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hys Materials新任编委访谈|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杨玉超教授
访谈详情
我们课题组致力于研究新型神经形态器件、基于忆阻器的高效计算系统和面向人工智能的忆阻器芯片,并且开发基于标准化生产平台的忆阻器规模化集成工艺。我们课题组研制出了多款人工神经形态器件,能够高效地完成各种与生物启发的信息处理功能以及类脑计算;构建了基于忆阻器的储备池计算系统,能处理复杂的时序信息;构建了基于忆阻器的分布式多智能体、强化学习、混沌优化求解器、感存算一体系统等多种高效类脑智能系统;设计研制了大算力、高能效存算一体化智能芯片,等等。
2. 您认为在您的研究领域目前主要的挑战是什么?
对人工神经形态器件,能够在单个小尺度纳米器件里同时实现多种复杂的生物神经系统行为是具有挑战的,以及如何从工艺优化、单元结构设计和系统层面降低器件涨落带来的影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对于芯片层面,解决器件性能优化并与先进工艺集成,实现更高能效的忆阻器芯片是非常重要的挑战。
3. 您对同研究领域的其他研究人员有什么建议?
领域内的研究人员都是来自全球的富有智慧和创造力的科学工作者,大家将自己最顶尖的智慧和最新颖的点子贡献给了类脑计算。因为类脑计算是一个高度交叉的领域,在这里我希望来自不同领域和学科的研究者们能够更加紧密地合作,从跨学科的角度碰撞出更多的火花,为领域的发展和开拓带来更多的机遇。
4. 是什么吸引您加入JPhys Materials期刊编委团队?
JPhys Materials的跨学科属性非常符合类脑计算领域的多学科交叉、多学科融合的特点,我相信领域内的优秀文章会非常适合在JPhys Materials发表。JPhys Materials的开放性也使得发表的工作能够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和传播,使其具有更高的影响力。
5. 您认为像JPhys Materials期刊这样的期刊对领域的发展有什么重要影响?
JPhys Materials期刊对领域的发展毫无疑问会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期刊的定位使其拥有广泛的读者群,读者能从该期刊上关注到领域里最前沿和最令人激动的进展,不同学科的研究者能有学习、交流、合作的机会,最终使得领域向着更加生机勃勃的方向发展。
编委介绍
杨玉超 教授
北京大学
- 杨玉超,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长聘教授,深研院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国家杰青获得者。长期从事忆阻器、类脑计算、存算一体芯片等研究,在Nature Electronics、Nature Reviews Materials、Nature Nanotechn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IEDM等权威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130余篇。获首届科学探索奖、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Wiley青年研究者奖、《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等奖项,连年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
期刊介绍
- 2021年影响因子:5.847 Citescore:5.8
- JPhys Materials(JPMATER)是一本新出版的开放获取期刊,涵盖材料研究中最重要和最激动人心的进展,着重关注跨学科和多学科研究,包括:生物和生物医学材料;碳材料;电子材料;能源和环境材料;玻璃和非晶态材料;磁性材料;金属和合金;超材料;纳米;有机材料;光子材料;聚合物和有机化合物;半导体;智能材料;软物质;超导体;表面、界面和薄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