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ST编辑优选:面向空间应用的超导单光子探测技术

11 10月 2021 gabriels
本篇研究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李浩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尤立星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刘彦杰副研究员研究团队。该研究在面向空间应用的超导单光子探测器(SNSPD)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打破自身2018年创造的纪录,首次实现了通信波段最大探测效率93%的可空间应用的超导单光子探测系统,为我国开展基于超导单光子探测器的深空通信、空间量子信息等应用奠定了基础。


文章介绍

Superconducting single-photon detector with a system efficiency of 93% operated in a 2.4 K space-application-compatible cryocooler

胡鹏,马跃学,李浩,刘子尧,余慧勤,全加,肖游,尤立星,刘彦杰,梁惊涛,王镇

通讯作者:

■ 李浩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尤立星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刘彦杰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为了进一步提升空间应用SNSPD系统性能,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与北京理化所在SNSPD高性能器件及制冷技术方面开展了系列工作。上海微系统所李浩、尤立星等人创新性提出多层纳米线SNSPD(如图1),利用多层纳米线间新型触发机制解决了器件光吸收与光子响应的制衡问题,大幅提升了器件成品率和效率,实现SNSPD器件最优 98%的效率纪录【Optics Express 28: 36884 (2020),专利授权号:CN 111947778 B】。

图1 上海微系统所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示意图

与此同时,中科院理化所依托在空间制冷领域的持续技术创新,对制冷机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制冷机的体积和最低工作温度得到了进一步降低。新一代制冷机总重量约44kg,真空腔尺寸高度32cm, 直径23cm(如图2),较上一代制冷机重量和体积减小约20%和50%。制冷机总功耗约321.3W,最低无负载工作温度可达到2.2 K。

图2 第一代(左)与第二代(右)制冷机真空腔尺寸对比

双方在此基础上,成功实现了最大探测效率93%的可空间应用的超导单光子探测系统,刷新了我国保持了两年多的系统探测效率纪录。该成果对于SNSPD的空间应用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研究背景

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SNSPD:Superconducting nanowire single-photon detector)作为一种高性能的单光子探测器,已经广泛的应用于量子信息、激光雷达、深空通信等领域,有力推动了相关领域的科技进步。然而,迄今为止,所有的SNSPD都只在地面实现了应用验证,包括美国NASA 2013年的月地激光通信(LLCD)项目,也仅是在地面接收站使用了超导单光子探测器。如果能够在空间应用中采用SNSPD,有望推动空间光学天文观测、深空光通信、空间量子信息等技术的跨越式发展。瞄准该应用需求,全球科研人员一直在努力发展面向空间应用的小型液氦温区制冷机技术,并期望将其和高性能SNSPD结合以实现可空间应用的高性能SNSPD系统。2017年1月,美国NIST首次报道了一个基于三级脉管加JT节流技术的小型制冷机,然而其JT的压缩机尚未成功研制【IEEE Trans on Appl Supercond 27: 9500405 (2017)】。2017年9月,英国Glasgow大学报道了一个可空间应用的基于斯特林+JT节流技术的小型制冷机,最低温度只能达到4.2K。利用该制冷机实现了SNSPD系统,但是性能非常有限(1310 nm波长/暗计数KHz/探测效率仅20%),和半导体探测器性能相当【Supercond Sci and Tech 30: 11lt01 (2017)】。2018年,我国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与北京理化所通力合作,在双方联合攻克一系列集成技术难题后,首次实现了1550nm工作波长探测效率超过50%的SNSPD系统【Optics Express 26: 2965 (2018)】。


作者介绍

李浩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李浩,博士,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研究员,入选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上海微系统所新微之星等人才计划。2008年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2013年6月博士毕业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长期从事超导单光子探测技术及应用研究。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面上项目、重大仪器研制项目(子任务)、中科院创新基金项目、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等项目。在Science、Nature等期刊发表论文90余篇。申请专利30项,授权专利10余项。获第五届中国光学工程学会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尤立星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尤立星,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超导电子实验室主任。在南京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先后在日本东北大学、瑞典Chalmers技术大学、荷兰Twente大学和美国NIST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事超导电子学研究。长期开展SNSPD研究工作,发表SCI学术论文16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国际会议大会报告3次,邀请报告10余次。2019年获中国光学工程学会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排名第一)。担任Superconduct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等期刊编委,IEEE CSC SNF副主编、国家超导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电子学会超导电子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等学术兼职。

刘彦杰 副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刘彦杰,博士,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2011年6月博士毕业于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长期从事液氦温区小型机械制冷技术及应用研究,研制出高频两级和三级脉冲管制冷机均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同时,负责研制的脉管+节流制冷机最低温度达到2.4K,成功与单光子探测器进行耦合。曾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科学院先导专项、973专题、921项目等10余项。


期刊介绍

Superconduct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2020年影响因子:3.219

Superconduct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SUST)是专注于超导体及其应用的领军期刊。SUST是一本真正的多学科期刊,为超导体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发表快报、特刊、专题综述、研究路线图和见解。SUST的范围涵盖超导材料及其基本属性、超导量子技术、小尺度器件和电子设备、电线和磁带、超导磁体、加速器,以及其他大规模应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