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D Materials 编辑优选:石墨炔/CuI/NiO双S异质结构建及其光催化产氢性能研究
本篇研究来自北方民族大学靳治良课题组。本文主要介绍了石墨炔是一种新型碳的同素异形体。其独特的结构优势使得它在光催化制氢中展现出优越的性能。基于石墨炔构建双S异质结是有效提高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的有效途径。研究证实石墨炔具有较为卓越的光催化性能。 文章介绍 Graphdiyne based GDY/CuI/NiO parallel double S-scheme heterojunction for efficient photocatalytic hydrogen evolution Zhiliang Jin(靳治良), Xiangyi Wang(王相依), Xuqiang Hao(郝旭强), Guorong Wang(王国荣), Xin Guo(郭鑫) and Kai Wang(王凯) 通讯作者: ■ 靳治良,北方民族大学 本文采用原位超声搅拌法制备了GDY/CuI/NiO三元异质结光催化剂。同时双s异质结的形成有效抑制光载流子的配对,提高了光吸收能力,更多的光生电子参与H+的还原,光催化体系的析氢能力得以提高,这无疑为构建高效的光催化制氢体系提供新的设计思路。 图1. (c) GDY的拉曼光谱;(d) GDY、GC、NiO、GCN-50的FTIR光谱。 图1c GDY的拉曼光谱中2197 cm-1处的特征峰特属于-C≡C-C≡C-(共轭二乙炔键)的振动。2199cm-1的GDY红外光谱波段来自C≡C拉伸振动。 图2 (a) NiO, (b) CuI, (c) GDY/CuI的SEM图像;(d) GDY/CuI/NiO的SEM图像和元素映射;(e) GDY/CuI/NiO的TEM图、HRTEM图和EDX结果。 从图2(a-d)可以看出,单催化剂NiO具有纳米板结构,CuI具有纳米块体结构,而GC是CuI纳米块体与GDY纳米膜的复合物。此外,在GDY/CuI/NiO的HRTEM图中(图2f),可以观察到(511)、(222)晶面属于CuI,(311)、(220)晶面属于NiO,以及GDY的非晶结构。图2e及图2(g)中的EDX元素分析证明了GDY/CuI/NiO中存在Ni、Cu、I、O和C元素。 图3 (a、b) GC、NiO、CuI、GCN-30、GCN-40、GCN-50、GCN-60和GCN-70的H2演化;(c) GCN-50在不同PH条件下H2的演化;(d) GCN-50的稳定性试验。 图3a所示,将单一催化剂GC和NiO按不同比例调节制备复合催化剂。GCN-50在4h时产氢量达到5955μmol/g,分别是GC、NiO和CuI的7.3倍、3.8倍和25.8倍。在图3b,氢产量明显稳步增加。如图3c,相同产氢环境下,pH=9的牺牲试剂TEOA更有利于GCN-50催化剂释氢,图3d中20 h连续产氢实验证实了此光催化剂良好的光催化产氢稳定性。 图4(d-f) GDY、NiO和CuI的MS曲线;(g) GDY、NiO和CuI的能带结构。 图4 (d-f)所示,GDY、NiO和CuI的平带电位分别为-1.09、2.45和0.25 eV,这与之前的报道一致。从图4 (d-f)中得出,GDY和CuI是n型半导体,而NiO是p型半导体。由图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