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物理学会会士访谈|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訾云龙副教授

03 Nov 2025 gabriels
英国物理学会(Institute of Physics,简称IOP)成立于1873年,是一个致力于提高对物理学理解和应用的知名国际性学术机构,其使命是促进物理学的发展和其在全世界的传播,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推动和传播物理学的研究和应用, 以及促进物理学教育的发展。根据专家推荐,学会每年遴选英国及国际上在物理学科学研究领域取得杰出成就和为推动物理科学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为其会士。

近日,我们采访了英国物理学会会士、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訾云龙副教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对成为会士以及领域发展的见解吧。


访谈详情

1. 成为英国物理学会会士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对我科研和教学方面努力和成果的国际认可,是一个重要的荣誉。

 

2. 您目前从事的研究工作有哪些?

我主要从事基于摩擦电的能量采集、自供能无线传感、仿生多模态触觉传感、摩擦电致发光等研究工作。

 

3. 您为什么选择从事相关的领域研究?

从事这些研究的初心主要是想解决物联网中巨量小型设备的分布式供能问题,尤其是大量无线传感器。同时由于具身智能技术的兴起,我也开始研究如何更好的实现多模态触觉传感。

 

4. 您能分享一个职业生涯中最令您自豪的项目或成就吗?

我认为我对领域内科研的最大贡献是以最大能量输出循环规范了摩擦纳米发电机的评价标准,找到了限制最大输出的物理机制—击穿放电。由此引发了很多新的探索,例如摩擦电能量采集的能量输出密度纪录、基于摩擦放电的自供能无线传感等。

 

5. 您认为接下来五年该领域的研究重点将会是什么?

我认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和物理世界更好结合的具身智能将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向。我将重点研究具身智能所需要的传感器,力争实现多模态和自供能的传感。

 

6. 您对该领域的青年科研人员有什么建议?

选择一个好的科研单位,让自己能够潜心做科研非常重要。同时不要忘了培养学生也是我们重要的使命。


编委介绍

訾云龙  副教授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 訾云龙,国家青年人才、广东省杰青、英国物理学会会士,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功能枢纽可持续能源与环境学域长聘副教授、研究员。2009年于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获得学士学位,2014年于美国普渡大学物理系获得博士学位,2014-2017年在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7-2022年于香港中文大学任助理教授。2022年7月起加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訾教授长期从事高性能摩擦能量采集、自供能无线系统、多模态触觉传感、摩擦电致发光相关的工作,在多个领域取得多项原创性科研成果。发表SCI收录论文160余篇,引用20000余次,H因子74,出版学术专著3部。曾荣获《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的科技创新35人TR35(亚太区)(2022)、Nano Energy Award(2021)、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先锋研究者(2018)、微系统与纳米工程峰会青年科学家入围奖(2018)、美国材料研究学会MRS Postdoctoral Award(2017)、普渡大学“转型创造者”(2013)等学术奖励和荣誉。目前担任IEEE Open Journal of Nanotechnology副主编、Electronics Letters副主编、iEnergy副主编等学术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