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e all

精彩活动

24 Apr 2024

IOP出版社2023年中国高被引文章奖|作者访谈:王新年

“Jet quenching and medium response in high-energy heavy-ion collisions: a review”这一文章于2021年发表于IOP出版社旗下期刊Reports on Progress in Physics(ROPP) 上,并在2023年获得了IOP出版社“中国高被引文章奖”。该研究介绍了喷注淬火在揭开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GP)的秘密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QGP是一种被认为存在于宇宙大爆炸之后的物质状态。近日,我们采访了这篇文章的作者之一、华中师范大学王新年教授,让我们一起看看他对本篇研究以及领域发展的见解吧。 访谈详情 1. 恭喜您的文章获得IOP出版社“中国高被引文章奖”。能否请您再简单介绍下这篇文章? Our paper, an invited review, delves into energetic quarks and gluons known as ‘jets’, generated during heavy-ion collisions. The study of jets offers vital clues about the properties of quark-gluon plasma (QGP), a new state of nuclear...

23 Apr 2024

IOP出版社2023年中国高被引文章奖|作者访谈:张朝

“Identifying the spatiotemporal changes of annual harvesting areas for three staple crops in China by integrating multi-data sources”这一文章于2020年发表于IOP出版社旗下期刊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ERL) 上,并在2023年获得了IOP出版社“中国高被引文章奖”。该研究详细介绍了一种基于物候学的新方法来跟踪作物生长模式,为土地利用战略和气候变化影响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见解。近日,我们采访了这篇文章的作者之一、北京师范大学张朝教授,让我们一起了解这一研究历程和潜在的全球应用。 访谈详情 1. 恭喜您发表在ERL期刊上的文章获得IOP出版社“中国高被引文章奖”。能否请您简单介绍下您团队新颖的作物绘图方法? Thank you! It feels great to be among the Top Cited Papers. Accurately capturing the changing dynamics of different crops remains a challenge in most areas of the world. Typically, we use...

22 Apr 2024

IOP出版社2023年中国高被引文章奖|作者访谈: 冷国勇

“Predicting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bility in crop yields: an inter-comparison of machine learning, regression and process-based models”这一文章于2020年发表于IOP出版社旗下期刊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ERL)上,并在2023年获得了IOP出版社“中国高被引文章奖”。该研究利用机器学习模型为预测气候变化对农业带来的挑战提供了新方法。近日,我们采访了这篇文章的作者、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冷国勇研究员,让我们一起了解该研究填补了哪些领域的空白,以及他对希望推动全球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同行们的建议。>>点击观看采访视频 期刊介绍 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 2022年影响因子:6.7  Citescore: 10.1 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ERL)以金色开放获取模式出版,作者可选择将原始数据作为补充资料与文章一起发表。所有研究人员可以免费获取这些研究成果。ERL汇聚了关注环境变化及其应对的研究团体和政策制定团体的意见,涵盖了环境科学的所有方面,出版研究快报、综述文章、观点和社论。ERL顺应了环境科学的跨学科发表的趋势,反映了该领域相关的方法、工具和评估战略,得到了来自不同领域的广泛贡献。

19 Apr 2024

世界量子日系列访谈|QST期刊编委Kihwan Kim教授

世界量子日(World Quantum Day)定于每年的4月14日,是由来自65个以上国家的量子科学家发起的一项倡议,于2021年4月14日启动,旨在让公众也能参与到对量子科学与技术的理解和讨论。 在今年世界量子日来临之际,IOP出版社邀请了多位量子科学领域的编委进行一系列访谈。本次,我们采访了Quant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QST)期刊的编委、清华大学的Kihwan Kim教授,让我们一起看看他对量子研究领域发展的见解吧。 访谈详情 1. 您目前的研究重点是什么? My researches mainly focus on developing trapped-ion system for quantum information science such as quantum computation and quantum simulation. In particular, we are considering to reach the level of quantum advantage with trapped ions by demonstrating the algorithms of quantum boson sampling or similar...

18 Apr 2024

开放注册|IOP出版社-浙江大学国际研讨会:阿秒科学的研究进展(Progress in Attosecond Science)

主办方:IOP出版社、浙江大学 日期:2024年5月23日 地点:杭州市余杭塘路866号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海纳苑8幢物理学院215报告厅,或使用zoom平台线上参会  IOP出版社(IOPP)与浙江大学(ZJU)荣幸地宣布举办“IOPP-ZJU国际研讨会:阿秒科学的研究进展(Progress in Attosecond Science)”。本次国际研讨会将汇集全球领先的阿秒科学研究人员,涵盖所有超快技术及其有助于更好理解的系统,包括阿秒X射线、阿秒计量、高谐波产生和自由电子激光器及其应用等。 本次研讨会与计算凝聚态物理学的专家、浙江大学林海青教授共同组织。林教授现任浙江大学物理学院院长,201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研讨会将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呈现,活动全程免费,将于2024年5月23日在杭州浙江大学举行。我们诚挚邀请全球范围内的专家学者参加,共同推动阿秒科学的蓬勃发展。 会议组织委员会 林海青  教授 浙江大学物理学院院长   David Gevaux IOP出版社Reports on Progress in Physics期刊总编辑   杨萍萍 IOP出版社亚太区出版副总监   张月月 IOP出版社编辑发展经理 研讨会日程 参会方式 欢迎参会交流,分享知识与见解。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此处链接,现在就注册参会吧。 温馨提示: 会议全部日程将会陆续更新,请大家持续关注。 会议注册的截止日期为2024年5月20日。 本次在线研讨会使用Zoom平台,首次观看前需要安装插件,建议您提前下载并安装插件。 另外,您也可以在蔻享观看会议转播及视频回放:https://www.koushare.com/live/details/33866。 研讨会嘉宾 Oren Cohen Professor at the Department of Physics, Technion – Israe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srael Oren Cohen is a...

18 Apr 2024

世界量子日系列访谈|PHYSSCR期刊编委董世海教授

世界量子日(World Quantum Day)定于每年的4月14日,是由来自65个以上国家的量子科学家发起的一项倡议,于2021年4月14日启动,旨在让公众也能参与到对量子科学与技术的理解和讨论。 在今年世界量子日来临之际,IOP出版社邀请了多位量子科学领域的编委进行一系列访谈。本次,我们采访了Physica Scripta(PHYSSCR)期刊的编委、墨西哥国立理工学院的董世海教授,让我们一起看看他对量子研究领域发展的见解吧。 访谈详情 1. 您目前的研究重点是什么? Quantum Physics, particularly in quantum information and quantum optics.   2. 您认为到目前为止,量子科学领域最大的进步是什么? One notable breakthrough is the development and successful demonstration of quantum computing in quantum science to date. Several milestones mark the progress in quantum computing, including the demonstration of basic quantum algorithms, the development of...

16 Apr 2024

世界量子日系列访谈|QST期刊编委Gyu-Boong Jo教授

世界量子日(World Quantum Day)定于每年的4月14日,是由来自65个以上国家的量子科学家发起的一项倡议,于2021年4月14日启动,旨在让公众也能参与到对量子科学与技术的理解和讨论。 在今年世界量子日来临之际,IOP出版社邀请了多位量子科学领域的编委进行一系列访谈。本次,我们采访了Quant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QST)期刊的编委、香港科技大学的Gyu-Boong Jo教授,让我们一起看看他对量子研究领域发展的见解吧。 访谈详情 1. 您目前的研究重点是什么? My research primarily focuses on quantum simulation with neutral atoms, specifically exploring unconventional quantum many-body systems. I am also involved in developing a programmable quantum simulation platform for quantu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using neutral atoms.   2. 您认为到目前为止,量子科学领域最大的进步是什么?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advancements in...

15 Apr 2024

世界量子日系列访谈|PHYSSCR期刊编委李琴教授

世界量子日(World Quantum Day)定于每年的4月14日,是由来自65个以上国家的量子科学家发起的一项倡议,于2021年4月14日启动,旨在让公众也能参与到对量子科学与技术的理解和讨论。 在今年世界量子日来临之际,IOP出版社邀请了多位量子科学领域的编委进行一系列访谈。本次,我们采访了Physica Scripta(PHYSSCR)期刊的编委、湘潭大学的李琴教授,让我们一起看看她对量子研究领域发展的见解吧。 访谈详情 1. 您目前的研究重点是什么? Now I mainly focus on secure delegated quantum computation which is a combination of quantum cryptography and quantum computation. You see, it needs a lot of money to build and maintain quantum computers. So even if the first-generation practical quantum computers can be built in future, they...

12 Apr 2024

世界量子日系列访谈|MLST期刊编委王磊研究员

世界量子日(World Quantum Day)定于每年的4月14日,是由来自65个以上国家的量子科学家发起的一项倡议,于2021年4月14日启动,旨在让公众也能参与到对量子科学与技术的理解和讨论。 在今年世界量子日来临之际,IOP出版社邀请了多位量子科学领域的编委进行一系列访谈。本次,我们采访了Machine Lear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MLST)期刊的编委、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王磊研究员,让我们一起看看他对量子研究领域发展的见解吧。 访谈详情 1. 您目前的研究重点是什么? My research focuses on in interface of generative AI and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Generative AI aims at modeling, learning, and sampling from high-dimensional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s. It has a natural connection to many topics in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which focuses on emergent phenomena of many-particle systems...

11 Apr 2024

世界量子日系列访谈|PHYSSCR期刊编委罗明星教授

世界量子日(World Quantum Day)定于每年的4月14日,是由来自65个以上国家的量子科学家发起的一项倡议,于2021年4月14日启动,旨在让公众也能参与到对量子科学与技术的理解和讨论。 在今年世界量子日来临之际,IOP出版社邀请了多位量子科学领域的编委进行一系列访谈。本次,我们采访了Physica Scripta(PHYSSCR)期刊的编委、西南交通大学的罗明星教授,让我们一起看看他对量子研究领域发展的见解吧。 访谈详情 1. 您目前的研究重点是什么? We are now focus the quantu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quantum Internet and quantum battery. 2. 您认为到目前为止,量子科学领域最大的进步是什么? There are so many amazing breakthroughs in quantum science, but I truly believe that one of the biggest advancements to date is the discovery and understanding of quantum entanglement. Quantum entanglement is...

09 Apr 2024

世界量子日系列访谈|QST期刊编委Nana Liu副教授

世界量子日(World Quantum Day)定于每年的4月14日,是由来自65个以上国家的量子科学家发起的一项倡议,于2021年4月14日启动,旨在让公众也能参与到对量子科学与技术的理解和讨论。 在今年世界量子日来临之际,IOP出版社邀请了多位量子科学领域的编委进行一系列访谈。本次,我们采访了Quant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QST)期刊的编委、上海交通大学的Nana Liu副教授,让我们一起看看她对量子研究领域发展的见解吧。 访谈详情 1. 您目前的研究重点是什么? 在过去的两年里,我新的研究重点之一是在量子设备上模拟常微分方程和偏微分方程的新方法。这些微分方程构成了几乎所有物理定律以及化学、生物和经济学许多应用的基石。作为量子力学基础的薛定谔方程就是这样一个偏微分方程,量子模拟最初就是为了处理它,特别是处理大维度问题而提出的。问题是,量子模拟对其他微分方程也有帮助吗? 我们发现答案是肯定的,而要实现这一点,我们需要一种形式主义,将任何微分方程映射到薛定谔方程上。我们发现,只需增加一个额外的空间维度就能实现这一点,我们称这种方法为薛定谔化。它既适用于近期设备,也适用于大规模容错量子设备。 薛定谔化是我们一般理念中的一个例子,即寻找新的数学映射,通过小幅度增加维度来简化我们的问题,然后我们就可以把这些映射放到量子设备中,这样就能比经典设备更好地处理更大的维度。除了薛定谔化,我们还有方法将不确定问题转化为确定性问题,将非线性问题转化为线性问题,将与时间相关的问题转化为与时间无关的问题,所有这些都是通过在原始问题上增加少量维度来实现的。   2. 您认为到目前为止,量子科学领域最大的进步是什么? 哇,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私人的问题,取决于你关心什么。对我来说,我们(对任何事物)的所有理解都与信息的排列有关。然而,信息存在于物理物质中,不能与物理定律截然分开。兰道尔曾说过:“信息是物理的”。这就是量子信息和计算深深吸引我的地方,也是我进入这个领域的原因。当然,最近还有很多令人兴奋的发展,但我还是要谈谈那些 “老黄历”:带有量子远传功能的量子加密协议,以及相位估计和格罗弗等量子子程序。   3. 在您看来,量子科学与技术领域的下一个重大突破可能是什么? 突破的奇妙之处就在于,它们通常非常出人意料、难以预料!特别是在理论发展方面,这一点很难说,因为真正的突破往往来自于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基本假设来提出问题,所以我们甚至可能还不知道这些问题。对于技术进步而言,问题可能是存在的,但工程上的困难可能是巨大的。当然,我们大多数人都希望看到的技术突破是令人信服的大规模容错量子计算途径,而这在未来并不遥远。我们还希望能有新颖的量子算法,用于解决具有实质性量子优势的社会利益问题,而不仅仅是相位估计或振幅放大的某种变化。啰嗦了这么多,我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但我喜欢保持开放的心态,无论突破以何种形式出现,我都会感到惊喜。   4. 您认为QST期刊在支持该领域研究方面起到了什么作用? 我认为QST期刊在当前的量子信息和计算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因为该领域正在从理论为主向真正希望量子技术成为现实的方向发展。当然,在这一早期阶段,理论和技术必须携手并进,并努力相互产生积极影响,从而使有用的量子技术成为现实。在达到这个阶段之前,我们还需要大量的理论发展,例如新协议、新工具、新见解等,而QST期刊 正是开展此类工作的绝佳平台。能满足这种平衡需求的期刊并不多。   5.您对量子研究领域还有什么其他见解或者建议? 量子研究的发展日新月异,但在某些方面,它仍然根植于一些古老的传统,而这些传统可能并不适合不断变化的环境。例如,在我们将量子计算视为一项潜在技术之前,理论计算机科学视角在量子计算中理所当然地占据着主导地位,而一旦我们进入了寻求具有重要技术意义的算法的领域,科学计算的思维方式反而应该占据主导地位。否则,这将阻碍进步。然而,这一转变过程进展较为缓慢,因为人们从小就被灌输了这种思维方式。加快进程的方法之一是促进跨学科视角的发展,但这并不容易,因为量子信息与计算界实际上相对较小。鉴于肖尔算法已经提出 30 年了,还没有一种算法能真正与肖尔算法相媲美(可以争论,但我认为不会太多),现在是时候重新思考我们的方法,并欢迎来自不同领域的不同意见,这样我们才能取得有趣的进展。 编委介绍 Nana Liu  副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 Nana Liu是上海交通大学自然科学研究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密歇根学院量子信息与技术(QIT)小组的副教授和首席研究员。她以克拉伦登学者(Clarendon Scholar)身份获得牛津大学博士学位,曾在新加坡国立大学量子技术中心和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担任博士后研究员。她是 2019 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亚太地区10位35岁以下创新者奖项的获奖者。她目前的研究兴趣包括科学计算的量子算法以及与未来量子互联网相关的量子协议。 量子领域最新资讯 >>您可以点击此处链接或扫描下方的二维码,查看IOP出版社量子科学与技术研究领域的最新资讯以及相关期刊的最新信息。 >>您还可以点击此处链接,订阅IOP出版社期刊最新资讯。 期刊介绍 Quant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2年影响因子:6.7  Citescore:11.6...

08 Apr 2024

世界量子日系列访谈|JPhysA期刊执行编委管习文研究员

世界量子日(World Quantum Day)定于每年的4月14日,是由来自65个以上国家的量子科学家发起的一项倡议,于2021年4月14日启动,旨在让公众也能参与到对量子科学与技术的理解和讨论。 在今年世界量子日来临之际,IOP出版社邀请了多位量子科学领域的编委进行一系列访谈。本次,我们采访了Journal of Physics A(JPhysA)期刊的执行编委、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的管习文研究员,让我们一起看看他对量子研究领域发展的见解吧。 访谈详情 1. 您目前的研究重点是什么? 我目前的研究重点是超冷原子、自旋材料和量子计量学中的量子可积模型的发展。我非常着迷于已经存在了几十年的量子可积模型,这些模型在量子液体、量子临界性、通用热力学、量子传输和量子计量学等多个领域揭示了许多可通过实验验证的多体现象。   2. 您认为到目前为止,量子科学领域最大的进步是什么? 我相信超流和超导是量子物理学中最重要的现象,并导致数十年来量子科学的重要进步。我个人认为,高精度光学原子钟是过去十年量子科学领域最大的进步。在这方面,我们利用超冷原子实现真正的量子多体现象的能力取得了进步,引领了量子控制、量子光学、量子气体、量子计量学和精密测量等新的前沿领域。这些发展使数学和物理理论与这些领域新颖量子多体现象的实验研究相碰撞。   3. 在您看来,量子科学与技术领域的下一个重大突破可能是什么? 利用冷原子、自旋和电子的多体系统进行高精度测量和量子计算可能是量子科学与技术领域的下一个重大突破。   4. 您认为JPhysA期刊在支持该领域研究方面起到了什么作用? JPhysA作为一本基础研究期刊,不仅连接了数学和物理理论,还在支持国际前沿研究领域方面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编委介绍 管习文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管习文于1998年在吉林大学物理学院取得博士学位,随后德国和巴西从事了约三年的博士后研究。2002-2008年10月期间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物理与工程研究院担任研究员,2009年晋升为高级研究员。自2012年起,担任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的研究员。同时还担任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物理研究院的荣誉教授以及Journal of Physics A期刊的执行编委。至今发表140余篇SCI论文,包括Science、Review of Modern Physics、Advance in Physics、Report on Progress in Physics、Physical Review Letters等。研究领域包括可解模型的普适的热力学性质、临界现象和关联函数、超冷原子、强关联电子和自旋系统以及量子计量学等。 量子领域最新资讯 >>您可以点击此处链接或扫描下方的二维码,查看IOP出版社量子科学与技术研究领域的最新资讯以及相关期刊的最新信息。 >>您还可以点击此处链接,订阅IOP出版社期刊最新资讯。 期刊介绍 Journal of Physics A: Mathematical and Theoretical 2022年影响因子:2.1  Citescore: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