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e all

最新资讯

20 Dec 2021

《物理世界》2021年度突破:两宏观物体的量子纠缠现象

《物理世界》(Physics World)评选的物理学2021年度突破颁给了两支独立的团队,他们分别实现了两宏观振动鼓面的纠缠现象,并由此推进了我们对量子系统与经典系统间差别的认识。这两大赢家分别是芬兰阿尔托大学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米卡·斯兰帕( Mika Sillanpää)及其同事,以及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US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NIST)约翰·托伊费尔(John Teufel )和 施罗密·科特勒(Shlomi Kotler)领导的一支团队。 除此之外,《物理世界》还评选出了其他9项成果,共同作为2021年的物理学10大年度突破。 敲鼓:这张彩色电子显微镜图像展示了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科研人员使用的两枚铝鼓面。   量子技术在过去的20年里取得了长足进步,如今,物理学家们已经可以实现并操控那些曾经只能在思想实验领域中存在的物理系统。其中一个特别吸引人的研究方向,就是量子物理学与经典物理学之间的模糊边界。过去,我们可以通过尺度大小清晰地区分它们:像光子和电子这样的微观物体自然属于量子物理学范畴;像台球这样的宏观物体则属于经典物理学领域。 在过去10年里,物理学家们通过直径在10微米左右的鼓状机械谐振器提升了量子的定义极限。与电子和光子不同,这些鼓面是通过标准微机械加工技术制造出来的宏观物体,在电子显微镜中就像是台球那样的实体(参见上图)。不过,虽然这类谐振器并非像微观粒子那样的“无形”之物,但研究人员却能观测到它们具有量子特性,比如,托伊费尔及其同事就在2017年成功地让这种设备进入量子基态。 今年,托伊费尔和科特勒领导的团队,以及斯兰帕领导的团队更进一步,率先在量子力学层面上实现了两枚此类鼓面的纠缠现象。这两支团队采取的方式并不相同。阿尔托/堪培拉团队使用了一个特别挑选的共振频率消除系统噪声——如果不这么做,噪声会干扰鼓面的纠缠态。而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的团队实现的纠缠态则类似一个双量子位门。在这种情形下,纠缠态的形式取决于鼓面的初始状态。 这两支团队都克服了巨大的实验障碍,他们的不懈努力将为我们打开使用纠缠共振器的大门——我们可以在量子网络中使用这类纠缠共振器,将其作为量子感应器或结点。毫无疑问,这项工作完全算得上是2015年之后最重要的与量子相关的物理学年度突破。 |评选标准| 5名《物理世界》编辑从今年发表在网站上的近600项研究进展中评选出了今年的年度突破以及其余9大突破。除了必须在2021年《物理世界》网站上报导过之外,入选候选名单的研究还必须满足以下标准: 是物理学知识或认知的重大进展。 对于科学进步或现实应用具有重大意义。 物理世界》读者对其拥有极大兴趣。 以下就是今年《物理世界》评选出的10大物理学突破中的其余9项(排名不分先后): 恢复瘫痪者语言能力 “三思而后言”:研究人员大卫·摩西正在开展临床试验。试验过程中,一枚神经假肢记录了被试试图说出词语或句子时的大脑额叶活动。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大卫·摩西(David Moses)、肖恩· 梅茨格(Sean Metzger)及其同事开发了一种语言神经假肢。这种工具可以将重度瘫患者的大脑信号翻译成文字打在屏幕上,从而允许他们用语言交流。试验过程中,这支研究团队将一个高密度电极阵列植入被试大脑,记录与语言形成相关的多个大脑皮层区域的电信号。神经假肢系统可以从皮层活动记录结果中认证出单词库(总共50个常用单词)中的相应单词。借助这个单词库,被试就能说出成百上千个短句。这项技术的解码速率中值是每分钟15.2词——一个相当值得期待的成果,要知道,被试在电脑界面上打出自己想说的话的速度通常只有这个的1/3左右。   同时发射30束激光,整体表现为单一相干光源 德国维尔茨堡大学的塞巴斯蒂安·克兰伯特(Sebastian Klembt )和以色列理工学院的莫迪凯·塞格夫(Mordechai Segev )及其同事开发了一个由30台垂直腔面激光发射器(VCSELs)组成的阵列。这30台发射器一起发射激光时,整体表现为单一相干光源。这项成就为后续的大规模、高功率应用铺平了道路。这个研究团队利用拓扑学原理确保阵列中每台发射器发射的激光都会流经其他所有发射器,这样一来,30束激光的频率就会保持一致。2018年,塞格夫及其合作者也曾设计过一台类似的设备,但功率有限,今年的这项新成就克服了这个困难,并且在原理上可以规模化应用,也即让成百上千个独立发射器发射的激光整体表现为单一光源。   量化波粒二象性 韩国基础科学研究所的Tai Hyun Yoon、Minhaeng Cho,美国史蒂文斯理工学院的钱晓峰(Xiaofeng Qian,音译)和美国德州农工大学的 吉里什·阿加瓦尔(Girish Agarwal)通过理论和实验,量化了光子的“波动度”和“粒子度”,并且证明,这两项性质都与光子源的纯度相关。Yoon和Cho在实验中严格地控制两个铌酸锂晶体发出的光子对(“信号光子”和“闲置光子”)的量子态。他俩通过独立改变每个晶体释放光子的概率以及一个 钱和阿加瓦尔在2020年率先提出的简单数学表达式证明了所谓的“光子源纯度”与能否在实验中看到干涉条纹(一种波动属性)以及路径不可区分现象(一种粒子属性)有关。这项成果在量子信息领域大有作用,并且能够让我们重新认识互补性原理——所谓“互补性”,最早是由量子理论先驱尼尔斯·玻尔在20世纪初提出的,这个概念是说,量子物体有时表现得像波,有时表现得像粒子。   激光聚变里程碑 燃烧美元的问题:美国国家点火装置总耗资已达35亿美元,现在,科学家们终于接近实现点火的终极目标了——聚变反应产生的能量不小于输入的激光携带的能量 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美国国家点火装置(NIF)工作的奥马尔·哈利卡恩(Omar Hurricane)、安妮·克里特切尔(Annie Kritcher)、阿莱克斯·兹尔斯特拉( Alex...

17 Dec 2021

美国电化学会推出两本全新期刊

美国电化学会(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 , ECS)是一个享有盛誉的非营利性专业学会,自1902年以来,在电化学、固太科学与技术及相关科研领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我们非常高兴地宣布,随着两本全新的金色开放获取期刊的推出,ECS的出版计划正在扩大: ECS Advances——出版电化学和固态科学技术所有领域的研究成果。 ECS Sensors Plus——发表高质量、有影响力的研究文章,促进基础学科的发展,以及对传感器和检测技术的理解。 这两本期刊均于2022年1月3日开始接受投稿。首期投稿提交截止日期为2022年2月20日,并在2022年免除所有文章的出版费用(APC)。 这两本期刊的推出提供了相关联并多样化的出版选项,并可以在世界范围内共享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让我们朝着目标买进了一大步。ECS Advances和ECS Sensors Plus不仅扩大了我们的出版计划中,同时也为更多的研究人员呈现了一套完整的系列学会期刊。 >>点击了解期刊详细信息。

13 Dec 2021

欢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李震宇教授新任 Electronic Structure期刊编委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李震宇教授近日加入IOP出版社旗下期刊Electronic Structure编委会,担任编委,我们在此表示热烈欢迎! 编委介绍 李震宇  教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李震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教授、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研究员。1999和2004年分别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学士和物理化学博士学位。2004-2007年先后在美国马里兰大学和加州大学欧文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2006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2008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1年获中国科学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2012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首届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2015年获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2018年度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研究领域为理论与计算化学,近年来对石墨烯生长机理和周期性体系电子结构量子算法开展了深入研究。在包括Phys. Rev. Lett. JACS Angew. Chem. Int. Ed.在内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80余篇, SCI引用7900余次, H 因子为49。 期刊介绍 Electronic Structure ● Electronic Structure(EST)是一本新发表的多学科期刊,覆盖电子结构研究的理论和实验工作,包括新方法的开发。EST是第一本致力于服务电子结构领域的期刊,涵盖材料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除了原创性研究外,EST还发表专题综述、专刊和技术笔记。

08 Dec 2021

Nano Futures欢迎来自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

Nano Futures(NANOF)期刊的使命是反映纳米科学与技术的多样性和跨学科性,并将来自物理、化学、生物医学、材料科学、工程学和生产行业的研究人员聚集在一起。   我们想借此机会邀请您在Nano Futures发表您在纳米科学领域开创性的研究。期刊目前最紧迫的任务是发表能够确定新兴领域发展方向的研究工作。   Nano Futures内容主要涵盖以下研究领域: 用于监测、预防和治疗突发疾病的纳米技术 用于紧急能量转换、收集、效率和储存的纳米材料和设备 可扩展的原子级精密制造 基于工程分子系统的自组装(光)电子学 自供电纳米系统 量子计算、传感和计量学中的纳米技术 纳米信息学与自主设计 纳米光学与纳米光子学   为何选择Nano Futures出版 快速发表:IOP出版社致力于提供快速、专业的服务,以确保快速的第一决策、文章接收和发表。文章一旦被接收,您的文章将在24小时内被读者访问,并包含一个可引用的DOI。NANOF还提供由专门的国际编委指导的快速同行评审。 纳米科学社群:您的研究将在我们的纳米科学期刊系列中展示,该期刊系列具有完善的研究平台,为纳米科学及其学术社群做出贡献。 推广支持:您的文章将通过我们的市场团队推广到相关的学术社群。与此同时,我们将通过社交媒体、电子邮件、网页等方式把您的文章推广到更广泛的研究社群,让您的文章获得最大程度的可见度和知名度。 >>点击此处,向NANOF投稿

29 Nov 2021

热烈祝贺曹毅教授和Judy Wu教授新任MRX共同主编

IOP出版社旗下期刊Materials Research Express (MRX) 近日宣布南京大学曹毅教授和堪萨斯大学Judy WU加入该刊编委会,担任共同主编,我们在此表示热烈欢迎! 主编介绍 曹毅  教授 南京大学 ●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从事生物高分子材料的物理力学特性研究。1997-2001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高分子系本科(陈庆民、全一武教授);2001-2004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高分子系硕士(蒋锡群教授);2004-2010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化学系博士、博士后(李宏斌教授)。在Nat. Chem., Nat. Mater., Nat. Nanotech., Nat.Comm., Sci. Adv.,PRL, JACS, Angew. Chem.等杂志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0余篇,曾荣获留学基金委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 (2008),教育部新世纪人才项目 (2011),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协会 C6 青年科学家奖 (201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项目 (2015),Nano Research杂志生物纳米材料方向青年科学家奖(2018)和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分会“优秀青年奖”(2019)。 Judy Wu  教授 美国堪萨斯大学 ● Judy Wu博士是美国勘萨斯大学长聘物理教授。Judy教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后,在美国休士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是一名实验凝聚态物理学家,专门从事薄膜和纳米结构的制造、表征和设备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她目前的研究重点是了解超薄金属-绝缘体-金属隧道结的界面,包括约瑟夫森隧道结、磁性隧道结、用于量子和神经形态计算的忆阻器,以及基于石墨烯的异质结构纳米混合量子传感器,包括光电探测器,应变/生物/气体/化学传感器。她撰写及合著了300多篇科学出版物和14篇章节/专题综述。 期刊介绍 Materials Research Express ● 2020年影响因子:1.620 Materials Research Express(MRX)采用快速出版的模式,发表各类功能材料在设计、制造、性能和应用方面的最新研究。从2020年起,MRX将转变为金色开放获取出版模式,以最大限度地传播材料科学的所有领域的研究。文章内容包括:生物材料;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碳的同素异形体和二维材料;电子材料;玻璃、陶瓷和非晶材料;磁性材料;金属和合金;光子材料和超材料;聚合物和有机化合物;智能材料;薄膜等。从2020年开始,MRX将以金色开放获取形式出版,最大程度地传播材料学各领域的研究成果。

26 Nov 2021

恭喜JPhys Materials正式被SCIE收录

IOP出版社旗下期刊JPhys Materials近日正式被SCIE收录,预计将在2022年获得期刊的首个影响因子。 期刊介绍 JPhys Materials ● JPhys Materials(JPMATER)是一本新出版的开放获取期刊,涵盖物理学中有助于推动材料科学各个领域的发展。期刊涵盖材料研究中最重要和最激动人心的进展,着重关注跨学科和多学科研究,包括:生物和生物医学材料;碳材料;电子材料;能源和环境材料;玻璃和非晶态材料;磁性材料;金属和合金;超材料;纳米;有机材料;光子材料;聚合物和有机化合物;半导体;智能材料;软物质;超导体;表面、界面和薄膜等。

24 Nov 2021

欢迎东南大学崔铁军院士新任 JPhys Photonics期刊执行编委

IOP出版社旗下期刊JPhys Photonics 近日宣布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崔铁军教授加入该刊编委会,担任执行编委,我们在此表示热烈欢迎! |编委介绍| 崔铁军  教授 东南大学 ● 崔铁军,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首席教授,IEEE Fellow,长期从事电磁超材料和计算电磁学的研究工作。创建了信息超材料新体系,开发了自主可控的电磁专用仿真软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研究成果入选2010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作为第一完成人获2011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6年军队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及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期刊介绍 JPhys Photonics ● JPhys Photonics(JPPHOTON)是一本新出版的开放获取期刊,面向物理学中应用于光子学各个领域的高质量研究。期刊包含光子学研究中最重要和最激动人心的进展,着重关注跨学科和多学科的研究。涵盖领域包括:生物光子学和生物医学光学;能源和绿色技术应用,包括光伏;成像、检测和传感;光物质相互作用;光源,包括激光器和LED;纳米光子学;非线性和超快光学;光通信和光纤;光数据存储;光电子学、集成光学和半导体光子学;光子材料、超材料和工程结构;等离子体技术;传播,相互作用和行为;量子光子学和光学等。

17 Nov 2021

注册2021国际环境研究大会,领取免费书籍

为了庆祝2021国际环境研究大会在线大会的召开,我们将赠送三本环境领域的学术书籍,并且您可以选择印刷或电子版接收。 |书籍介绍| Energy-Smart Buildings.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monitoring of buildings for improved energy efficiency   This volume intends to provide a brief research source for building technology and regulations in terms of energy efficiency, discussing fundamental aspects as well as cutting-edge trends for new buildings and retrofitting the current building stock. Sources of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08 Nov 2021

IOP英国物理学会CEO(主席)Paul Hardaker视频出席第三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并进行高端对话

2021年11月6日,第三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交易中心会议中心举行。本届论坛以“开放、信任、合作”为主题,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科学理事会、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协办,围绕“科学:人类社会共有财富”、“创新:可持续发展之道”、“信任:包容发展治理之基”、“合作:风险挑战应对之策”等议题,设立主论坛及世界数字经济论坛、开放科学与开源创新发展论坛、中小企业国际创新合作发展论坛、女科学家论坛4个主题论坛和系列青年前沿科技论坛,线上线下同步进行。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分管日常工作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玉卓主持开幕式。联合国副秘书长刘振民,中国科学院院长侯建国,中国工程院院长李晓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主席龚克,国际科学理事会主席彼得·格鲁克曼爵士分别致辞。来自全球科技、教育、产业等领域的嘉宾通过开幕式、主题报告、高端对话、发布活动、闭幕式等活动进行研讨交流。 开幕式主旨报告由中国科协副主席、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乔杰主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组织总干事伯纳德·比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曼彻斯特大学英国皇家钦定教授安德烈·海姆爵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福特经济学教授、《美国创新简史》作者乔纳森·格鲁伯,国际电工委员会主席、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舒印彪,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系统与创新研究所执行所长、英国曼彻斯特创新研究所创新政策与战略教授、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院士雅各布·埃德勒作主旨报告。 英国物理学会CEO(主席)保罗·哈达克视频出席论坛, 并与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主席龚克,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丁肇中,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王贻芳,中国免疫学会理事长吴玉章,西湖大学讲席教授、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默罕默德·萨万,进行高端对话,共同探讨基础学科前沿与科技共同体合作议题。 本届论坛于11月7日闭幕,论坛期间举办35场主题报告,6场高端对话和8项重大发布,邀请了来自全球19个国家和地区的205位嘉宾出席论坛相关活动,其中诺贝尔奖获得者7位,国内外院士43位。

08 Nov 2021

欢迎Nano Futures新任主编Amanda Barnard教授

来自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Amanda Barnard教授是澳大利亚计算领域最优秀的学者之一。 我们非常高兴地宣布,Amanda Barnard教授将担任Nano Futures期刊的新任主编。同时,我们也对Barnard教授进行了采访,了解更多关于激励她成功的因素以及对期刊未来的计划。 文章介绍 您为何选择从事计算科学领域的研究? 无论是因为缺乏实验控制还是由于固有的复杂性,计算科学是我们对看不见或感觉不到的事物的探索。这些看不见的科学规则,以及在实验室里无法获得预测或解释的能力深深吸引了我,同时,我也喜欢编写代码。   您认为Nano Futures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Nano Futures涵盖的主题都是关于纳米材料和该领域对科学、研究团体及环境中重大挑战的影响。Nano Futures极富前瞻性思维,是研究人员展示新想法和重大研究成果的平台,而不仅仅只是展示最新的研究成果。我们对未来的展望是期刊的主要特色。   您计划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在Nano Futures上发表的研究的知名度? Nano Futures将通过现代媒体与我们的作者和读者接触,读者可以通过关注我们的社交媒体平台和新闻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一项新的发明是伟大的,但一个新的发明家甚至更好,因此我们也将重点关注每项研究背后的未来领军者。   您认为未来五年Nano Futures将关注哪些新兴领域? 纳米科学与技术将成为未来关于健康、能源、制造和量子技术的关键部分。Nano Futures还将关注我们如何把该领域提升到更高的水平,以及如何扩大规模,并充分利用我们在自组装和自供电的纳米系统中了解到的独特行为。在未来几年中,我们可以期待看到更多的研究转化为技术,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这一转变。   您对期刊的长期愿景是什么? 我希望看到每一篇关于纳米科学与技术的文章介绍都能借鉴我们的视角文章和研究路线图,并作为研究工作的前提及相关性证据。反思过去的工作很重要,但了解该领域的发展方向以及现在和未来几年需要关注的挑战是我们都在寻找的。Nano Futures将成为探索与创新的权威来源。   是什么吸引您成为Nano Futures的主编? 为我的科研团体服务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并在与IOP出版社的团队在期刊编辑委员会的多年合作,也让我感到非常愉快。IOP 出版社同纳米科学与技术的科研社群已经建立了30多年的联系,与我分享了卓越、诚信和开放的价值观。 期刊介绍 Nano Futures ● 2020年影响因子:3.306 Nano Futures是一本具有高影响力的多学科、交叉学科期刊,捕捉开拓性研究和对纳米科学产生长远影响的未来导向性研究。这本期刊将为纳米领域的科研人员提供一个独特的新平台。在快速发表具有重大发现的研究工作的同时,首要任务是将具有高影响力的内容与高质量的作者服务相结合。NF目前已被Web of Science和Scopus录入,并获得了影响因子。

03 Nov 2021

JPhys Complexity中国编委访谈——电子科技大学吕琳媛教授

Journal of Physics: Complexity(JPhys Complexity)是英国物理学会(IOP)出版社2019年推出的全新开放获取期刊,主要专注于复杂系统和网络科学。来自电子科技大学吕琳媛教授是JPhys Complexity的高级顾问编委,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她对期刊以及领域发展的见解吧: 文章介绍 1. 您研究的重点工作主要是哪些?我的研究团队主要从事统计物理与信息科学交叉领域的前沿研究,主要关注网络信息挖掘基础理论和方法。网络信息挖掘作为复杂系统研究的重要方向,其核心问题是如何快速高效地从大规模网络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在网络的框架下包括重要节点挖掘和链路预测两个方面。这一问题对于理解大脑、信息、城市等各类复杂系统的结构、功能、演化机制提供了理论框架和方法论的支撑,对前沿交叉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我们原创性地提出了以系综理论和似然分析为基础的网络信息挖掘基础理论体系,以及以扩散动力学为基础的网络信息挖掘系列方法。在重要链路挖掘方面,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网络链路可预测性的概念并给出量化指标;在重要节点挖掘方面,首次揭示度中心性,H-指数和核数的内在联系,提出有效挖掘网络中重要节点的新算法,解决大规模演化网络的重要节点识别难题。目前已有部分研究成果应用于网络舆情监控、致病基因预测、医保欺诈识别、电子商务服务等实际系统中,产生了较好的社会价值。 此外,我们还在网络高阶分析方面进行了原创性的探索研究,这也是我们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近几十年来,网络研究方法大都将复杂系统研究的对象和关系抽象为点和线,但是,很多真实系统中个体间的相互作用是多元的。当我们将研究视角从简单的节点对之间的交互转移到更大尺度、更多节点之间的交互关系时,就需要对网络的高阶结构以及它们的交互方式进行研究。面对这些高阶的研究对象,原有的研究范式不再满足新的研究需求,因此需要提出新的理论和方法。我们借鉴庞加莱对几何体“剖分”的思想,对网络进行类似的剖分,并提出基于向量空间和边界算子对网络进行描述和分析的新方法,为网络研究开拓了新的视角,解决了网络高阶结构的计算难题。 2. 您认为在您的研究领域目前主要的挑战是什么? 我认为在复杂性科学领域,高效的分析和计算方法仍是一个重要挑战。目前,随着信息化技术、智能化设备等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人类获取数据的途径越来越多,人类活动所产生的信息体量也越来越大。将这样来源多样、尺度多样、格式多样的数据进行描述建模并用以分析计算就对方法的高效性、可扩展性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另外,将相关理论和方法应用于指导真实世界、创造新的价值也仍是一个挑战。真实系统具有特征多变、动态演化、不可预测的特点,且对效率、精度和成本有更高的要求,这种情况下,将本身就含有一些限制和假设的理论模型和方法应用于真实系统中进行个性化决策和政策指导等,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实践。 3. 您为何选择从事复杂系统及网络的研究工作? 有一句话说的很好,叫“Complex world, simple rules(复杂世界,简单规则)”,意思是我们生活在一个高度复杂的世界,但它的背后其实蕴含着简单且普适的规律。例如,规模法则(Scaling law)就是约束生命体、城市、公司等诸多领域的规模发展过程的一致规则(具体可见Geoffrey West所著的《规模》一书);越来越多物理系统中的理论和方法被证明能够很好地应用于社会经济系统;还有科学家发现大脑和宇宙的结构和组织规则有着惊人的相似性,等等。我认为,找到这样的简单规则是非常令人着迷的,而复杂性科学正是理解和描述我们的复杂现实世界并揭示出其背后的简单规则的有力“法宝”。因此,我选择了这一领域进行研究。霍金也曾说过:“21世纪是复杂性的世纪”(The next century will be the century of complexity)。我非常喜欢这个领域并坚信它在未来的巨大发展。 4. 您认为在五年后复杂系统研究领域的重点将会是什么? 在未来的五年里,我认为复杂性科学在多个领域都将会绽放光彩,例如脑科学、社会经济学、管理科学、军事科学等等。复杂性科学将会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带来新的研究视角以及研究课题,吸引更多的学者产出创新研究工作。以复杂网络为例,近期我们关注的网络高阶分析以一种新的高阶视角对网络的结构和动力学进行研究,在脑网络等研究领域都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成果。未来需要继续大力发展复杂性科学研究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同时将其结合各个领域进行交叉研究,突破了传统思路的一些瓶颈,获得新的发现。 5. 您认为像JPhys Complexity这样的期刊对领域的发展有什么重要影响? 复杂性科学这门学科为探索前沿交叉课题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和方法框架,且与多个学科之间都可以进行交叉研究,目前已有大量的原创性科研成果。但目前并没有专门收录复杂性科学相关研究的期刊,学者们只能选择一些比较开放的物理类或综合性期刊。因此,我认为JPhys Complexity的创刊是非常及时的。这本期刊为相关领域的学者提供了一个专属的学术交流平台,从而也更好地促进该领域的发展。这种跨学科的学术期刊是非常重要且难得的,我为JPhys Complexity这样期刊的存在而感到高兴。曾经不少学者拿着他们最新的研究成果请我推荐合适的期刊,我也非常的为难,现在我可以肯定的告诉他们JPhys Complexity是个不错的选择。能够成JPhys Complexity创刊时期的高级顾问编辑我感到无比荣幸,希望能尽微薄之力助力期刊发展,越办越好。 编委介绍 吕琳媛  教授 电子科技大学 ● 吕琳媛,国际网络科学学会理事,电子科技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专注于统计物理学与信息科学交叉领域的研究,关注复杂网络信息挖掘方向,利用统计物理和网络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信息领域中的若干重要问题。相关领域发表SCI论文70余篇,9篇论文被选为ESI最高引用率1%的论文,论文引用8000余次。 获奖情况: 2019年获得《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35 位 35 岁以下科技创新青年” 2017年获得浙江省“最美科技人”荣誉称号 2016年获得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杰出青年科学家奖” 2016年获得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

29 Oct 2021

与我们一同庆祝2021年国际开放获取周

10月25日至31日是国际开放获取周(Open Access Week),今年的主题是“开放知识至关重要:构建结构公平”。该主题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开放科学的建议一致,强调在未来每个人都能公平追求学术研究的重要性,以及默许科研成果向大众开放。 为了庆祝国际开放获取周,我们很高兴为您带来一系列围绕主题的作品。我们希望你也能一起加入我们,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这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