余篇,论文总引用17000余次,h-index(引用指数):74,多次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学者”和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近5年获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等项目资助。 期刊介绍 Nanotechnology 2023年影响因子:2.9  Citescore:7.1 Nanotechnology(NANO)创刊于1990年,是第一本纳米科研和技术领域的专业期刊。NANO发表纳米技术研究发展前沿的高水平研究论文及纳米研究进展的综述,主要集中在纳米能源、生物和医学、电子和光子、图案和纳米加工、传感和驱动、材料合成和材料性能等领域。

21 Feb 2025

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Vincenzo Pecunia副教授新任Nano Futures期刊主编

我们很高兴地宣布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Vincenzo Pecunia副教授新任Nano Futures期刊主编。 Vincenzo Pecunia是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可持续能源工程学院的副教授,并领导可持续光电子研究小组。他的研究方向包括可印刷半导体(如钙钛矿类材料、有机半导体和碳纳米管)及其光电子特性,以及在可持续光电子和光伏领域的应用。 当被问及担任Nano Futures主编最期待什么时,Vincenzo表示:“作为Nano Futures的主编,我很高兴能够推动创新性、跨学科的研究,引领新兴领域的发展——这正是Nano Futures的独特定位所在。我也期待促进专家间的合作,推动高影响力论文的发表,并提升期刊在促进纳米科学与纳米技术长期科学价值方面的作用,为研究人员、读者和整个社会带来更多贡献。”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Nano Futures期刊的信息并向Nano Futures期刊投稿,请点击此处链接,访问期刊主页。 期刊介绍 Nano Futures 2023年影响因子:2.5  Citescore:4.3 Nano Futures(NANOF,纳米展望)是一本具有高影响力的多学科、交叉学科期刊,捕捉开拓性研究和对纳米科学产生长远影响的未来导向性研究。这本期刊将为纳米领域的科研人员提供一个独特的新平台。在快速发表具有重大发现的研究工作的同时,首要任务是将具有高影响力的内容与高质量的作者服务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