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e all

文章推广

15 Apr 2022

JPhys Energy特刊征稿|Focus on Sodium-Ion Batteries

客座编辑 Robert Armstrong,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 Nuria Tapia-Ruiz,英国兰卡斯特大学 主题范围 Sodium-ion batteries represent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alternatives to lithium-ion technology and with increasing concerns regarding the sustainability of lithium sources, are attracting growing interest. Furthermore, limitations on the availability of the transition metals used in the manufacturing of cathode materials, together with questionable mining practices, are driving...

11 Apr 2022

ROPP编辑优选:当引力遇到量子信息

本篇研究来自清华大学Bartlomiej Czech研究员课题组,本篇综述文章主要论述了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看起来是互不相关的两件事:量子力学效应发生在微观系统,而相对论现象往往发生在外太空。但是从现代的观点来看,时空,这一广义相对论所研究的核心概念,是用量子纠缠粘成的。对于大部分引力系统,包括我们所在的宇宙,这种观点还没有完全建立好。可是在反德西特时空里,人们对此已经理解得很好了。这就是本篇综述的主题。 反德西特时空像一个全息图:它的所有信息都显示在一个围绕它的巨大球面上。在这个球面上,自由度之间的量子纠缠表现为反德西特时空里相应曲面的面积。在这个意义上,反德西特时空的几何就是边界球面上量子纠缠的地图。引力描述几何的动力学。所有的引力现象,不论是苹果从树上落下还是黑洞的形成,都反映了量子纠缠的性质。这篇综述详细地讨论了这一观点。 文章介绍 Quantum Information in Holographic Duality 陈博文、Czech Bartlomiej、王子之 通讯作者: ■  Czech Bartlomiej,清华大学   为什么这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每个文明都努力用各种方式尝试理解宇宙。对于世界上的每一个人来说,像苹果落地这样的引力现象构成了物质世界最亲切的体验。我们当然渴望用最深刻的方式去理解它。 现代物理学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之间的冲突该如何调和。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霍金提出的黑洞信息悖论:量子力学预言落入黑洞的信息会最终辐射出来,而广义相对论的计算却表明黑洞辐射是没有信息的。通过量子信息的方式去理解引力对于最终解决这个问题是很有帮助的。 除此之外,或许从引力的角度去理解量子信息也能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毕竟设计、实现量子计算机是当今科学界的一大重要问题。 图中的圆柱是反德西特时空。由彩色曲面围成的区域反映出边界上的部分量子信息。 有哪些开放性问题,或者您认为领域下一步发展会是什么? 最突出的问题是,我们关于引力和信息论的结论能否应用于反德西特时空以外的情况。人们最关心的是德西特时空。它与我们的世界很接近,同时又足够简单,使得我们能够像研究反德西特时空一样研究它。 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是利用引力和信息论的关系去解决霍金的黑洞信息悖论。近年来,这方面已有许多具体的进展。一些研究者认为量子纠缠的引力表征有时会形成所谓的“岛”。如果这些纠缠岛组成了黑洞的内部,黑洞信息悖论就可以得到解决。 量子纠缠的引力表征是一个曲面的面积。这让我们想问:什么又对应于体积?Susskind猜答案应该是量子计算复杂度。这一量子信息理论和引力的新颖联系是一个快速发展的研究方向。 除此之外,很多来自黑洞的、量子力学方面的线索表明引力不对应于某一个特定的理论,而是一系列理论的系综。这个猜想引起了很多争论,也指出了一个很重要的科研方向。 作者介绍 Bartlomiej Czech 研究员 清华大学 ● Bartlomiej Czech于2018年全职加入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任研究员。Czech教授来自波兰。他本科就读于哈佛大学,于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博士后期间,他也任职于世界顶级的研究所,如斯坦福大学和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工作之余,他喜欢探索北京的山脉,包括徒步、攀岩、露营以及野地滑雪。 期刊介绍  Reports on Progress in Physics  ● 2021年影响因子:17.264 Journal of Physics D: Applied Physics(JPhysD,《物理学报D:应用物理》)发表应用物理各领域的前沿研究和综述,具体包括:应用磁学和磁性材料、半导体和光子学、低温等离子体和等离子表面相互作用、凝聚态物理、表面科学和纳米结构、生物物理以及能源等六个领域。文章类型包括原创性论文、研究路线图、通讯以及每年针对热点研究的专题综述和特刊。

08 Apr 2022

JPhys Photonics特刊征稿|卤化物钙钛矿的重大挑战:发光钙钛矿-材料、器件和新兴现象

客座编辑: Feng Gao,瑞典林雪平大学 Dawei Di,浙江大学 Dan Congreve,美国斯坦福大学 Li Na Quan, 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 主题范围 作为卤化物钙钛矿系列重点难题的一部分,本期特刊聚焦于一系列关于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光辐射进展的高质量研究和综述文章。特刊涵盖广泛的跨学科领域,欢迎提交与材料、设备以及基本和新兴机制相关的研究文章。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高效钙钛矿发光器件 材料合成与器件工程 器件物理与光物理 无铅低毒钙钛矿发光体 材料和器件稳定性 钙钛矿发光体和发光二极管的新应用 卤化物钙钛矿的激光 卤化物钙钛矿发光的基本机制 新出现的现象和概念 注意事项: 截止日期:2022年12月31日 作者可登入期刊主页进行在线投稿,在“文章类型”中选择“特刊文章”,并在“选择特刊”的下拉框中选择”Grand Challenges in Halide Perovskites: Light-Emitting Perovskites – Materials, Devices and Emerging Phenomena“。 详细投稿流程请点击此处查看。 期刊介绍 JPhys Photonics ● JPhys Photonics(JPPHOTON)是一本新出版的开放获取期刊,面向物理学中应用于光子学各个领域的高质量研究。期刊包含光子学研究中最重要和最激动人心的进展,着重关注跨学科和多学科的研究。涵盖领域包括:生物光子学和生物医学光学;能源和绿色技术应用,包括光伏;成像、检测和传感;光物质相互作用;光源,包括激光器和LED;纳米光子学;非线性和超快光学;光通信和光纤;光数据存储;光电子学、集成光学和半导体光子学;光子材料、超材料和工程结构;等离子体技术;传播,相互作用和行为;量子光子学和光学等。

25 Mar 2022

JPhys Photonics期刊2021年亮点文章

我们很高兴推出JPhys Photonics期刊2021年亮点文章合集,这些文章体现了期刊的高质量、创新性,并呈现了一些受关注的研究工作。通过一系列的筛选标准,包括优秀研究的展示、网络读者的受欢迎程度以及审稿人的评价,最终汇成了2021年度的亮点文章合集。 感谢我们所有的作者和审稿人对JPhys Photonics期刊的大力支持,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和阅读本期的文章合集。 Topical Reviews Virus recognition with terahertz radiation: drawbacks and potentialities 2021 J. Phys. Photonics 3 032001 https://iopscience.iop.org/article/10.1088/2515-7647/abfd08   Virtual reality and augmented reality displays: advance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2021 J. Phys. Photonics 3 022010 https://iopscience.iop.org/article/10.1088/2515-7647/abf02e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of twisted light: chirality and optical activity 2021 J. Phys. Photonics 3...

18 Mar 2022

JPhys Energy特刊征稿|Focus on Bioenergy and Biofuels

Focus on Bioenergy and Biofuels 客座编辑: Pau-Loke Show,马来西亚诺丁汉大学 Hassan Karimi-Maleh,伊朗古昌理工大学 Chiaki Ogino,日本神户大学 V. Ashok Kumar,泰国朱拉隆功大学 朱联东,中国武汉大学 主题范围 This focus issue is showcasing high quality fundamental and applied advances in bioenergy and biofuels processing and utilisation. We welcome submissions on biomass conversion, biorefinery and energy processes and systems, where this is related to energy applications and...

16 Mar 2022

JPhys Energy期刊2021年亮点文章

我们汇总了2021年发表在JPhys Energy期刊发表的优秀文章,这些文章体现了期刊的高质量、创新性以及涵盖了受关注的研究工作。文章的选择基于一系列标准,包括优秀研究的展示、网络读者的受欢迎程度以及审稿人的高度赞扬。 感谢所有的作者和审稿人对JPhys Energy期刊的支持! Perspectives Design of dye-sensitized TiO2 materials for photocatalytic hydrogen production: light and shadow 2021 J. Phys. Energy 3 031001 https://iopscience.iop.org/article/10.1088/2515-7655/abe04b A discussion on the possible involvement of singlet oxygen in oxygen electrocatalysis 2021 J. Phys. Energy 3 031004 https://iopscience.iop.org/article/10.1088/2515-7655/abe039   Topical reviews Materials discovery through machine learning formation energy 2021 J....

14 Mar 2022

JOPT编辑优选:180°动态相位调制的透射型太赫兹超构表面

本篇研究来自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李光元副研究员和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胡放荣研究员课题组,研究讨论了基于双层石墨烯-金属复合超构表面,设计了一种透射型太赫兹动态相位调制器,在理论上首次实现了动态范围高达180°的连续相位调控,同时,平均的透射率达到27%以上,为解决相位动态调控范围与效率之间的矛盾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文章介绍 Terahertz dynamic π-phase modulation with high transmittance using graphene-metal metamaterials 黄文礼、罗小青、胡放荣、李光元 通讯作者: ■  李光元,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胡放荣,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我们提出了一种双层的石墨烯-金属复合超构表面,通过数值仿真研究了其在y偏振太赫兹波入射时的透射谱和透射相位谱随着石墨烯费米能级的演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 通过调节石墨烯的费米能级,超构表面在3.7-4.5 THz频率范围内从一种共振模式(称为II型)演化为共振频率不同的另一种共振模式(I型); 特别地,在4.3   THz处,超构表面的上述两种共振模式随着石墨烯费米能级发生了切换,使得透射相位达到了180°,并且透射效率在22%-32 % 的小范围内波动,平均透射效率高达27%; 通过参数讨论,突出了从II型共振到I型共振的演化对获得大范围相位动态调控和高透射效率的重要性; 当入射角在±10°范围内,动态相位调控的上述性能得到保持,有利于实验测试和实际应用。 这一高透射效率、180°动态范围的透射型太赫兹相位调制超表面,有望应用于01编码(如0°和180°的相位分别编码为0和1)的智能超构表面器件,以及焦距可调平面透镜、相控阵天线和全息成像。 图1 所设计的双层石墨烯-金属复合太赫兹超构表面单元结构。 图2 透射谱和透射相位谱随着石墨烯费米能级EF(在0 – 1.0 eV之间)的演化特性。 图3 (a)透射相位谱,(b)4.3 THz频率处的动态相位差和透射率随石墨烯费米能级的变化情况。 研究背景 电磁波的相位调控是波前控制、全息、偏振操控和高分辨率成像等应用领域的核心基础技术。近年来,基于可调材料和超构表面的动态相位调控由于具有平面化、易集成、可重构等优点,成为光场操控领域的一大研究热点。 为了实现太赫兹波段的动态相位调控,研究人员结合二氧化钒或石墨烯等可调材料设计了多种动态可调的超构表面。目前,透射型太赫兹相位调制超构表面存在着动态调控范围小(<180°)或效率低(<10%)的挑战,亟需探索新型的物理机制和结构设计。 作者介绍 李光元  副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李光元,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2020年入选美国光学学会高级会员(Optica Senior Member)。主要研究高性能的动态可调光子元器件,在权威刊物发表SCI收录论文74篇。获2012年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后称号。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和特别资助项目。 期刊介绍  Journal of Optics  ● 2021年影响因子:2.516 Journal of Optics(JOPT)出版光学领域的相关论文,包括现代与经典光学各方面的应用和理论研究。JOPT出版内容包含了以下方面,包括:纳米光子学和等离子体光子学;超颖材料和结构光子材料;量子光子学;生物光子学;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非线性与超快光学;光的传播、衍射和散射;信息和通信光学;集成光子学;光伏和能量收集。除原创性研究外,JOPT还出版了快速追踪通讯和专题综述,为研究人员带来高质量的内容。所有JOPT文章还提供HTML阅读模式,方便研究人员使用手机或平板进行阅读。

11 Mar 2022

ERL特刊|走向碳中和的中国可持续发展

气候和大气环境的变化是世界面临的最紧迫的挑战之一。中国是排放大国和碳汇大国,未来走向碳中和发展不仅意味着碳排放和碳汇发生根本性变化,而且对其大气环境和全球气候也将产生巨大影响。 本期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ERL)特刊主要针对2021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WYSS)和IOP2021国际环境研究大会的会议合作。特刊提供了一个跨学科的平台,讨论气候变化、地球系统相互作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区域间连接,以及潜在的途径碳中和中国的影响。 客座编辑: 林金泰,北京大学 蔡闻佳 清华大学 刘宇,中国科学院 聂绩,北京大学 乐旭,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王涛,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张强,清华大学 特刊征稿将于5月31日截止!>>点击了解特刊详情。 期刊介绍 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 ● 2021年影响因子:6.793 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ERL)以金色开放获取模式出版,作者可选择将原始数据作为补充资料与文章一起发表。所有研究人员可以免费获取这些研究成果。ERL汇聚了关注环境变化及其应对的研究团体和政策制定团体的意见,涵盖了环境科学的所有方面,出版研究快报、综述文章、观点和社论。ERL顺应了环境科学的跨学科发表的趋势,反映了该领域相关的方法、工具和评估战略,得到了来自不同领域的广泛贡献。

04 Mar 2022

软体机器人研究路线图

软体机器人技术旨在建立在未知并具挑战性的环境中具有更好运动性能和适应性的系统,并在与人类交互时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本篇研究路线图发表在Multifunctional Materials期刊上,涵盖了与多功能行为显著相关的软体机器人在选定方面的设计。因为这被认为是软体机器人设计中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用于提高其特殊能力,如变形、适应和生长。 路线图涵盖了组件和系统设计的不同方法、仿生材料、制造软机器人的方法、实现和控制其功能和行为的策略,以及不同环境能力的软体系统案例展示。 对于每个涵盖的主题,作者都描述了当前的研究现状以和研究方向、眼下及未来的挑战,以及应对挑战的科技进步前景。 文章介绍 Roadmap on soft robotics: multifunctionality, adaptability and growth without borders Barbara Mazzolai, Federico Carpi, Koichi Suzumori, Matteo Cianchetti, Thomas Speck, Stoyan K. Smoukov, Ingo Burgert, Tobias Keplinger, Gilberto Siqueira, Felix Vanneste, Olivier Goury, Christian Duriez, Thrishantha Nanayakkara, Bram Vanderborght, Joost Brancart, Seppe Terryn, Steven Rich, Ruiyuan Liu, Kenjiro Fukuda, Takao...

21 Feb 2022

JPhys Materials研究路线图: The Sustainable Materials Roadmap

JPhys Materials最新发表的研究路线图由50多名杰出的研究人员共同撰写,他们跨越了可持续材料研究的多个学科。该路线图不仅概述了材料科学领域实现可持续性所面临的重要挑战和困难,还批判性地提出了可以用来克服这些挑战的观点和方法。 在撰写该路线图时,JPhys Materials希望为发展更广泛的可持续材料研究社区提供帮助,为学术界、工业界、政府和基金组织在这一至关重要且快速发展的研究领域提供指导,这是未来可持续性的关键。 文章介绍 The Sustainable Materials Roadmap Maria-Magdalena Titirici, Sterling Baird, Taylor Sparks, Shirley M. Yang, Agi Brandt-Talbot, Omid Hosseinaei, David Paul Harper, Richard Parker, Silvia Vignolini, Lars Berglund, Yuanyuan Li, Huai-Ling Gao, Li-Bo Mao, Shuhong Yu, Noel Díez, Guillermo Alvarez.ferrero, Marta Sevilla Solis, Petra Szilagyi, Connor Stubbs, Joshua Worch, Yunping Huang, Christine...

26 Jan 2022

NCE编辑优选:面向光电晶体管及神经形态计算的新兴二维有机晶体研究进展

本篇研究来自深圳大学周晔研究员课题组,本文介绍了基于二维有机晶体管在数据存储和神经形态计算方面的最新进展。总结了二维有机晶体的前景和合成策略。随后,讨论了2D有机晶体在铁电非易失性存储器、电路型光电突触和神经形态计算中的应用。最后,为该领域的未来前景和挑战提出了见解,对于推动二维有机突触晶体管在神经形态计算领域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文章介绍 Evolutionary 2D organic crystals for optoelectronic transistors and neuromorphic computing 钱芳晟、卜晓波、王俊杰、吕子玉、韩素婷、周晔 通讯作者: ■  周晔,深圳大学   本文介绍了该新兴领域的代表性工作,重点关注二维有机晶体的应用前景,全面综述了具有高均匀性和结晶度的大规模二维有机晶体的高效合成策略,详细讨论了二维有机晶体在光电晶体管中的光电响应,与其他电子器件的集成以及高性能光电突触应用。 未来研究方向:1. 由于高度有序的分子构型和载流子各向异性传输特性,应优化二维有机晶体的晶向选择。2. 二维尺度下的有机晶体通常以缺陷和结构无序为主,这导致原子级晶体的特性与块状晶体有很明显差异。因此,二维有机晶体的精确分层生长对于探索人工突触的新奇功能至关重要。3. 水氧分子的表面吸附和较差的热稳定性会降低二维有机突触器件的均匀性和稳定性。需要开发稳定的有机单体和特定封装策略,从而将器件的可靠性和耐久性提高到所需水平。4. 构建高性能逻辑单元迫切需要开发具有良好稳定性的大规模n型二维有机半导体的策略。5. 对二维尺度下有机半导体结构与相关电学和光学特性之间关系的认识和理解还相当有限,需要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来揭示构效关系。 意义:具有独特光电响应和丰富材料体系的二维有机晶体可以作为突破其作为有机突触晶体管应用于神经形态计算发展瓶颈的一个良好平台,对帮助推进近传感器计算有重要意义。 研究背景 目前基于人脑仿生启发的神经形态计算范式利用当前不断增长的算力,海量数据的采集及算法优化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高效的神经形态计算需要模拟可控的突触可塑性,从而实现近传感端计算。迄今为止,光电晶体管已被报道为基于多种材料体系的人造突触。其中,有机晶体管具有独特的优势,包括用于光电转换的宽光谱响应、可调谐分子结构、低成本制备工艺等。然而,在有机突触晶体管中,如何阐明和揭示材料微结构与性能之间的联系是此研究领域当前的主要问题。二维有机半导体因消除层间屏蔽效应和高度有序的分子结构可被视为揭示有机材料构型关系和实现性能控制的良好平台,有望为高性能有机突触晶体管带来新一轮变革。 作者介绍 周晔  研究员 深圳大学 ●周晔,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他是IEEE、Wiley、Springer Nature、Taylor & Francis、RSC、IOP旗下10余个国际期刊的编委会成员/专题编辑。主要从事后摩尔时代的存储器和传感器的研究,在Science、Chem. Rev.、Nat. Electron.、Nat. Commun.、Matter、Adv. Mater.、Appl. Phys. Rev.、Nano Lett.等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被引用5600余次,H-因子39,获授权中国与美国发明专利19项。 期刊介绍 Neuromorphic Computing and Engineering ●Neuromorphic Computing and Engineering(NCE)是一本涵盖多个学科领域、采用开放获取(OA)形式出版的期刊。NCE期刊将神经形态系统的硬件和计算方面结合在一起,读者群覆盖工程、材料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神经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跨越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各个群体。在NCE期刊上发表的研究需针对神经形态系统和人工神经网络领域做出及时而重要的贡献。目前,期刊已开放投稿,所有向NCE期刊投稿的开放获取文章的出版费用(APC)将由IOP出版社支付。到2022年之前,作者无需支付任何费用。

24 Jan 2022

JPD编辑优选:石墨烯和金属超材料中三重等离子体诱导透明现象和其异常特性

本篇文章来自华东交通大学刘志敏教授课题组,文章主要讨论了以下几点内容: 提出了一种可以实现三重等离子诱导透明现象的石墨烯超材料. 推导了四模式共振耦合CMT理论结果,并与三重等离子体诱导透明拟合较好。 对比了石墨烯和银超材料在实现三重等离子体诱导透明时的差异,石墨烯暗模共振谷表现出异常变化,得到结论“在实现等离子体诱导透明现象时石墨烯比银超材料有更好的吸收特性,这种吸收特性会随着费米能级的增加而减弱”。 文章介绍 Triple plasmon-induced transparency in graphene and metal metamaterials and its anomalous property 张箫,刘志敏,张镇斌,秦艺鹏,卓珊珊,罗昕,周凤麒,易早,王嘉伟,王雨晴 通讯作者: ■  刘志敏,华东交通大学   运用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计算模拟石墨烯在太赫兹光波的共振特性,实现三重等离子体诱导透明现象。运用耦合模式理论(CMT),推导四重共振模的结果,并与三重等离子诱导透明现象拟合较好。 在实现等离子体诱导透明现象时石墨烯比银超材料有更好的吸收特性,并且石墨烯暗模共振谷表现出异常变化,它的吸收特性会随着费米能级的增加而减弱。因此,对基于石墨烯超材料的吸收器应用是有指导意义的,虽然石墨烯超材料相比于金属银有更好的吸收特性,然而更高的费米能级并不有利于石墨烯超材料对光的吸收。 研究背景 在石墨烯超材料中实现太赫兹波段的动态可调的等离子诱导透明现象受到很多科研人员的关注,太赫兹波段是有限的,如何利用单层石墨烯得到多重等离子诱导透明现象从而实现对有限波段的多频调制是研究的热点。另外,在实现等离子体诱导透明现象时,相比于金属超材料的静态调制,石墨烯除了动态可调还有哪些不同呢?在对应于吸收器的应用中,石墨烯的可调性是否是有利的呢,基于这些问题,我们做了这项研究工作。 |作者介绍| 刘志敏  教授 华东交通大学 ● 刘志敏,男,华东交通大学理学院院长,硕士生导师,中南大学理学博士,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访问学者,江西省物理学会常务理事,江西省光学学会理事,江西省科技厅科技专家库成员。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科技厅、教育厅基金等多个项目,发表SCI 高水平论文40余篇。 研究方向:微纳光子器件及应用,光波导,表面等离子亚波长光学、石墨烯表面等离子。 期刊介绍 Journal of Physics D: Applied Physics ● 2020年影响因子:3.207 Journal of Physics D: Applied Physics(JPhysD,《物理学报D:应用物理》)发表应用物理各领域的前沿研究和综述,具体包括:应用磁学和磁性材料、半导体和光子学、低温等离子体和等离子表面相互作用、凝聚态物理、表面科学和纳米结构、生物物理以及能源等六个领域。文章类型包括原创性论文、研究路线图、通讯以及每年针对热点研究的专题综述和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