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RL编辑优选:中亚地区居民洪水适应特征的差异化表现
本篇研究来自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孙福宝和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杨思全课题组。研究从人-洪水距离变化的角度,阐明了中亚居民洪水适应特征的差异,量化了人-洪水距离与洪水暴露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明晰了人口撤离对洪水暴露度的削减作用,对深入理解居民适应行为与洪水的相互作用关系有重要意义。 文章介绍 The heterogeneity of human flood adapt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Central Asia based on human-flood distance Ning Wang (王宁), Fubao Sun (孙福宝), Siquan Yang (杨思全), Wenbin Liu (刘文彬), and Hong Wang (王红) 通讯作者: 孙福宝,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杨思全,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 研究背景: 过去几十年,在气候变暖背景下中亚地区气温上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极端降水强度增加,给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河流的水文过程造成较大改变,导致该地区季节性洪水频发。为应对日趋严重的洪水威胁,当地居民采取了一系列适应性措施来降低洪水的危害,却没有得到深入的理解。本研究基于多源高精度数据,提出了一种人与洪水距离的计算方法,旨在探讨居民适应行为与洪水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为制定有效的洪水风险缓解策略提供参考。 研究内容: 本研究基于模拟的高精度洪水淹没、人口分布和防洪基础设施等数据,改进了人-洪水距离计算方法,分析了中亚地区基于人-洪水距离变化的适应特征,量化了人-洪水距离与洪水暴露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了未来情景下城市、乡村地区居民洪水适应特征的差异,并深入分析了实施人口撤离对洪水暴露度的削减作用。研究发现:中亚地区人–洪水距离变化区域分异性大,1970年至2007年间,除土库曼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当地居民在显著靠近洪水易发区域(图1);随着居民不断靠近洪水,暴露在洪水中的人口呈现幂函数增长(图2);城乡地区居民洪水的适应特征差异显著,乡村地区与洪水的靠近程度高于城镇地区,且在山区面积占比低、流域下游较平坦的地区更显著(图3);对历史发生洪水淹没概率高于90%的地区实行人口撤离可获得较高收益。 图1 1970 – 2007年中亚地区洪水淹没范围及人–洪水距离的变化。黑线:年最大洪水淹没;彩线:不同人口数据集计算的人–洪水距离的变化。 图2 1970 – 2007年中亚山区面积占比高的地区人口暴露度和人–洪水距离的关系 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