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e all

科普文章

12 Jul 2022

MST特刊征稿|基于持续学习的关键部件状态监测

客座编辑 沈长青,苏州大学 李响,西安交通大学 夏敏,英国兰卡斯特大学 Darren Williams,英国焊接学会 Miguel Martínez García,英国拉夫堡大学 主题范围 Crucial components fault diagnosis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technology in modern industrial complex systems due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speed heavy load and complex mechanical equipment. Usually, the condition monitoring tasks are submitted in a sequence during addressing a series of fault diagnosis tasks...

06 Jul 2022

欢迎香港城市大学Arindam Basu教授新任NCE期刊编委

IOP出版社旗下期刊Neuromorphic Computing and Engineering(NCE)近日宣布香港城市大学Arindam Basu教授加入该刊编委会,担任编委。我们在此表示热烈欢迎! 编委介绍 Arindam Basu 教授 香港城市大学 Arindam Basu是香港城市大学电子工程系的教授,在此之前是南洋理工大学的终身副教授。他于2005年获得印度理工学院电子和电气通信工程学士和硕士学位,并获得由印度理工学院颁发的印度总理金质奖章;2009年和2010年分别获得佐治亚理工学院的数学硕士学位和电气工程博士学位。他目前是IEEE Sensors Journal、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和IEEE T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Circuits and Systems的编委,并曾在2016-17年期间担任IEEE CAS杰出讲师 (Distinguished Lecturer)。Arindam Basu在2006年的Ultrasonics symposium上获得最佳学生论文奖;在2010年的ISCAS上获得最佳现场演示奖,并在2008年的ISCAS最佳学生论文竞赛中入围决赛;在2012年获得MIT Technology Review首届TR35@Singapore奖,因为他是东南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35岁以下的前12名顶级学者之一。他的研究兴趣包括生物启发的神经形态电路,神经系统中的非线性动力学,低功耗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和可编程电路和设备。他的邮箱是arinbasu@cityu.edu.hk。 期刊介绍 Neuromorphic Computing and Engineering Neuromorphic Computing and Engineering(NCE)是一本涵盖多个学科领域、采用开放获取(OA)形式出版的期刊。NCE期刊将神经形态系统的硬件和计算方面结合在一起,读者群覆盖工程、材料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神经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跨越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各个群体。在NCE期刊上发表的研究需针对神经形态系统和人工神经网络领域做出及时而重要的贡献。

06 Jul 2022

JPCM特刊征稿|Electron quantum optics in Dirac materials

客座编辑 Dario Bercioux, 西班牙Donostia国际物理研究中心 Alessandro De Martino, 伦敦大学城市学院 Reyes Calvo, 西班牙阿利坎特大学   主题范围 This Special Issue aims to cover recent progress in the exploration of fundamental quantum phenomena and in the development of quantum technologies based on electron quantum optics (EQO). This research field deals with the propagation, interference, and manipulation of ballistic charge carriers...

06 Jul 2022

MST特刊征稿|Recent Advances in Ultrasound Imaging

客座编辑 Ayache Bouakaz,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 张红梅,西安交通大学 Xiaofeng Yang,美国埃默里大学 王弟亚,西安交通大学 主题范围 Over the past decades, ultrasound imaging has become a valuable tool across a broad spectrum of domains. It spreads over medical imaging applications, ranging from routine screening,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Tissue characterization and Doppler to – more emerging innovations in ultrasound – Elastography, Functional Imaging, Real-time Monitoring and...

29 Jun 2022

欢迎清华大学曹炳阳教授新任JPCM期刊编委

IOP英国物理学会出版社旗下期刊Journal of Physics: Condensed Matter(JPCM)近日宣布清华大学曹炳阳教授加入该刊编委会,担任编委。我们在此表示热烈欢迎! 编委介绍 曹炳阳  教授 清华大学 曹炳阳,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教授,国家杰青,国际先进材料学会Fellow,亚洲热科学联合会Founding Fellow,美国工程科学学会Fellow。曾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吴仲华优秀青年学者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国际先进材料学会IAAM Medal、爱思唯尔高被引学者奖等荣誉。担任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青年委员会主任、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导热复合材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亚洲热科学与工程联合会执行理事、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理事、中国热管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航空学会燃烧与传热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宇航学会空间能源专业委员会委员等学术职务。主要研究领域为微纳尺度传热、热功能材料及电子器件热管理,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等三十多项课题,迄今发表SCI学术论文180余篇,担任ES Energy & Environment主编,Journal of Physics: Condensed Matter、Materials、Scientific Reports等9个国际期刊编委。 期刊介绍 Journal of Physics: Condensed Matter 2021年影响因子:2.745 Journal of Physics: Condensed Matter (JPCM)为读者提供凝聚态物理、软物质、纳米科学和生物物理各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JPCM发表实验/理论分析和模拟研究,读者可以获取涉及下列领域的专题综述、快报和特刊:表面、界面和原子尺度的科学,液体、软物质和生物物理,纳米材料和纳米电子,固体结构的晶格动力,电子结构,超导体和金属、半导体,电介质和铁电,以及磁学与磁性材料。

28 Jun 2022

全新期刊Environmental Research: Climate推出首批文章

我们很高兴地宣布,由IOP出版社推出的全新期刊——Environmental Research: Climate(ERCL)期刊发表了首批文章! ERCL是IOP出版社Environmental Research开放获取系列的最新成员,致力于理解气候变化产生的原因、导致的影响和解决方案。为了进一步支持开放研究和我们的第一批作者,IOP出版社将免除所有在2024年初之前投稿的文章出版费用(APC)。 阅读由主编Noah Diffenbaugh教授撰写的卷首语,并探索我们的首批开放获取文章吧。 首批文章介绍 Editorial  Introducing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limate” – a new journal devoted to understanding the causes, consequences and solutions of climate variability and change Noah Diffenbaugh   Topical Review Extreme weather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an attribution perspective Ben Clarke, Friederike Otto, Rupert Stuart-Smith, Luke James Harrington   Paper Irrigating urban...

17 Jun 2022

JPhysA编委访谈|上海大学数学系张大军教授

Journal of Physics A: Mathematical   and Theoretical(JPhysA)每年出版50期,针对运用数学结构来描述物理世界的基本过程,并探索这些结构的分析、计算和数值方法。近日,我们采访了期刊编委之一,来自上海大学数学系的张大军教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对期刊以及领域发展的见解吧。 访谈详情 1. 您为什么选择从事相关的领域研究? 我所在的大的研究方向是数学物理,具体的研究方向是“可积系统理论及其应用”。这一方向兴起于上世纪60年代,美国数学家Martin David Kruskal 及其合作者引入了孤立子(soliton)的概念、并随后建立了求解非线性可积偏微分方程初值问题的“反散射变换”方法。现在,可积系统理论已经形成了一个集分析、代数、几何、表示论、算子理论、随机矩阵理论、特殊函数理论、组合几何等诸多数学分支于一体的领域,并深深融入进物理(非线性光学、统计力学、量子力学、量子场论等)、流体力学、生物等学科,不少菲尔兹奖、沃尔夫奖、阿贝尔奖获得者的工作都与可积系统理论有关。我从研究生阶段就进入了这一研究方向。“可积系统理论”仍然处于一个重要的、有活力的发展阶段,不断有重要的成果出现,体现了各种数学工具的综合应用、或者是在应用领域的重要作用。这是这一方向吸引众多学者(包括我)的原因。 2. 您目前从事的研究工作有哪些? 我目前研究离散可积系统,特别是其中的直接方法、新的数学结构、以及与椭圆函数相关的内容等。 3. 您认为五年后该领域的研究重点将会是什么? 就可积系统理论这一方向而言,我认为: 离散可积理论(对于发展离散复分析、离散几何、差分方程理论有重要作用) 可积系统的数学结构 可积系统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可积系统与偏微分方程理论的深度结合 可积系统与机器学习 4. 是什么吸引您加入Journal of Physics A期刊编委团队? JPhysA良好的学术声誉的专业水平; JPhysA在可积系统领域中的影响; 我希望能够为这个方向的发展做一些贡献; 通过学习和交流,让自身得到提高; 我个人对于JPhysA的感情:我的第一篇通讯作者的论文发表在JPhysA。 5. 您认为像Journal of Physics A这样的期刊对领域的发展有什么重要影响? JPhysA是可积系统等几个方向的主要核心期刊,学术期刊中需要JPhysA这样有良好学术声誉的期刊,希望JPhysA能够继续坚持维护期刊声誉、吸引高水平论文。 编委介绍 张大军  教授 上海大学 张大军,上海大学数学系教授。1990-1994河北师范大学数学系学士,1994-1997上海大学数学系计算数学硕士,1998-2002上海大学数学系博士。主要研究兴趣为孤立子与可积系统: 精确解与数学结构,目前主要研究离散可积系统。自2020年1月开始担任Journal of Physics A: Mathematical and Theoretical期刊编委。 期刊介绍...

16 Jun 2022

祝贺清华大学李和平研究员当选为英国物理学会会士

据英国物理学会(IOP)的消息,清华大学李和平研究员当选为英国物理学会会士(Fellow of the Institute of Physics,FInstP)。 英国物理学会(Institute of Physics,简称IOP)成立于1873年,是一个致力于提高对物理学理解和应用的知名国际性学术机构,其使命是促进物理学的发展和其在全世界的传播,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推动和传播物理学的研究和应用, 以及促进物理学教育的发展。根据专家推荐,学会每年遴选英国及国际上在物理学科学研究领域取得杰出成就和为推动物理学科学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为其会士。 会士介绍 李和平  研究员 清华大学 李和平,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特别研究员、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工程技术学会会士(Fellow, IET)、英国物理学会会士(Fellow, Institute of Physics)、中国电子学会会士、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高级会员(Senior Member、IEEE)、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和中国核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等离子体及应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电子学会应用磁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副秘书长及生命电磁学学组副主任委员、中国计量测试学会自动计量测控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生物电工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宇航学会电推进专业委员会委员。英文期刊《High Voltage》Associate Editor,曾担任英文学术期刊《Plasma Science & Technology》、《IEEE Transactions on Radiation & Plasma Medical Sciences》和《Applied Sciences-Basel》等离子体专题 Guest Editor, 并多次担任中文学术期刊《高电压技术》等离子体专题主编。 1996年7月从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本科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01年7月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和博士学位,被评为清华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获得“清华大学优秀博士论文二等奖”、蔡诗东“等离子体物理博士论文奖”,以及2004年度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2001年9月至2004年3月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机械工程系高温与等离子体实验室师从美国工程院院士E. Pfender教授从事等离子体高级材料加工方面的博士后研究工作。2004年4月受聘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期间以客座副教授身份于2005年6-8月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机械工程系高温与等离子体实验室合作研究,2005年11月在日本东京中央大学合作研究,2009年12月在日本东北大学合作研究。目前主要从事气体放电等离子体非平衡协同输运机制的基础研究及其在等离子体生物医学、空间等离子体环境地面模拟以及带电粒子非平衡输运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工作,主持或作为技术骨干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和科委科技项目、日本JST CREST以及韩国KIST国际合作项目的研究工作。 到目前为止,共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及会议上发表论文390余篇(包括Phys. Rep.、Appl. Phys. Lett.、Sci. Rep.、Plasma Process Polym.、Plasma Sources Sci. Technol.、J. Phys. D – Appl. Phys等SCI检索期刊论文97篇),在国内外会议上做邀请报告40次,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6项、软件著作权6项,研究结果被国内外同行引用2800余次,H因子为28。2008年“电弧热等离子体体系中三维效应的研究”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2017年“Novel ARTP...

13 Jun 2022

JPCM特刊征稿|Special Issue on Solitons in Quantum Physics

客座编辑   Suk Bum Chung, 韩国首尔大学 Se Kwon Kim, 韩国科学技术院 臧佳栋, 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 Egor Babaev, 瑞典皇家理工学院 主题范围   Illustration of a vortex-antivortex pair in superconductors and magnets, a prototypical example of solitons. Solitons are pivotal objects through which we understand transport properties and critical phenomena of diverse condensed matter which include liquid crystals with boojums, magnets...

09 Jun 2022

所有作者可在投稿前使用Paperpal Preflight进行文章评估

当您向IOP出版社旗下的任何期刊投稿时,您可以使用我们最新的文章检查工具来提高文章进入同行评审的机会。Paperpal Preflight是一款基于网页的免费自动检查工具,可检测手稿中容易出现的常见问题,让您有机会在向期刊投稿前进行修改。 在进行文章的一系列自动检查之前,您需要将手稿以Word版本上传。然后,Paperpal Preflight将进行自动检测,并将发现的问题反馈给您。您也可以选择支付一定的费用,就可以获得针对您的稿件提出的修改建议;当然,这完全基于个人选择的。 >>使用Paperpal Preflight文章检查功能 自动检查包含了以下多方面的内容: 语言 语法 存在道德、资金、利益冲突和数据访问声明 数字和表格的标签 为了提高您文章进入同行评审环节的机会,我们建议您开始使用Paperpal Preflight。同时,在正式投稿之前,也别忘了使用我们的文章投稿清单哦!

08 Jun 2022

《2022神经形态计算和工程路线图》正式发布!

基于冯·诺依曼架构的现代计算如今是一门成熟的前沿科学。在冯·诺伊曼体系结构中,处理和存储单元由两个分离的部分来实现,两个部分之间会密集而连续地交换数据。这种数据传输导致了大部分功耗的产生。下一代计算机技术被期望以每秒百亿亿次计算的速度来解决问题。即使这些未来的计算机将非常强大,如果它们是基于冯·诺伊曼类型的架构,它们将消耗20到30兆瓦的电力,而且不会像我们的大脑那样具有内置的学习或处理复杂数据的能力。这些需求可以通过受人脑生物学概念启发的“神经形态”计算系统来解决。 “神经形态”一词最初是由Carver Mead在上世纪90年代创造,指的是从大脑的神经生物学架构中汲取灵感的混合模拟/数字超大规模集成计算系统。“神经形态工程”作为一个跨学科研究领域应运而生,专注于构建电子神经处理系统以直接“模拟”真实神经元和突触的生物物理现象。自然为人类向更可持续的计算场景发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灵感。因为集成了非易失性存储器和模拟/数字处理电路,并具备从复杂数据中动态学习的能力,神经形态系统展现出比传统处理器显著更低的功耗。 《2022神经形态计算和工程路线图》于近日发表在Neuromorphic Computing and Engineering期刊上。路线图的总体目标是提供一个对神经形态技术不同研究领域和领域发展情况的概述,以评估该技术在前沿技术领域的潜在应用,并指出要实现这些目标所需的必要进展。路线图展示了神经形态技术的现状,并围绕神经形态技术的主要领域,包括材料、器件、神经形态电路、神经形态算法、应用和伦理学,就未来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提出观点。路线图是一个不同视角的集合,神经形态领域的开拓研究人员们围绕每个研究领域的当前状态和未来挑战提供了他们自己的观点。我们希望这个路线图将成为一个有用的资源,为领域外的读者以及正打算进入该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一个简明而全面的介绍,并为领域内的研究人员提供对未来的展望。 文章介绍 2022 roadmap on neuromorphic computing and engineering Dennis V Christensen, Regina Dittmann, Bernabe Linares-Barranco, Abu Sebastian, Manuel Le Gallo, Andrea Redaelli, Stefan Slesazeck, Thomas Mikolajick, Sabina Spiga, StephanMenzel, Ilia Valov, Gianluca Milano, Carlo Ricciardi, Shi-Jun Liang, FengMiao, Mario Lanza, Tyler J Quill, Scott T Keene, Alberto Salleo, Julie Grollier, Danijela Marković, Alice...

07 Jun 2022

JPhys Energy特刊征稿|聚焦光伏技术的可持续性

客座编辑   Antonio Urbina, 西班牙纳瓦拉公立大学高等材料与数学研究所(INAMAT2) Chiara Candelise,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和意大利博科尼大学 主题范围   Solar electricity generated by photovoltaic systems is becoming a major contributor to the energy supply in many countries thus contributing to decarbonize the electricity mix and saving as much as 875 million tons of CO2eq. Photovoltaic installed capacity has grown exponentially in the past f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