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Aug 2024
EREN编辑优选:中国电力系统低碳转型在就业和健康方面对区域差异的影响
本篇研究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Ranjit Deshmukh课题组。本研究发现在中国电力系统的低碳转型过程中,健康效益的区域差异减少,而就业效益的区域差异将增大;本文采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方法计算就业的溢出效益,首次计算了就业效益如何在跨省、跨行业的产业链间分布;东部地区就业增加最多,而西部地区、中部和东北地区就业增幅较少;东部地区成熟的工业体系将为可再生能源提供大量原材料,因而创造大量就业。 文章介绍 Regional disparities in health and employment outcomes of China’s transition to a low-carbon electricity system Haozhe Yang(杨皓哲), Qian Luo(罗茜), Gang He(何钢), Jiang Lin(林江), Jeremiah Johnson, Fernando Garcia-Menendez, Olivier Deschenes, Ana Mileva and Ranjit Deshmukh 通讯作者: Ranjit Deshmukh, 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 研究背景: 中国低碳转型将提升中国整体就业,并减少空气污染带来的过早死亡。然而,不同区域和省份的可再生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并不同相同。因而,低碳转型的就业和健康效益在每个区域和省份的分布可能存在较大差异。目前,尚未有研究阐述在电力系统的低碳转型中,就业和健康效益在区域和省际的分布。由于中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存在巨大差距,因而,厘清就业和健康收益在不同区域和省份的分布,有助于决策者制定相关政策以促进区域间的公平发展。 研究内容: 本研究耦合了电力系统模型(GridPath),空气质量模型(InMap)和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MRIO),计算了在中国电力系统的低碳转型中,各个省份和区域的就业和健康收益变化。 研究发现,煤电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导致的过早死亡最多。相较于西部和东北部,低碳转型将在东部和中部地区产生更多的健康效益。 更为重要的是,在低碳转型的过程中,如果将减排目标确定为控制全球升温在2ºC范围内,东部地区的就业增加最多,而西部和中部的部分省份就业将减少。如果将目标确定为1.5ºC,则仍是东部地区的就业增加最多,而西部,中部和东北部的就业也将增加,但增幅不如东部。 图1. A. 基准情景下,2020-2040年中国电力系统及其上游行业在各省的累计就业人数。B. 在升温2ºC情景下,就业人数相对于基准情景的变化。C. 在升温1.5ºC情景下,就业人数相对于基准情景的变化。D. 就业人数在各个区域内的变化。 由于成熟的工业体系,东部地区将为可再生能源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大量材料和零部件,因而产生大量的间接就业。由于煤炭产业的淘汰和可再生能源的匮乏,传统的煤炭和煤电省份如山西、陕西和宁夏,就业将会减少。 西部地区虽然有丰富的资源资源禀赋,然而由于生产可再生能源设备的产业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在低碳转型中的就业增加不如东北部地区。同时,西部地区集中了中国的主要产煤省份(新疆和内蒙古),淘汰煤电意味着传统煤炭开采业及上下游产业的退出。 本研究提出在电力系统的低碳转型中,可能加剧区域间就业差异。因而,相关产业政策应为失业人员提供补助,建立社会保障安全网,并合理使用转移支付手段。同时,区域间的产业转移,将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东部向其他地区转移,也有助于减少区域间的就业不平等。 作者介绍 杨皓哲 博士后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