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otechnology编辑优选:衍生自金属三唑骨架的具有分级孔隙的高效Mn-N-C氧还原催化剂
本篇研究来自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官轮辉课题组。本文提出一步热解金属三唑骨架MET以形成富氮的分层多孔碳网络。同时,多孔碳前驱体可有效提高提高导电性,加快质子转移和物质运输速度。本工作通过设计MOFs作为碳基体和样品热解处理选择,可推广到其他MOFs基催化剂的制备。 文章介绍 Mn-N-C catalysts derived from metal triazole framework with hierarchical porosity for efficient oxygen reduction Huiying Wang(王慧莹), Ziyan Kong(孔紫嫣), Minghao Wang(王明浩), Bing Huang(黄兵) and Lunhui Guan(官轮辉) 通讯作者: 官轮辉,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研究背景: 燃料电池和锌空气电池等电能转换装置经常使用金属-氮-碳(M-N-C)催化剂代替稀缺和昂贵的铂基催化剂用于氧还原反应。金属有机骨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s)是多孔晶体材料的一个分支,可作为碳网络前驱体/自牺牲载体,通过热解制备M-N-C催化剂。然而,MOFs的碳化处理会导致各种价态的金属氧化物颗粒产生,烧结团聚或碳骨架坍塌等情况。因此,制备孔道结构丰富且结构稳定的前驱体,可显著提高金属-氮-碳(M-N-C)催化剂的活性位点密度和位点利用率。 研究内容: 本文提出一步热解金属三唑骨架MET以形成富氮的分层多孔碳网络。分层孔隙结构使锰离子均匀分散,减少一般热解产生的烧结团聚和金属氧化物的形成。同时,多孔碳前驱体可有效提高提高导电性,加快质子转移和物质运输速度。其活性和稳定性优于大部分已报道MOF衍生的Mn基催化剂。本工作通过设计MOFs作为碳基体和样品热解处理选择,可推广到其他MOFs基催化剂的制备。 图1 (a) Mn-N-C-35催化剂的合成过程示意图;(b) MET和(c) Mn-MET-35的SEM图像;(d) Mn-N-C-35催化剂的HR-TEM图像和(e, f) Mn-N-C-35催化剂的TEM图像;(g) Mn-N-C-35催化剂的HAADF-STEM图像和相应的EDS元素映射图像。 要点: 通过一步热解大批量制备Mn原子高度分散的氧还原电催化剂, SEM图像(图1b-c)显示催化剂粒径大小均一且具有完美的八面体结构。STEM图像(图1d-g)表明C、N、O、Mn元素分布均匀,没有明显的金属簇及金属氧化物。 图2 (a) Mn-MET-X的热重图像;(b) Mn-MET-X的孔径分布图SEM图像;(c) Mn-MET-X中氮的种类和含量。 Mn-N-C-35的比表面和微孔表面积分别为1182和397 m2·g-1。它的高孔隙率是由于MET中的三氮唑配体高温热解时大量分解和释放气体,在没有额外造孔剂的条件下形成分层多孔的碳骨架。从孔径分布图可知,催化剂的表面积增大是由于介孔结构的改善,Mn-N-C-35介孔体积高达0.86。 图3 (a-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