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IOP出版社联手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推出全新开放获取期刊——Materials Futures

03 Sep 2025

NCE编辑优选:突破工艺波动限制:簇编码神经元实现鲁棒训练

本研究来自浙江大学潘纲、林芃、陈鹏课题组。本文提出了一个簇编码神经元电路设计及其在忆阻器系统中的应用;首次考虑了大规模电路下制备工艺波动对时序学习稳定性的影响;首次发现了复杂神经元动力学可以提高脉冲神经网络硬件实现鲁棒性。 文章介绍 Variation-resilient spike-timing-dependent plasticity in memristors using bursting neuron circuit Yize Liu(刘毅泽), Jiayi Zhao(赵家艺), Yu Xiao(肖宇), Peng Chen(陈鹏), Haisong Chen(陈海松), Enhui He(何恩慧), Peng Lin(林芃) and Gang Pan(潘纲) 通讯作者: 潘纲,浙江大学 林芃,浙江大学 陈鹏,浙江大学   研究背景: 尖峰时间依赖性可塑性(STDP)作为生物突触的经典学习机制,被认为参与了生物大脑中广泛的学习和记忆过程。STDP功能也被认为是神经拟态计算中可被借鉴的网络无监督训练方法。相较于纯软件实现,神经形态器件及电路可以更高效的实现STDP训练。然而,STDP机制的有效性高度依赖于突触前后神经脉冲的精确时序匹配,模拟电路中固有的电路及器件差异会导致脉冲信号产生显著失真,进而严重影响学习性能,甚至让该功能在规模化集成电路中彻底失效。现有研究中,研究者们大多聚焦在如何通过不同材料与器件机制实现STDP功能,而忽略了在规模化集成过程中遇到的均一性对STDP性能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分析复杂编码神经元模型中脉冲行为来评估工艺波动下STDP训练的鲁棒性,这一研究对于构建规模化类脑计算硬件,推动类脑计算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研究内容: 在这项工作中,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Ta2O5忆阻器突触和CMOS神经元的STDP硬件实现方案。研究发现,当传统LIF神经元模型应用于大规模神经电路网络时,工艺波动引起的电路变异会导致神经元脉冲行为产生显著差异,进而造成STDP机制和脉冲神经网络的不稳定性,最终导致网络训练性能下降。 受大脑复杂动力学的启发,我们发现具有多样化动力学特征的神经元(如簇发放脉冲行为)能够有效抑制电路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具体而言,这类复杂神经元通过双离子通道协同调控脉冲响应:在电路工艺波动时,双离子通道产生的变异方向相反,从而在宏观上维持了脉冲行为的相对稳定。动态分析表明,在快变环境下神经元通过增加簇发脉冲数量来补偿单个脉冲的短时性,而在慢变环境下则呈现相反特性。 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复杂动力学神经元的系统对电路变异表现出更强的鲁棒性。与LIF神经元相比,STDP的时间/数值波动显著降低,脉冲神经网络的分类精度和稳定性均获得明显提升。该方案不仅为神经形态硬件设计提供了稳定、统一的新思路,同时为理解大脑突触可塑性机制提供了硬件层面的新见解。 作者介绍 潘纲  教授 浙江大学 潘纲,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导,脑机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计算机系统结构与先进计算研究所所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士、常务理事、脑机融合与生物机器智能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智能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类脑智能分会副主任委员、脑机接口与交互分会副主任委员等。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脑机接口、类脑计算、计算机视觉、普适计算等。已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获授权发明专利60多项。获CCF-IEEE CS青年科学家奖(2016)、IEEE TCSC Award for Excellence (Middle Career Researcher, 2018),入选2016年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2020年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等。获两次国际会议或期刊的时间考验论文奖(Test-of-Time Paper...

02 Sep 2025

ERL编委寄语:中国海洋大学李建平教授为青年学者分享学术出版建议

为了帮助青年学者顺利度过学术出版的早期阶段,我们邀请了期刊编委会成员分享他们的经验与建议。 本期内容来自中国海洋大学的李建平教授(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期刊编委),李教授给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选择一个你真正感兴趣的明确研究方向。这对职业发展非常重要。 第二,建立一个支持性的学术网络。找到能够为你提供指导的资深科学家,帮助你成长。 第三,要尽早并持续发表论文。学习如何撰写学术文章,重视研究的质量和影响力。 第四,保持韧性并拥抱失败。成功需要坚持和适应。 >>您可以点击此处链接,查看更多编委的见解。 期刊介绍 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 2024年影响因子:5.6  Citescore: 11.1 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ERL)以金色开放获取模式出版,作者可选择将原始数据作为补充资料与文章一起发表。所有研究人员可以免费获取这些研究成果。ERL汇聚了关注环境变化及其应对的研究团体和政策制定团体的意见,涵盖了环境科学的所有方面,出版研究快报、综述文章、观点和社论。ERL顺应了环境科学的跨学科发表的趋势,反映了该领域相关的方法、工具和评估战略,得到了来自不同领域的广泛贡献。

01 Sep 2025

2DM研究路线图|量子磁性材料路线图

Fundamental research on two-dimensional (2D) magnetic systems based on van der Waals materials has been rapidly gaining traction since their recent discovery. With the increase of recent knowledge, it has become clear that such materials have also a strong potential for applications in devices that combine magnetism with electronics, optics, and nanomechanics. Nonetheless, many challenges...

01 Sep 2025

JRSE编辑优选:可靠性分析与优化设计中的可能性与证据理论

本研究来自电子科技大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黄洪钟课题组。本文系统探讨了可能性理论与证据理论在工程系统可靠性分析与设计优化中的核心作用。针对工程设计中的随机不确定性与认知不确定性,研究了传统概率方法在认知不确定性和混合不确定性方面的理论局限,提出了基于可能性理论与证据理论的可靠性分析和设计优化框架。通过全面梳理不确定性量化方法、分析理论特性与工程案例,不仅对比两种理论下可靠性分析与设计的方法范式,还揭示了其在航空航天、船舶工程等复杂系统中的应用潜力。最终提出了融合多源不确定性建模、智能算法集成等五大未来研究方向,为可靠性工程领域提供理论拓展与工具支撑。 文章介绍 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possibility andevidence in reliability analysis and design optimization Hong-Zhong Huang(黄洪钟), He Li(李贺), Yan Shi(石岩), Tudi Huang(黄土地), Zaili Yang(杨再励), Liping He(何俐萍), Yu Liu(刘宇), Chao Jiang(姜潮), Yan-Feng Li(李彦锋), Michael Beer and Jin Wang(王津) 通讯作者: 黄洪钟,电子科技大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研究背景: 不确定性量化与传播是工程设计的核心问题之一。实际工程在空间尺度、时间尺度和设计阶段均面临多重不确定性,按照属性来源的不同,不确定性可分为随机不确定性(固有随机性)和认知不确定性(主观认识不足、知识与数据缺乏)。通常,前者可用概率分布或随机场表征,后者可用概率方法(如贝叶斯理论)或非概率方法(如可能性理论、证据理论、概率盒理论等)表征,如图1所示。 图1 典型不确定性量化理论 忽略工程设计中的不确定性会导致系统对输入变化敏感,导致性能下降或违反关键设计约束。为了实现设计优化,必须对不确定性属性和形式进行量化,如概率论用冲突(Conflicting)和互斥(Exclusive)信念度来量化不确定性,而机会理论用非一致性(Non-specificity)来描述。不确定性下的工程设计方法也存在不同的研究范式:(i)稳健设计旨在通过减少输入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来提高结构可靠性;(ii)基于可靠性的优化设计旨在确保设计在一定可靠性要求水平。传统的基于概率的工程设计优化方法忽视了认知不确定性;而非概率方法具备强大的不确定性建模能力,在工程设计优化方面受到青睐。本文系统综述了认知不确定性的量化方法,重点探讨证据理论和可能性理论在可靠性分析与设计优化中的应用。   研究内容: 1)基于可能性理论的工程设计优化:可能性理论通过可能性分布与必要性度量量化认知不确定性,突破了传统概率方法对数据完备性的依赖,特别适用于输入数据有限或模糊的场景,例如结合专家知识构建弹性约束条件的方法已应用于航空航天等的多目标优化设计,通过模糊安全指数和性能测度方法显著提升了计算效率与保守性,为信息不完整条件下的复杂系统可靠性分析提供新范式。 2)基于证据理论的工程设计优化:证据理论通过置信函数与似然函数量化认知不确定性,该理论创新性地引入基本概率分配和Dempster组合规则,解决了传统贝叶斯方法难以处理部分已知概率分布的局限性,尤其在安全关键领域(如核工程与海洋平台结构)中,通过证据拓扑优化与多焦点元素搜索策略,显著降低了高维不确定性传播的计算成本,为混合不确定性问题提供了系统化解决方案。 3)认知不确定性下工程设计优化的未来趋势:本文提出需构建统一认知不确定性量化框架整合可能性、证据理论和其它理论。开发自适应算法以提升工程设计优化方法计算精度与稳定性,强调软计算策略(如模糊逻辑与机器学习的协同)及跨学科协作的重要性。研究指出,通过动态误差补偿机制与全局不确定性传播技术,可进一步突破小失效概率问题的瓶颈,推动多失效机制非线性系统的优化设计。 图2 基于可能性/证据理论的工程设计优化模型:(a)可能性理论;(b)证据理论。 作者介绍 黄洪钟  教授...

29 Aug 2025

IOP出版社8月精选文章——气候金融&国际量子年&结构健康监测

IOP出版社每月从年度重点期刊中精选两个主题的研究文章供大家阅读,本月的主题为Climate Finance, International Year of Quantum和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这些文章体现了IOP期刊的高质量和创新性,并呈现了一些受关注的研究工作。欢迎大家阅读下载! 您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查看IOP出版社环境、量子和工程领域的最新资讯;还可以点击此处链接,订阅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相关期刊的最新信息。 环境: 量子: 工程: 精选文章 Climate Finance 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 Who leads, who lags? Inter-urban inequities in European climate adaptation funding and financing Kayin Venner, Marta Olazabal, Melissa García-Lamarca, Aldo Treville, Luca Costantino Arbau and Paolo Bertoldi   Attributing global impacts of local extremes to climate change...

29 Aug 2025

ERIS特刊征稿|Focus on Informality in Latin America

特刊详情 客座编辑 Ramzy Kahhat,秘鲁天主教大学 Vanderley John,巴西圣保罗大学 Bernhardus Van Hoof,哥伦比亚安第斯大学   主题范围 The informal sector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conomic and socio-cultural structures of Latin America. The sector provides a significant employment opportunity and primary income for many families around the region. Their activities are diverse, including waste collection and recycling, extraction of raw...

28 Aug 2025

IOP出版社与您相约中国物理学会2025秋季学术会议

中国物理学会秋季学术会议(以下简称秋季会议,英文名称为CPS Fall Meeting)是由中国物理学会主办的年度学术会议,始于1999年。会议旨在增进国内外物理学界的学术交流,提高学术水平,推动物理学科的全面发展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经过20多年的发展,秋季会议已从最初的200人壮大至今的6000多人,成为中国物理学界规模最大、综合性最强的品牌学术盛会。  中国物理学会2025秋季学术会议由哈尔滨工程大学承办。本届秋季会议围绕物理学相关专业领域设立21个分会专题,届时将以大会特邀报告、分会邀请报告、口头报告和墙报展示等形式进行学术交流。欢迎广大物理学工作者踊跃报名参加2025年秋季学术会议,共同为物理学科的繁荣发展献计献策。 IOP出版社作为本次大会的参展商之一,将携旗下众多产品,包括期刊、会议论文集、杂志,以及同行评审和作者服务等参加会议,同来自海内外的研究人员和学者相聚一堂。除了在展位上展示我们的产品之外,我们还设计了许多精彩的互动环节,您将有机会赢取小礼品,期待您的莅临指导! 展位号:A048和量子信息分会场外场2号展桌 量子信息专题分会 与此同时,英国物理学会(IOP)将与中国物理学会在大会期间(9月13日和14日)共同举办“量子信息”专题分会。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徐飞虎教授、陈宇翱教授以及IOP出版社Tim Smith博士共同担任分会主席。 支持期刊

26 Aug 2025

欢迎您在Nano Express期刊的特刊发表最新研究

将您的研究成果投稿至Nano Express (NANOX) 特刊,您的论文将有机会与高质量的专题论文合集一同发表,展示这一快速发展领域中的前沿进展。   除了在一个具有包容性与值得信赖科学保障的期刊发表,投稿至NANOX特刊还能帮助您: 💥 通过开放获取扩大研究影响; 💥 让您的研究成果被学术界广泛关注; 💥 与纳米科学与技术领域的高质量文章并肩,展示您的研究成果。   🌟目前开放投稿的专刊包括: Focus on 30 Years of Nanoimprint—From Invention to Transformative Impact Focus on Van der Waals Heterostructures: Electronic and Optoelectronic Properties Focus on Cathodoluminescence and Electron Beam Induced Current of Semiconductor Nanostructures Focus on Nano-Architected Twisted 2D Materials   >>您可以点击此处链接,查看所有正在开放的特刊。 期刊介绍 Nano Express...

26 Aug 2025

AI时代科研现状与未来调研:邀您共塑学术新生态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正深度融入科研与学术出版领域,既为知识生产与传播带来革新动能,也对科研规范、学术诚信及行业生态提出全新命题。如何在技术革新中坚守科研初心,平衡效率与诚信,探索人机协同的可持续路径,已成为全球科研共同体与出版界共同关切的核心议题。 在此背景下,由在华国际出版商联盟(IPCC)指导,英国物理学会出版社(IOP)、威科集团(Wolters Kluwer)、英国爱墨瑞得出版社(Emerald)及意得辑(Editage)(排名不分先后)共同发起【AI时代科研现状与未来大调研】!。历经数月行业研讨与筹备,本次调研旨在汇聚全球科研与出版从业者的实践经验与前瞻思考,为行业在 AI 时代的健康发展提供系统性参考,推动构建更具活力、更守初心的科研出版新生态。   调研核心目标聚焦于: AI工具应用现状: 识别科研人员当前使用的AI工具类型及其支持的具体研究活动(如文献检索、数据分析、论文撰写与润色、实验设计等)。 挑战与认知: 揭示科研人员在使用AI工具过程中遇到的主要技术性、操作性挑战,并深入探讨其对AI应用的伦理关切、潜在局限性的认知。 人机协作模式: 探究科研人员如何看待人类专业知识与判断力在AI辅助研究过程中的核心作用,以及理想的人机协同工作模式。 未来科研诚信: 调研科研人员对如何构建有效机制,确保未来人机协作环境下研究数据可靠性、过程透明性及成果原创性的观点与建议。   您的见解至关重要!  无论您是活跃于科研一线的学者、研究员,还是深耕学术出版领域的专业人士,您的真实体验与专业洞见,都将为理解AI对科研生态的影响、引导相关工具与政策的负责任发展提供不可或缺的实证依据,共同推动学术研究的严谨性与创新性。 【点击此处链接,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填写问卷调查表】 为感谢您的宝贵时间与贡献: 完成并成功提交有效问卷后,您将自动参与抽奖,有机会获得意得辑Editage学术服务通用折扣券、科研采购基金等科研支持:   参与流程: 点击下方链接填写问卷(预计耗时约10分钟)。 ‍请提供有效的电子邮箱地址(作为后续联系及发放奖品的唯一凭证)。 成功提交问卷即完成抽奖登记。 获奖者名单将于2025年8月-10月分批通过电子邮件通知,并告知具体奖品详情。 您的专业洞察,塑造负责任的AI科研未来。期待您的参与!   温馨提示: 请确保填写的电子邮箱地址准确有效,以便接收可能的获奖通知及奖品发放信息。 如对本次调研或抽奖安排有任何疑问,请邮件联系:fabiao@editage.cn   让我们携手,共同探索并推进人工智能在科研领域负责任的应用与发展。

25 Aug 2025

NANO编辑优选:过渡金属硫属化合物及其异质结的晶圆级制备

本篇研究来自湘潭大学郝国林和广西师范大学刘军课题组。本综述梳理了近年来晶圆级过渡金属硫化物(TMD)及其异质结的最新研究进展。全面评估了化学气相沉积、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分子束外延等主流晶圆级制备技术的可扩展性和适用性。系统总结了晶圆级TMD及其异质结的典型合成策略。此外,综述还对晶圆级TMD及其异质结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评论和展望,指出在实现从实验室到工厂大规模生产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的若干关键性挑战。 文章介绍 Wafer-scale synthesisof transition metal dichalcogenides and van der Waals heterojunctions Shiwei Zhang(张世伟), Yulong Hao(郝玉龙), Shijie Hao, Xuemei Lu, Jie Zhou, Chen Fan, Jun Liu(刘军), and Guolin Hao(郝国林) 通讯作者: 郝国林,湘潭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刘军,广西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研究背景: 二维(2D)半导体材料作为一类很有前途的新兴材料,凭借其独特而优异的物理和化学特性,有望克服硅基器件小型化的技术瓶颈,进一步延续“摩尔定律”。其中,过渡金属硫属化合物(TMD)及其异质结在新型电子、光电子器件中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应用潜力,其相关的晶圆级制备技术和生长策略正不断取得突破。因此,有必要系统和全面地总结晶圆级TMD及其异质结合成的最新进展。本研究旨在为晶圆级2D材料的未来发展途径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并促进其在电子、光电子和其他领域的广泛应用。   研究内容: 本综述系统分析了化学气相沉积(CVD)、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分子束外延、原子层沉积和激光脉冲沉积五大晶圆级制备技术的工业化潜力。通过对比生长温度、真空度、最大晶圆尺寸等关键工艺参数,揭示了CVD技术在高扩展性、低成本及批量化制备方面的显著优势,使其成为当前晶圆级薄膜制备的主流技术。 文章进一步聚焦于基于CVD技术衍生的先进晶圆级合成策略,主要包括前驱体设计、面对面生长模式与衬底工程。在前驱体设计方面,通过调节反应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和前驱体化学结构,可以实现更精确的成核控制。面对面的生长模式可以显著改善前驱体的传输路径,解决传统固体前驱体浓度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对于实现晶圆级连续单晶薄膜的制备,衬底工程则展现出显著的优势。 此外,针对于晶圆级异质结的合成,综述还总结了金属薄膜前驱体转化、图案化辅助生长和物理机械堆叠等有效策略。这些策略在异质结的可控构筑及程序化堆叠设计方面展现出独特潜力。 然而,二维TMD及其异质结迈向半导体实际制造应用中仍面临关键挑战。例如,主流CVD技术在材料合成过程中通常需要较高生长温度,这与现有硅基CMOS工艺的低温兼容性要求存在显著差距,亟需开发高效的低温生长策略。其次,目前晶圆级TMD薄膜多在单晶衬底上外延生长,将其无损、无残留地转移至目标功能衬底是实现器件集成的关键步骤。未来,如何进一步实现2D材料从实验室到工厂的大规模制备,仍需要不断的探索和优化。 作者介绍 郝国林  教授 湘潭大学 郝国林,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湘潭大学韶峰学者,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博士后,湖南省光学学会理事,湖南省光学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近年来主要从事二维原子晶体的可控制备及光电性质研究,在原子力显微镜技术、二维原子晶体的可控制备与物性调控、微纳光电器件构筑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研究经验。主持与已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湖南省重点研发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等国家级与省部级项目10余项,在Science, Nano Letters, ACS nano, Science Bulletin,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2 Aug 2025

JPCM编辑优选:华中科技大学薛堪豪、缪向水团队发表平面波赝势方法长篇综述

本研究来自华中科技大学集成电路学院薛堪豪课题组。本论文详细阐述并推导了基于平面波赝势方法计算固体电子能带结构所需的各种知识,包括能带图的基本涵义、单电子近似的手续、各种平面波基组、各种赝势的原理、形式与优缺点、哈密顿矩阵在实际代码中的构建与存储、总能量的计算、实际可行的对角化算法、电荷混合算法等,并对目前常用的平面波赝势代码进行了综述。论文几乎涵盖了平面波赝势方法计算固体能带所需的一切知识,数学推导详细,并且只需要读者学习过本科量子力学以及基础的固体物理。论文强调并详细解释从固体物理基本原理到实际第一性原理软件包之间所缺失的各部分知识点。特别是,论文从正交化平面波方法开始,一直到2013年Hamann提出的ONCV赝势,遵照发展顺序与逻辑次序,给予了详细的数学推导。论文第20页到28页对目前最为先进的ONCV赝势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和解释,是对ONCV赝势的首次详尽评述。在哈密顿对角化方面,重点介绍了目前应用较多的共轭梯度法以及blocked Davidson方法。本论文适合本科生、研究生以及相关固体能带计算领域的研究者,是一份详尽而易读的参考资料。 文章介绍 Fundamentals of plane wave-based methods for energy band calculations in solidsShengxin Yang(杨晟鑫), Kan-Hao Xue(薛堪豪) and Xiangshui Miao(缪向水)通讯作者: 薛堪豪,华中科技大学集成电路学院   研究背景: 固体能带结构的计算已经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发展,各种新概念和新方法层出不穷。现有固体物理或半导体物理教科书对于能带结构计算的讲述,往往与实际科研的需求并不匹配。例如,教科书上往往以原胞法、缀加平面波法、正交化平面波法、赝势方法为主,但实际计算软件往往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搭配赝势进行计算。初学者往往并不知晓,密度泛函理论与缀加平面波基组其实是为了解决不同层面的问题而提出的。另外,教科书上的赝势侧重于解释为什么固体中的价电子比预想的更加自由和离域化,但实际计算往往牵涉具体的Troullier-Martins赝势、超软赝势、PAW方法以及ONCV赝势等。如何架设固体物理教科书与实际科研中能带计算之间的桥梁,以及从固体物理的基础知识出发编写实际可用的代码,是本论文的写作背景和宗旨。   研究内容: 以往的综述论文中,有Jones对密度泛函理论的综述等,以及一些针对赝势方法的综述,但尚缺少平面波赝势方法的全面综述,尤其是针对初学者友好的综述。本论文以本科生为受众,在该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尝试。 论文第一作者为华中科技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博士生杨晟鑫,通讯作者为华中科技大学集成电路学院薛堪豪教授。 作者介绍 薛堪豪  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 薛堪豪,华中科技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教授,国家级青年人才。本科与硕士分别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与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荣获 2007 年清华大学优秀硕士毕业生。2007 年 8 月至 2010 年 5 月于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珂泉分校攻读博士学位,获科罗拉多大学 2010 年优秀毕业生。先后在美国和法国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5 年 6 月回国。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等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 150 余篇,其中一作、通讯(含共同通讯)发表 80 余篇,入选爱思唯尔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以及高德红外、华为等工业界横向项目。2018 年提出的基于密度泛函的能带计算方法 shell...

21 Aug 2025

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期刊2024年亮点文章

如果您正在寻找一个涵盖理论物理重要新进展的综合信息来源,那就不必再寻找了!我们汇总了一个文章合集,全面展示了发表在 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CTP)期刊上的卓越研究成果,助您轻松掌握前沿研究进展。 通过阅读本合集,您将能够: 节省时间,快速获取最新研究成果; 抢先掌握理论物理多个领域的高质量研究; 通过IOP出版社严格的同行评审流程,获取严谨、可信赖的科学内容。 或许您也会因此受到启发,考虑将你的研究成果发表在CTP上。无论是原创研究、专题综述,还是具有深度见解的评论,CTP都为您提供一个值得信赖的专业平台,与全球学者分享您的研究工作。   选择我们,您将能够: 为您的文章找到理想的发表平台,CTP涵盖众多研究主题,确保以下领域的研究都能找到归属: 数理物理 量子物理与量子信息 粒子物理与量子场论 原子核物理 引力理论、天体物理与宇宙学 原子、分子、光学(AMO)与等离子体物理,化学物理 统计物理、软物质与生物物理 凝聚态理论 其他领域,包括部分新兴的交叉学科 与高质量研究并肩:依托IOP出版社权威、公正、建设性的同行评审流程,您的研究将展示在该领域最优质的学术成果之中。 支持全球物理研究、教育与科普推广:IOP出版社是领先的物理学出版社,其产生的利润全部用于资助英国物理学会(IOP),进而推动全球范围内的科研、教育和公众参与工作。 >>欢迎您点击此处链接,查看CTP期刊2024年亮点文章合集。 精选文章 Multi-functional metasurface: ultra-wideband/multi-band absorption switching by adjusting guided-mode resonance and local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effects Wenxin Li et al 2024 Commun. Theor. Phys. 76 065701   Magnetic and electronic properties of double perovskite Sr2CrMoO6 for spintron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