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PhysComplexity编辑优选:偶然的善举或致公平社会——好人的力量
本研究来自陕西师范大学陈理和宁夏大学张继强课题组。该研究利用数值模拟与平均场理论,首次明确揭示了公平演化的非连续相变特征,并且少量公平行为可诱导整体人群至高公平水平,该发现为理解公平演化与干预带来了新见解。 文章介绍 Probabilistic fair behaviors spark its boost in the Ultimatum game: the strength of good Samaritans Guozhong Zheng(郑国忠), Jiqiang Zhang(张继强), Rizhou Liang(梁日周), Lin Ma(马琳) and Li Chen(陈理) 通讯作者: 陈理,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为了探索个体偶发的公平行为如何影响人群整体的公平水平演化,我们基于最后通牒博弈进行了数值模拟与平均场理论分析。首先,对于同质人群,如规则格子,随机网络,和均匀混合人群等,我们揭示了小概率(~5%)自发公平行为足以激发整体人群到完全公平水平。并且公平水平随着此概率变化呈现典型的迟滞现象(图1)。 图1 规则格子网络上公平水平相变,横坐标为自发公平概率,纵坐标为公平水平,0.5代表1块钱分一半给对方,对应完全公平场景。 其次,基于复制者方程的平均场理论分析表明公平演化呈现典型的突变分岔结构(图2)。社会公平水平呈现典型的双稳态解,即使在人群中不存在自发公平行为亦是如此,但少量自发行为可以极大改变分岔结构,使得低公平态失稳,激发人群进入完全公平态。 图 2 平均场理论结果,横坐标为自发公平概率,实线为理论预测可能的公平水平。 最后,我们发现对于异质人群,比如通过无标度网络连接的人群,极少数个体的自发公平行为即可到达此目的。但此时公平水平相变呈现连续变化。这为社会公平水平调节提供了新思路。 研究背景: 公平是社会发展必须兼顾的准则,然而从科学角度我们对其演化机制尚不清楚,主流理论结果和行为实验结果存在矛盾。以往理论模型太过囿于理性经济人假设,实际世界中个体并不总是完全理性与自私的,基于不同动机他们也常有善举。在此背景下,我们放宽了理论假设,探索人群中偶尔的公平行为是如何影响人群整体的公平演化,这对于理解真实社会中公平演化颇具意义。 作者介绍 陈理 教授(右) 陕西师范大学 陈理,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本科至博士阶段就读于东南大学物理系,后在德国德累斯顿复杂物理系统马普所、罗伯特-科赫研究所、柏林洪堡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在Nature Physics, New Journal of Physics, Physics Review E等期刊发表文章三十余篇。近期的研究兴趣主要包括公平和合作演化、集体运动、教育物理学与机器学习应用等。 期刊介绍 Journal of Physics: Complex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