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e all

科普文章

12 Aug 2022

2D Materials编委会换届——展望未来并回顾创刊以来的成就

近日,IOP出版社旗下期刊2D Materials(2DM)在新任主编、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任文才研究员领导下,完成了编委会换届,成立了新一届编委会。 2DM期刊于2014年创刊,其目标是通过发表高质量和有影响力的前沿研究,打造一本服务于二维材料这一多学科领域各个研究方向的学术期刊和交流平台。作为第一本主要关注二维材料领域的期刊,众多研究人员对本刊的创立都表示相当的期待。自创刊以来的八年时间里,我们取得了很多的成绩。2DM不仅发表了许多有重大影响力和重要性的科研工作,而且与许多重要研究项目进行了合作,例如与欧盟石墨烯旗舰计划的合作(出版的白皮书文章——Production and processing of graphene and related materials就是与欧盟石墨烯旗舰计划合作的案例)便是其中之一 。 我们同时出版了一些极具影响力的专刊,涵盖了多个主题,如应用于电子学和光学中的磷烯及相关二维材料,过渡金属二卤化物,以及裁剪二维材料中的自旋相关运输。 为了更广泛的推广二维材料的应用,我们也思考如何将基于石墨烯的技术推向市场,为此发布了两份研究路线图:Graphene Roadmap Briefs (No. 1): innovation interfaces of the Graphene Flagship 和Graphene Roadmap Briefs (No. 2): industrialization status and prospects 2020。这两份路线图提供了基于市场的石墨烯的商业化分析,同时也是对未来十年石墨烯及相关材料研究的重要推动。在过去的一年中,2DM也有其他的重要发展,如机构开放获取协议,在这些达成协议的机构中,作者由于无需自己承担出版费用,可以直接因开放获取出版获益。 经过七年的良好有序的发展,本刊2021年7月平稳过渡并跨入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任文才研究员为新任主编的全新发展阶段。在新任主编任文才研究员的领导下,2DM有很多新的变化和发展,并于近期完成了新一届编委会的换届。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刘忠范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所高鸿钧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贾金锋教授,东南大学王金兰教授,清华大学张强教授等多位中国著名科学家和中青年领军学者加入了2DM的新一届编委会。 本刊将继续出版高质量的二维材料及其他相关材料的研究成果,为读者带来领域内最具影响力的研究人员的工作成果。本刊在保持对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的一贯关注的基础上,我们未来将通过关于MXenes、储能和催化(仅列举三个领域)的特刊文章,更多地关注与界面化学领域的互动,相关特刊部分已经在组织征稿中。本刊即将出版的转角电子学和石墨烯两集特刊将会聚焦在这两个重要的新兴研究领域。 2DM正在征稿中的特刊 关注创新是本刊发展的主要主题。我们将设立一个新兴领军人物奖(Emerging leaders award),以表彰年轻一代研究人员的杰出贡献。在困难时期,这种认可将变得更加重要,尤其是对青年研究人员。当下,由于科研协作的种种限制,让青年研究人需要更加努力去建立自己的学术声誉。关于奖项的细节正在制定中,我们将在适当的时候公布奖项的具体信息。 此外,我们还将举办一系列关于二维材料研究热门领域的研讨会,以此来进一步扩大我们的影响和提升我们的服务。我们在2021年3月举行了以本刊转角电子学专刊相关主题的在线研讨会,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有超过4500人次观看了现场直播。我们的目标是复制这一成功,并不断超越,将二维材料研究的绚烂世界带给更广泛的受众。 如果您有关于本刊发展的建议和意见(包括特刊、综述、研究文章、研讨会等),我们热忱地欢迎您通过邮件联系本刊团队:2dm@ioppublishing.org。 在我们庆祝本刊编委会成功换届之际,我们要诚挚地感谢各位作者、审稿人和读者一直以来对2DM给予的积极支持和付出的辛勤工作。 期刊介绍 2D Materials 2021年影响因子:6.861  Citescore:11.6 2D Materials(2DM)是一本重要的高质量交叉学科期刊,将基础研究与迅速发展的新材料及应用汇集在一起。期刊从多学科的视角出发,力争涵盖石墨烯研究的各个方面,及其它二维材料的相关研究。2021年2DM期刊投稿后收到第一个决策的平均时长为4天,同行评审后收到第一个决策的平均时长为33天。 内容主旨: 石墨烯及石墨烯衍生材料(如氧化石墨烯、石墨烯量子点等) 硅和锗烯/硅烷和锗烷 氮化硼 过渡金属二卤族化合物 二维拓扑绝缘体 复合氧化物...

12 Aug 2022

EST特刊征稿|Focus on Excited States of Condensed Matter

特刊详情 客座编辑 孟胜,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赵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蒋鸿,北京大学 主题范围 The advent of advanced laser technology offers unprecedented and unique capacities to unveil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matters over spacetime scales down to ?ngstroms and attoseconds in the condition of probing their excited state properties. This focus issue aims at bringing together leading researchers with diverse backgrounds...

10 Aug 2022

欢迎中南大学阳军亮教授新任Flexible and Printed Electronics期刊编委

IOP出版社旗下期刊Flexible and Printed Electronics近日宣布中南大学阳军亮教授加入该刊编委会,担任编委。我们在此表示热烈欢迎! 编委介绍 阳军亮  教授 中南大学 阳军亮,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物理与电子学院副院长,柔性印刷电子团队负责人。湘潭大学学士,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博士,先后在英国华威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及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院等从事研究,2012年引进回国到中南大学工作。2013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014年获得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19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20年入选湖南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计划,2021年入选“全球顶尖前10万名科学家”排名前5万名,2020和2021年连续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World’s Top 2% Scientists)榜单。发表学术论文240余篇(以第一/通讯作者在Chem. Rev., Nano Lett., Sci. Bull., JoS, AEM, AFM, ACS Nano, Flex. Print. Electron., APL等发表SCI论文160余篇),SCI引用8000余次,英国皇家化学会“Top 1% 高被引用学者”,H-index为50;申请国家专利技术30项,授权专利技术22项,专利技术转让10项,孵化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课题、国家自科基金项目、军委科技委项目、军委装发部项目、湖南省科技攻关项目及公司合作项目等。主要研究领域为柔性印刷电子学及薄膜太阳电池。 期刊介绍 Flexible and Printed Electronics 2021年影响因子:3.768  Citescore:4.9 Flexible and Printed Electronics(FPE,《柔性印刷电子学》)于2015年创刊,是一本专门出版印刷电子、塑料电子、柔性电子及可拉伸可延展电子技术方面前沿研究论文的多学科期刊。FPE作为衔接基础科学和最新应用之间的桥梁,其范围和特点满足了学界和企业研究人员的需求。期刊的目标是提供一个全新的国际平台,将基础科学和新技术应用结合起来,推动该领域的进步。

01 Aug 2022

欢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张丽霞副研究员新任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limate期刊执行编委

IOP出版社旗下期刊Environmental Research: Climate(ERCL)近日宣布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张丽霞副研究员加入该刊编委会,担任执行编委。我们在此表示热烈欢迎! 编委介绍 张丽霞  副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张丽霞,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极端事件的检测归因研究,围绕季风区极端旱涝事件变化规律、人类辐射强迫对季风区极端事件的影响等,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张丽霞副研究员是中科院王宽诚率先人才计划卢嘉锡国际团队成员,主持了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1项青年基金项目,作为研究骨干成员参与了2项科技部重点研发专项和2项中科院先导专项。为IPCC AR5的贡献作者之一,在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BAMS),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 (ACP), Journal of Climate (JC), 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 (ERL) 等国内外期刊发表文章70余篇,4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被引用超2000次。 期刊介绍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limate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limate(ERCL)是一本多学科、开放获取的期刊,致力于解决有关物理科学的重要挑战以及气候系统和全球变化的评估,并在影响/未来风险、复原力、环境减缓、环境适应、环境安全和最广泛意义上的解决方案方面进行努力。我们鼓励所有的研究方法,包括定性、定量、实验、理论和应用方法。

25 Jul 2022

PRGB特刊征稿|Advances in in silico trials of medical products

客座编辑 Alejandro Frangi,比利时鲁汶大学/英国利兹大学 Aldo Badano,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 主题范围 In silico trials (ISTs) for medical drugs and devices have gained increased popularity as cost-effective alternatives to their clinical counterparts. ISTs promise dramatic reductions in the resources needed for assessing novel technologies and for generating evidence in support of regulatory evaluation for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Some have suggested significant...

12 Jul 2022

MST特刊征稿|基于持续学习的关键部件状态监测

客座编辑 沈长青,苏州大学 李响,西安交通大学 夏敏,英国兰卡斯特大学 Darren Williams,英国焊接学会 Miguel Martínez García,英国拉夫堡大学 主题范围 Crucial components fault diagnosis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technology in modern industrial complex systems due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speed heavy load and complex mechanical equipment. Usually, the condition monitoring tasks are submitted in a sequence during addressing a series of fault diagnosis tasks...

06 Jul 2022

欢迎香港城市大学Arindam Basu教授新任NCE期刊编委

IOP出版社旗下期刊Neuromorphic Computing and Engineering(NCE)近日宣布香港城市大学Arindam Basu教授加入该刊编委会,担任编委。我们在此表示热烈欢迎! 编委介绍 Arindam Basu 教授 香港城市大学 Arindam Basu是香港城市大学电子工程系的教授,在此之前是南洋理工大学的终身副教授。他于2005年获得印度理工学院电子和电气通信工程学士和硕士学位,并获得由印度理工学院颁发的印度总理金质奖章;2009年和2010年分别获得佐治亚理工学院的数学硕士学位和电气工程博士学位。他目前是IEEE Sensors Journal、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和IEEE T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Circuits and Systems的编委,并曾在2016-17年期间担任IEEE CAS杰出讲师 (Distinguished Lecturer)。Arindam Basu在2006年的Ultrasonics symposium上获得最佳学生论文奖;在2010年的ISCAS上获得最佳现场演示奖,并在2008年的ISCAS最佳学生论文竞赛中入围决赛;在2012年获得MIT Technology Review首届TR35@Singapore奖,因为他是东南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35岁以下的前12名顶级学者之一。他的研究兴趣包括生物启发的神经形态电路,神经系统中的非线性动力学,低功耗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和可编程电路和设备。他的邮箱是arinbasu@cityu.edu.hk。 期刊介绍 Neuromorphic Computing and Engineering Neuromorphic Computing and Engineering(NCE)是一本涵盖多个学科领域、采用开放获取(OA)形式出版的期刊。NCE期刊将神经形态系统的硬件和计算方面结合在一起,读者群覆盖工程、材料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神经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跨越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各个群体。在NCE期刊上发表的研究需针对神经形态系统和人工神经网络领域做出及时而重要的贡献。

06 Jul 2022

JPCM特刊征稿|Electron quantum optics in Dirac materials

客座编辑 Dario Bercioux, 西班牙Donostia国际物理研究中心 Alessandro De Martino, 伦敦大学城市学院 Reyes Calvo, 西班牙阿利坎特大学   主题范围 This Special Issue aims to cover recent progress in the exploration of fundamental quantum phenomena and in the development of quantum technologies based on electron quantum optics (EQO). This research field deals with the propagation, interference, and manipulation of ballistic charge carriers...

06 Jul 2022

MST特刊征稿|Recent Advances in Ultrasound Imaging

客座编辑 Ayache Bouakaz,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 张红梅,西安交通大学 Xiaofeng Yang,美国埃默里大学 王弟亚,西安交通大学 主题范围 Over the past decades, ultrasound imaging has become a valuable tool across a broad spectrum of domains. It spreads over medical imaging applications, ranging from routine screening,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Tissue characterization and Doppler to – more emerging innovations in ultrasound – Elastography, Functional Imaging, Real-time Monitoring and...

29 Jun 2022

欢迎清华大学曹炳阳教授新任JPCM期刊编委

IOP英国物理学会出版社旗下期刊Journal of Physics: Condensed Matter(JPCM)近日宣布清华大学曹炳阳教授加入该刊编委会,担任编委。我们在此表示热烈欢迎! 编委介绍 曹炳阳  教授 清华大学 曹炳阳,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教授,国家杰青,国际先进材料学会Fellow,亚洲热科学联合会Founding Fellow,美国工程科学学会Fellow。曾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吴仲华优秀青年学者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国际先进材料学会IAAM Medal、爱思唯尔高被引学者奖等荣誉。担任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青年委员会主任、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导热复合材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亚洲热科学与工程联合会执行理事、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理事、中国热管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航空学会燃烧与传热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宇航学会空间能源专业委员会委员等学术职务。主要研究领域为微纳尺度传热、热功能材料及电子器件热管理,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等三十多项课题,迄今发表SCI学术论文180余篇,担任ES Energy & Environment主编,Journal of Physics: Condensed Matter、Materials、Scientific Reports等9个国际期刊编委。 期刊介绍 Journal of Physics: Condensed Matter 2021年影响因子:2.745 Journal of Physics: Condensed Matter (JPCM)为读者提供凝聚态物理、软物质、纳米科学和生物物理各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JPCM发表实验/理论分析和模拟研究,读者可以获取涉及下列领域的专题综述、快报和特刊:表面、界面和原子尺度的科学,液体、软物质和生物物理,纳米材料和纳米电子,固体结构的晶格动力,电子结构,超导体和金属、半导体,电介质和铁电,以及磁学与磁性材料。

28 Jun 2022

全新期刊Environmental Research: Climate推出首批文章

我们很高兴地宣布,由IOP出版社推出的全新期刊——Environmental Research: Climate(ERCL)期刊发表了首批文章! ERCL是IOP出版社Environmental Research开放获取系列的最新成员,致力于理解气候变化产生的原因、导致的影响和解决方案。为了进一步支持开放研究和我们的第一批作者,IOP出版社将免除所有在2024年初之前投稿的文章出版费用(APC)。 阅读由主编Noah Diffenbaugh教授撰写的卷首语,并探索我们的首批开放获取文章吧。 首批文章介绍 Editorial  Introducing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limate” – a new journal devoted to understanding the causes, consequences and solutions of climate variability and change Noah Diffenbaugh   Topical Review Extreme weather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an attribution perspective Ben Clarke, Friederike Otto, Rupert Stuart-Smith, Luke James Harrington   Paper Irrigating urban...

17 Jun 2022

JPhysA编委访谈|上海大学数学系张大军教授

Journal of Physics A: Mathematical   and Theoretical(JPhysA)每年出版50期,针对运用数学结构来描述物理世界的基本过程,并探索这些结构的分析、计算和数值方法。近日,我们采访了期刊编委之一,来自上海大学数学系的张大军教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对期刊以及领域发展的见解吧。 访谈详情 1. 您为什么选择从事相关的领域研究? 我所在的大的研究方向是数学物理,具体的研究方向是“可积系统理论及其应用”。这一方向兴起于上世纪60年代,美国数学家Martin David Kruskal 及其合作者引入了孤立子(soliton)的概念、并随后建立了求解非线性可积偏微分方程初值问题的“反散射变换”方法。现在,可积系统理论已经形成了一个集分析、代数、几何、表示论、算子理论、随机矩阵理论、特殊函数理论、组合几何等诸多数学分支于一体的领域,并深深融入进物理(非线性光学、统计力学、量子力学、量子场论等)、流体力学、生物等学科,不少菲尔兹奖、沃尔夫奖、阿贝尔奖获得者的工作都与可积系统理论有关。我从研究生阶段就进入了这一研究方向。“可积系统理论”仍然处于一个重要的、有活力的发展阶段,不断有重要的成果出现,体现了各种数学工具的综合应用、或者是在应用领域的重要作用。这是这一方向吸引众多学者(包括我)的原因。 2. 您目前从事的研究工作有哪些? 我目前研究离散可积系统,特别是其中的直接方法、新的数学结构、以及与椭圆函数相关的内容等。 3. 您认为五年后该领域的研究重点将会是什么? 就可积系统理论这一方向而言,我认为: 离散可积理论(对于发展离散复分析、离散几何、差分方程理论有重要作用) 可积系统的数学结构 可积系统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可积系统与偏微分方程理论的深度结合 可积系统与机器学习 4. 是什么吸引您加入Journal of Physics A期刊编委团队? JPhysA良好的学术声誉的专业水平; JPhysA在可积系统领域中的影响; 我希望能够为这个方向的发展做一些贡献; 通过学习和交流,让自身得到提高; 我个人对于JPhysA的感情:我的第一篇通讯作者的论文发表在JPhysA。 5. 您认为像Journal of Physics A这样的期刊对领域的发展有什么重要影响? JPhysA是可积系统等几个方向的主要核心期刊,学术期刊中需要JPhysA这样有良好学术声誉的期刊,希望JPhysA能够继续坚持维护期刊声誉、吸引高水平论文。 编委介绍 张大军  教授 上海大学 张大军,上海大学数学系教授。1990-1994河北师范大学数学系学士,1994-1997上海大学数学系计算数学硕士,1998-2002上海大学数学系博士。主要研究兴趣为孤立子与可积系统: 精确解与数学结构,目前主要研究离散可积系统。自2020年1月开始担任Journal of Physics A: Mathematical and Theoretical期刊编委。 期刊介绍...